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

《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為清代全國輿地總圖。清黃千人(公元1694年―公元1771年)原繪,清佚名增補,清嘉慶間藍綠拓本,1幅(分切24張),縱135厘米,橫236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
  • 性質:全國輿地總圖
  • 時期清代
  • 作者:黃千人
圖首《題記》云:“本朝幅圓之廣恆古未有。東西南朔莫可紀極,而萬國之梯航、重譯、職貢、稱臣者更指不勝屈。乾隆丁亥間,餘姚黃千人曾為《天下輿圖》,其中山川、疆界、都邑、封圻靡不星羅棋布,如指諸掌,洵足瞻盛世之版章,為遠近之觀度矣!然其時,金川、西藏、新疆州郡未經開闢,而河道、海口等尚不無掛漏之譏。茲刻遵御纂諸書悉為增補,較舊圖似加詳晰……其塞徼綿亘無際,海嶼風訊不時,難以里數計者,載其方向,俱仍舊式,未敢稍易。已見此圖久經鐫版行世,茲特刻為屏幅,俾途寓書箱,便於攜帶,博雅君子懸壁縱觀天下之廣,可以全覽焉。”
黃千人,浙江餘姚人,明末清初傑出思想家黃宗羲之孫,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黃千人將黃宗羲舊刻輿圖重訂為《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並付梓。其增補內容有金川、西藏、新疆州郡等,所依據為《乾隆十三排圖》等“御纂諸書”。《乾隆十三排圖》刻印於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黃氏地圖屬於私刻地圖,未及時反映朝廷最新的建置變化。圖中新疆地區“迪化”加了直隸州標記,其左上鐫有“烏魯木齊”字樣,並標註了“庫車”和“于闐”等地名,明確界定了新疆等地與大清中央政府的隸屬關係。
本圖所刻為木板條屏地圖,八塊木板條屏地圖“懸壁縱觀”,氣勢“博雅”。國家圖書館此件藏品是在該木板條屏地圖上捶拓而成的,圖文的陰文空白處所留皺紋十分明顯,這是拓本的獨特表征,圖中所著藍綠兩色為捶拓而成,藍色為陸地及空白處,綠色表示水域,藍綠交際處藍色覆蓋了綠色,即綠色捶拓先於藍色,綠色之上有藍顏色明顯的擦痕,加之藍綠兩色絕無錯版差異現象,無論是藍綠兩色套版印刷,還是整版兩色敷彩套色印刷,均不可能出現如此現象。
此木板條屏地圖為提高製作效率採用了反陽版技術。反陽版是指整圖為陰文的基礎上將各級地名等細部內容刻成陽文,以提高文字的清晰度。
此圖以文字註記每方百里,但圖中並未繪出畫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