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已成歷史/話說中華文明

《大清已成歷史/話說中華文明》是2013年1月1日廣東旅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默。

基本介紹

  • 書名:大清已成歷史/話說中華文明
  • 出版社:廣東旅遊出版社
  • 頁數:152頁
  • 開本:16
  • 定價:29.80
  • 作者:李默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66463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李默主編的《大清已成歷史(話說中華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圖文並茂記錄中國文明歷史的大書。出版者窮數年之力,會集各方力量——專家、學者、編輯、學術顧問們,在浩如煙海的歷史 檔案、資料、著作中,探珍問寶,追尋中華文明在悠悠歷史長河中的燦爛之光。 總結歷史、展望未來,這就是本套書的意義和使命。《大清已成歷史(話說中華文明)》作者總結和回顧中華文明的全貌,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開創一個新的局面。在內容結構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當的廣博性,既有嚴謹、準確的學術價值,又有活潑、流暢的可讀性。在兩千頁的範圍內容納了中華文明的各個方面,綜合了大規模學術著作的系統性、嚴密性,和普及讀物的全面性、簡易性,它既可 作為大型工具書檢索中華文明的各個成分,又可作為通俗的讀物進行瀏覽。
李默主編的《大清已成歷史》是《話說中華文明》系列之一,該系列全景式圖文並茂的記錄了中國文明歷史,與考古密切相聯,追尋中華文明在歷史長河中的燦爛之光,它可稱為真正的“紙一博物館”,文字、圖片彼此相當,將中華文明人類歷史上締造的最光輝絢麗的文明呈現在讀者面前。

圖書目錄

康有為公車上書
台灣民主國建立
日軍占領台灣·義軍紛起抗敵
頤和園建成
強學會建立
華俄道勝銀行成立
梁啓超作《西學書目表》
袁世凱小站練兵
南洋公學創辦
《中俄密約》簽訂
改良派報紙風行全國
常州詞派出現後勁
留日熱潮出現
電影藝術傳入中國
務農會成立
近代農學興起
德國占領膠州灣
中國通商銀行創辦
時務學堂創辦
康梁主張變法
改良主義辦教育
戊戌變法開展
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
慈禧太后發動政變結束變法
張之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裕容齡姐妹學習西方現代舞
《馬氏文通》出版
清政府大舉借外債
朱紅燈起義
中醫出現中西匯通派
義和團運動廣泛興起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
甲骨文發現
帝國主義瓜分中國進入高潮
袁世凱鎮壓義和團
學堂樂歌活動興起
義和團與聯軍大戰於廊坊
慈禧利用義和團·義和團進京
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北京
古觀象台遭浩劫
英國騙占開灤煤礦
俄國製造六十四屯和海蘭泡慘案·侵占東北
新式銀行興起
基督教在華傳教事業達到頂峰
敬安修行
新政推行
《辛丑條約》簽訂
《順天時報》發行
梁啓超提出新史學
中俄就東三省談判
科學家徐建寅去世
梁啓超著《新民說》
章炳麟重訂《馗書》
梁啓超發動詩界革命
花旗銀行在華設立分行
“壬寅學制”形成
新軍建成
黃遵憲創作新派詩
《革命軍》刊行
英美煙公司成立
愛國運動展開
“《蘇報》案”發生震驚一時
華興會成立
沈家本修訂法律
《猛回頭》、《警世鐘》刊行
利權收回運動興起
張謇提倡棉鐵主義
《鐵雲藏龜》出版
英軍侵入拉薩
古越藏書樓開始向公共圖書館過渡
新式學堂廣泛採用現代體操
日俄在華戰爭爆發
光復會成立
“癸卯學制”產生了中國現代教育
同盟會成立
柳亞子創辦《二十世紀大舞台》
同盟會設立《民報》
陳天華蹈海
革命派與保皇派論戰
清宮辦銀行
豐泰照相館拍攝中國第一部
電影
吳沃堯創作譴責小說
同盟會舉行起義
地毯工藝勃興
清廷實行憲政
清廷在蒙古西藏實行新政
春柳社演出現代話劇
安慶起義失敗徐錫麟、秋瑾犧牲
中華藥學會成為中國最早的學術團體
俞樾只知著書
江南舉行聯合運動會
光緒慈禧相繼去世
張之洞、盛宣懷建成中國最早的
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
制新民律商律
庚子賠款退還促進留美
長沙出現搶米風潮
孫詒讓研究國小
南社成立
《申報》改由中國人所有
中國地學會成立
馮如製成飛機
汪精衛謀刺攝政王
清廷另立達賴
廣州起義
羅振玉開拓甲骨金文研究
第一屆全運會舉行
章黃學派總結傳統國小
文華公書林向社會開放
黃花崗起義
《東方雜誌》大改良
楊文會振興佛教
保路運動興起
親貴內閣成立
沈心工配製學堂歌曲《革命軍》
武昌起義·各省光復

文摘

康有為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一年(1895)四月,康有為聯合上京會試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這是歷史上著名的“公車上書”。
甲午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激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反對。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也刺激愛國知識分子干預國事,要求維新變法,拯救國家。四月八日,康有為聯合在京參加會試的舉人1300多人在松筠庵集會,聯名上書光緒帝,痛陳割地棄民的嚴重後果,指出割讓台灣將失去全國民心,力主拒絕和議,明定對策。
上書提出了四項解決辦法:一、下詔鼓天下之氣;二、遷都定天下之本;三、練兵強天下之勢;四、變法成天下之治。康有為指出前3項還只是權宜應敵之策,第4項才是立國自強的根本大計。
過去舉人坐公車,所以這次舉人的聯名上書被稱為“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原名為《上皇帝書》,由康有為連夜起草,長達14000多字,也是康有為第二次向清帝上書。這次上書,都察院以《馬關條約》已經簽定,無法挽回為理由,拒絕接受,但是,上書卻在全國廣泛流傳。
“公車上書”標誌著醞釀多年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思潮已發展成愛國救亡的政治活動,對社會的影響和震動很大,康有為從此取得了維新運動領袖的地位。
台灣民主國建立
光緒二十一年(1895)五月,“台灣民主國”建立。
《馬關條約》簽訂後,清政府割讓台灣的訊息傳到台灣,引起台灣人民的極大憤慨。光緒二十一年(1895)四月,清政府命李經方為特派全權委員,到台灣辦理交割事宜,命台灣巡撫唐景崧撤出台灣,迅速回京,並責令台灣官兵內渡,禁止大陸軍民接濟台灣抗戰。台灣軍民決心獨立自救。
在丘逢甲等台灣士紳的動員倡議下,台灣人民於五月二日宣布成立“台灣民主國”,推舉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兼義勇統領,劉永福為民主將軍,陳季同為外務大臣,俞明震為內務大臣,李秉瑞為軍務大臣,林維源為議院議長。又以藍地黃虎旗為國旗,立國號為“永清”,以表明“變出非常,改省為國,民為自主,仍隸清朝”。“台灣民主國”的成立,是台灣人民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為了保衛祖國神聖領土而採取的一種愛國行動。
日軍分兩路進攻台灣,五月十一日攻占基隆;次日,“民主國”總統府兵變,唐景崧化裝逃回大陸。十五日,日軍侵占台北,“台灣民主國”敗亡。
日軍占領台灣·義軍紛起抗敵
光緒二十一年(1895)五月,李經方在日艦上會見日本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簽訂了交接文據,台灣全島和所有附屬各島嶼及澎湖列島等淪人日本侵略者手中。
同時,不甘當亡國奴的台灣人民紛紛組織義軍,以徐驤、吳湯興、姜紹祖等人為首領,痛擊日軍。劉永福也派分統楊紫雲率領新楚軍會同台灣義軍共同抗日。
光緒二十一年(1895)五月下旬,日軍主力近衛師團分兩路進犯通往台中的門戶新竹。在這次新竹保衛戰中,共打了大小20餘仗,牽制日軍達兩個月之久,姜紹祖、楊紫雲犧牲。
光緒二十一年(1895)閏五月,日軍攻占新竹後繼續向南推進,六月攻陷苗栗、大甲溪。黑旗軍吳彭年部及義軍吳湯興、徐驤等部退守台中重鎮彰化。日軍由漢奸土匪引導,猛撲彰化東門外八卦山;又派精銳部隊近衛師團以快槍快炮環攻。八卦山失守,吳湯興、吳彭年等戰死,徐驤率餘部突出重圍,退往台南。彰化陷落。
光緒二十一年七月十三日,侵台日軍入侵雲林,次日又犯大莆林。在陸路戰敗後,日軍急派兵艦10餘艘攻擊台南各海口。十六日,台灣軍民收復雲林。八月,日軍反攻,雲林、大莆林再次失陷。
光緒二十一年八月下旬,日軍以海路攻台南,牽制劉永福部,以陸路攻嘉義。二十四日,日軍用大炮轟塌嘉義城牆,嘉義陷落。九月四日,日軍又攻占台南。不久,日本宣告台灣“平定”。但是,台灣人民並沒有屈服,繼續堅持反抗。
頤和園建成
光緒二十一年(1895),頤和園建成。
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興工修建頤和園。它位於北京西北郊,是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最後建成的一座。
金、元時期,頤和園所在地就已成為著名的風景區,稱為瓮山和瓮山泊。明代在這裡建造了好山園,改瓮山泊為西湖,在瓮山南麓和西湖岸邊建造圓靜寺十剎,稱為“西湖十景”。
清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為其母孝聖憲皇太后祝壽,於瓮山南坡正中圓靜寺舊址建大報恩延壽寺,擴展西湖並點綴亭、台、殿、閣等,成為著名的清漪園。同時改瓮山為萬壽山,改西湖為昆明湖。鹹豐十年(1860),園林被英、法侵略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開始重建。光緒十四年,改名為頤和園。光緒二十一年(1895)工程結束,是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修建的。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中國,頤和園再次遭劫。翌年重修,成為今天的規模。
頤和園的建造,是以萬壽山、昆明湖為基礎,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吸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皇家園林。
全園由宮殿區和園林區兩部分組成。
宮殿區不大,在全園主要入口東宮門內,東去只通圓明園,北達前山,西南為前湖,位置適宜,是慈禧皇太后居住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在東宮門內建有宮廷區,作為接見臣僚、處理朝政的地方。宮廷區規模為對稱布局,內建有殿堂、朝房、值房等建築群。
園林區以萬壽山、昆明湖為主體,分為前山前湖和後山後湖兩部分。
前山(萬壽山的南坡)及山前的前湖(昆明湖)是全園的主體。這裡,湖、山、島、堤相結合形成一幅如錦似繡的風景畫。內有中央建築群,包括帝、後舉行慶典朝會的“排雲殿”和佛寺“佛香閣”。佛香閣建在山南正中高台上,體量雄偉、造型敦厚,氣宇軒昂,成為頤和園的構圖中心。與中央建築群相呼應的是橫貫山麓、沿湖北岸東西逶迤的“長廊”,它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遊廊。整個前湖區,色彩富麗,金碧輝煌,極富皇家氣派。前湖開闊浩渺,是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長堤——西堤,它把整個湖面劃分成3個水域,每個水域各有一個湖心島,島上建有龍王廟、治鏡閣、藻鑒堂,三島象徵中國古老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其中龍王廟島最大,有石砌17孔橋和湖東岸相接。西堤以及堤上的6座橋模仿杭州西湖蘇堤的“蘇堤六橋”,使昆明湖更神似杭州西湖。
後山(萬壽山北坡)和後湖(一串人工小湖),其景觀與前山前湖迥然不同。後山清淨而富野趣,後湖曲折而深邃。後山的建築物數量不多,除中部的佛寺“須彌靈境”外,其他都各自成小園林。或踞山頭,或倚山坡,或臨水面,隨處而立,裝飾清雅質樸,與整個環境氣氛十分協調。後山、後湖山嵌水抱,“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後山有諧趣園、霽清軒,其中諧趣園是仿無錫寄暢園而建的園中之園,甚為精緻,富於詩情畫意。
頤和園作為大型皇家園林,是中國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它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園林建築藝術的卓越成就。P2-8

序言

《話說中華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圖文並茂記錄中國文明歷史的大書。出版者窮數年之力,會集各方力量——專家、學者、編輯、學術顧問們,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資料、著作中,探珍問寶,追尋中華文明在悠悠歷史長河中的燦爛之光。此書的出版,凝聚了編撰者的心血,學術顧問們的智慧。尤其是李學勤先生,親自動筆寫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書沉甸甸的份量。
中華文明的歷史充滿了輝煌與苦難,成就和挫折。它的歷史無處不在,決定著我們中國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當今的中國和中國人是中華文明的歷史造就的,是中華文明的歷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個組成部分,中華文明的歷史之河奔流到現在。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文明之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主要構成。中華文明豐富、深刻、輝煌、博大,在人類文明中的骨幹作用和領導作用人所共知。在人類文明的發源時期,中華文明就是四大古國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類文明的早期,中華文明成為文明在東方的支柱,公元前後200年間,人類的漢帝國與羅馬帝國這兩隻鐵手攫住了地球。在歐洲進入中世紀的時候,中華文明更成為人類文明最主要的領導,它的文明統治東亞,傳遍世界。進入近代,中華文明處於自身的重壓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國人民的鬥爭史和奮起精神是人類文明歷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頁。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為人類貢獻出了從思想家孔子到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從唐詩宋詞到長城運河的偉大創造,貢獻出了從諸子百家到宋明理學,從商周銅器到明清文學的深刻內涵,也貢獻出了從五霸七強到三國紛爭、從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輝煌歷史。中華文明的歷史絢爛多彩,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永放光芒。
中華文明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獨特的文明,沒有哪一個文明像中華文明這樣持久,這樣統一一致。世界上其它文明不但互相交錯,其創造者也都與高加索體質的人種有關,它們是姐妹文明。在人類歷史中,只有中華文明才是獨特的,它的創造者是中國土地上的中國人民,與其它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沒有關係,它的文化是統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賴於其它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華文明也絕不是封閉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擔自己對於人類的責任。
人類進入新世紀,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令世人矚目。人們對於世界未來的政治和經濟結構的估計無不以東亞和太平洋為中心,而尤以中國為重點。
經濟起飛只是當代中國的一個方面,中國的精神文明的建設尤為刻不容緩。如果中國要自覺地發展中華文明,要有意識地使中國的發展具有世界意義,就必須發展強有力的精神文化,這樣才能使中華文明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才能形成中國和中華文明釣全面現代化。
而中國的精神文化的發展植根於中華文明的偉大傳統之中。進入近代之後,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對於中國文化的價值產生大量的情緒化和激烈衝突的論調。“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具有衝破封建束縛的時代意義,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不容否認的正面意義,與文化虛無主義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虛無主義者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化的旗幟下主張全盤西化;而復古主義則沉迷於中國文化的古董,走進反進步、反科學的泥潭。
歷史的發展則超越了所有這些論點,產生這些論調的一百多年來的中國近代史已經結束。歷史要求中國發展,要求中國走在全世界發展的前列。西化論和復古論都已過時,歷史已經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國可以承擔起世界的命運,而中國的現實和世界的歷史都說明,中國的使命在於它的發展前進,而非倒退。
中華文明走出迷惘的時代,我們這一代處在一個偉大而具有挑戰的歷史階段。
總結歷史、展望未來,這就是《話說中華文明》的意義和使命。我們創作《話說中華文明》,力求總結和回顧中華文明的全貌,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開創一個新的局面。在內容結構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當的廣博性,既有嚴謹、準確的學術價值,又有活潑、流暢的可讀性。我們在兩千頁的範圍內容納了中華文明的各個方面,使它綜合了大規模學術著作的系統性、嚴密性,和普及讀物的全面性、簡易性,它既可作為大型工具書檢索中華文明的各個成分,又可作為通俗的讀物進行瀏覽。
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就開始思考中華文明的歷史和現實問題,並逐漸形成了編著《話說中華文明》的構想。在開展這項龐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們就聘請了國內權威學者李學勤、羅哲文、俞偉超、曾憲通、彭卿雲諸先生擔任學術顧問,他們對計畫作了充分討論,並審閱了大量初稿。我們聘請了廣州、香港地區的社會科學學者、大學教師、研究生以及我社編輯人員幾十人擔任稿件的撰寫工作。
通過創作這部書,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內在缺陷。中華文明具有輝煌的時期,也有苦難的年代,有它燦爛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華文明在自身中能夠吸取充分的經驗和教訓,就能夠使自身健康壯大,成長發展。
通過創作這部書,我們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業的使命和重任。我們希望這部書能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起到它所應當起的作用。為中華文明的反省、前進和奮起作一點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