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歷史

大洋洲歷史

大洋洲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赤道南北廣大海域,西北與亞洲為鄰,東北及東部與美洲大陸相對,南部與南極洲相望,西部瀕臨印度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洋洲歷史
  • 外文名:The History of Oceania
  • 所屬:大洋洲
  • 分類:歷史
  • 位置:西南部赤道南北廣大海域
地理位置:
大洋洲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赤道南北廣大海域,西北與亞洲為鄰,東北及東部與美洲大陸相對,南部與南極洲相望,西部瀕臨印度洋。由分布在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亞島嶼大陸、紐西蘭、紐幾內亞島、塔斯馬尼亞島和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及玻里尼西亞 3大群島組成。陸地總面積約 897.1萬平方公里。人口2400萬(1982)。主要是澳大利亞人、紐西蘭人、巴布亞人、美拉尼西亞人、玻里尼西亞人和密克羅尼西亞人。較通用語言為英語,一些法屬島嶼也用法語。土著居民仍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大多數居民信奉基督教。
歷史文化:
早期史大洋洲土著居民的祖先最早來自東南亞。16世紀,歐洲人發現大洋洲時,土著居民尚處於新石器時代,其歷史已有數千年。無文字可考的美拉尼西亞史前史,則可上溯至 2萬年前。澳大利亞曼戈湖地區的考古發掘表明,人類在大洋洲的生活史上溯至 4萬年以前。1512年,葡萄牙人航經紐幾內亞島北部海岸。1519年,葡萄牙人F.de麥哲倫作為西班牙海員率遠征船隊繞南美洲西行,探尋通往印度的航路,途經土阿莫土群島、馬克薩斯群島和關島等地,開闢了西班牙至菲律賓的通商航線。1526年,葡萄牙人H.de梅內塞斯在由馬來半島至香料群島(即馬魯古群島)的航程中遇風,抵紐幾內亞島西部海岸,見土著居民發多捲曲,遂以巴布亞(馬來語意為捲髮的人)稱之。1542年,西班牙人自墨西哥遠航菲律賓途中駛抵帛琉群島。1545年,西班牙人沿紐幾內亞島北岸航行,以當地居民與非洲幾內亞人相似,乃命名為紐幾內亞。1567年,西班牙人A.de門達尼亞·德·內拉由秘魯率船隊出發,尋找傳說中的南方大陸,到達索羅門群島。約30年後,門達尼亞·德·內拉再度遠航太平洋,發現托克勞群島、聖克魯斯群島等地。17世紀初,葡萄牙人P.費爾南德斯·德·基羅斯和西班牙人L.V.de托雷斯,先後發現科克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和紐幾內亞島與澳大利亞大陸間的托雷斯海峽。1642年荷蘭人A.J.塔斯曼自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啟航,途中發現塔斯馬尼亞島、紐西蘭南島以及湯加群島、斐濟群島中的一些島嶼。1699年,英國人W.丹皮爾遠航太平洋,發現紐幾內亞島附近一大島,名之為新不列顛島。1722年,荷蘭人發現復活節島、薩摩亞群島。1768年,法國人L.A.de布乾維爾發現索羅門群島中的布乾維爾島(今屬巴布亞紐幾內亞)。1768~1779年,英國人J.庫克先後3次遠航太平洋,除到達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外,發現新喀里多尼亞島、夏威夷群島。
殖民史17世紀西班牙占領馬里亞納群島。18世紀末~19世紀末,大洋洲的島嶼先後淪為殖民地。1788年,英國在澳大利亞建立殖民統治。此後,歐洲人即在大洋洲搜求檀香木、珍珠及其他貴重物品。1828年,荷蘭占領紐幾內亞島西半部。1831年,英國占有皮特凱恩島。1840年,紐西蘭淪為英國殖民地。與此同時,法國對後來稱為法屬玻里尼西亞的一些島嶼宣布進行保護。1853年,法國占有新喀里多尼亞島。1872年,美國在薩摩亞群島的帕果帕果設海軍加煤站。1874年,英國控制了斐濟,1877年,英國在斐濟設立西太平洋高級專員公署,維護英在太平洋的利益。同時,英國宣布托克勞群島、紐埃島、科克群島歸英國保護。1884年,英國宣布紐幾內亞島東南部(後稱巴布亞)為英保護地,稱英屬紐幾內亞。同年,德國宣布占有紐幾內亞島的東北部。1885年,荷蘭劃定紐幾內亞島西半部與東半部的邊界線。同年,德國占領馬紹爾群島。1886年,英占領吉爾伯特群島,德國攫取索羅門群島北部島嶼。1887年,皮特凱恩島正式成為英國保護地。法國宣布瓦利斯群島為其保護地。1888年,法將該保護地的範圍擴及富圖納群島。同年,德國吞併諾魯。1892年,英國將吉爾伯特和埃利斯群島的大部分劃為保護地。1893年,索羅門群島的南部島嶼成為英國保護地。1898年,美國占領西班牙在密克羅尼西亞的領地,取得關島,吞併夏威夷。1899年,美國占據東薩摩亞,德國擁有西薩摩亞。同時,西班牙將加羅林群島、馬里亞納群島賣與德國。1900年,英國將大洋島劃為保護地並宣布“保護”湯加。1906年,英、法兩國撤銷了1887年在新赫布里底群島設立的聯合海軍委員會,宣布對該群島實行共管。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大洋洲殖民統治的格局隨之改觀。國際聯盟決定,德國在美拉尼西亞的領地讓與澳大利亞,西薩摩亞由紐西蘭接管。德國在密克羅尼西亞的殖民地則為日本占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先後占領了紐幾內亞的統一部分和索羅門群島的大部。戰後,西方列強在大洋洲劃定的勢力範圍再次發生變化。密克羅尼西亞由美國占領。
大洋洲歷史
歐美殖民統治建立後,改變了大洋洲居民的民族構成,現在人口的絕大部分是歐洲移民及其後裔,主要是英國移民;大洋洲的土著人,有的已經滅絕,如馬里亞納群島的查莫羅人、塔斯馬尼亞人。由於土地被大量剝奪,許多土著居民被迫背井離鄉出賣勞動。殖民者強制推行種植椰子、甘蔗等單一經濟作物,打破了當地傳統的農業制度。大洋洲原有的一些具有經濟價值的資源如檀香木也被掠奪殆盡。
反抗殖民統治的鬥爭早在西班牙統治馬里亞納群島時,查莫羅人就進行了長期的鬥爭。隨著殖民者在大洋洲殖民活動範圍的擴大,19世紀60年代,紐西蘭爆發了毛利人反抗殖民者長達30年的戰爭(見毛利人起義)。在新喀里多尼亞發生了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鬥爭。20世紀初期,密克羅尼西亞發生反對德國殖民統治的鬥爭。西薩摩亞出現以“薩摩亞人的薩摩亞”為鬥爭口號的馬烏運動(意即政治反對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都發生了反殖民統治的鬥爭。戰後,大洋洲的政治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非殖民化運動的興起和發展,一些前殖民地經過長期的鬥爭相繼取得政治上的獨立,1962~1980年大洋洲有9個新的島國誕生,即西薩摩亞(1962年1月),諾魯(1968年1月)、湯加(1970年6月)、斐濟(1970年10月)、巴布亞紐幾內亞(1975年9月)、索羅門群島(1978年 7月)、吐瓦魯(1978年10月)、吉里巴斯(1979年7月)、萬那杜(1980年7月)。加上20世紀初獲得獨立的澳大利亞、紐西蘭,共有11個獨立國家。這些國家大多是大英國協的成員國或聯繫國。此外,紐埃島、馬紹爾群島、科克群島、帛琉、密克羅尼西亞這 5個領地已取得內部自治權。新喀里多尼亞、法屬玻里尼西亞等尚未獨立。夏威夷則成為美國的一個州(1959)。
國家分部:
大洋洲已經獨立的國家,除澳大利亞、紐西蘭外,均為開發中國家,都面臨著發展民族經濟的歷史任務。在共同的目標下,他們組織了南太平洋論壇,成立了南太平洋經濟合作局、南太平洋漁業局,實行區域性的合作,為了維護本國的自然資源,先後宣布 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同時,倡議設立南太平洋島嶼基金,成立南太平洋共同市場,開展南太平洋無核區運動。截至1982年,戰後獨立的 9個島國中,巴布亞紐幾內亞(1976年10月12日)、斐濟(1975年11月5日)、西薩摩亞(1975年11月6日)、吉里巴斯(1980年6月25日)、萬那杜(1982年3月26日)等已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