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烏豬

大河烏豬

大河烏豬,原產地在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大河鎮。富源縣大河烏豬是經國家級鑑定育成的新品種,其採用生長在富源大河一帶的大河豬與“杜洛克”種公豬雜交,經過畜牧科研專家套用科技手段反覆選育培育出來的。

富源縣大河烏豬產業發展的現狀:總量不斷擴張,產值逐年提高 大河烏豬2003年2月被列為國家級豬新品種、2007年9月獲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富源大河烏豬”地理標識證明商標,以其良好品質和迅速發展的市場空間受到養殖戶青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河烏豬
  • 原產: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大河鎮
  • 特點:後腿比例大、醃製失水率低
  • 引用技術:現代遺傳育種理論和技術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哺乳綱
  • :偶蹄目(Artiodactyla)
  • :豬科
  • :豬屬
簡介,經濟價值,品種特點,養殖技術,開發價值,

簡介

大河烏豬母豬與“大約克”種公豬雜交生產出來的“二元雜”豬,更具有育肥性能好、增重快、瘦肉率(58%)和肌脂高、骨細皮薄、肉質鮮嫩、後腿比例大、醃製失水率低等顯著特點。
大河烏豬是在大河豬基礎上適度導入外血育成的新品種,具有耐粗飼、抗逆性強的特點。母豬發情明顯、產仔多、繁殖性能優良,初產9.20頭,經產達12.51頭。肌肉脂肪含量高(5.24%),肉質細嫩味美,純種及雜交豬是開發優質鮮肉和醃製火腿的原料豬種。生產水平與其他發達地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具體表現在母豬繁殖率不高、仔豬存活率低、飼料利用率低等,制約著大河烏豬產業化發展。

經濟價值

該縣成立了大河烏豬研究所,聘請雲南農大專家為名譽所長,負責指導大河烏豬原種保護和選育工作,進一步加強大河烏豬科研和畜牧實用技術推廣。去年,全縣採取以會代訓、專門培訓、現場示範等多種形式,對畜牧獸醫人員、養畜農戶、飼料經營戶舉辦畜種改良、飼草飼料各種培訓班311期,參訓人員達14050人次,印發科技資料7020份。縣財政撥款24萬元,為全縣11個鄉鎮和所有村委會增配了160台冰櫃、250個冷藏包,進一步完善了縣、鄉、村三級冷鏈硬體設施。2003年6月,縣政府拿出22萬元,對全縣飼養大河母豬50頭以上的10戶養殖大戶和外銷仔豬5000頭以上的12戶銷售大戶按規定分別兌現了5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獎金,極大地調動了養豬和運銷大戶的積極性。
是大河烏豬品牌的核心,該縣切實抓好大河烏豬核心群、擴繁群、生產群和改良網點建設,把核心群的重點放在大河烏豬的選育和提高上,即在原有10個家系的基礎上,建立大河烏豬高產仔系、抗病系、高瘦肉系、快長系和高肌脂系,每年從科技三項經費中拿出10萬元作為保種、選育和培訓經費,使大河烏豬核心群基礎母豬數由300頭擴大到600頭,每年生產合格種用大河烏豬母豬5000頭以上。擴繁群建設主要在中安、墨紅、竹園、富村、老廠選擇5個具有一定基本條件和養殖水平的私營養豬場予以扶持,為生產群提供合格生產用大河烏豬。生產群建設則採取抓示範、樹典型,全面推行統一品種、統一規範豬舍改造、統一仔豬培育程式、統一免疫和統一上市前騸割要求。改良網點建設主要採取本交與人工授精改良同時並舉的辦法,目前,全縣設有豬種改良站點168個,其中人工授精站點62個,利用良種公豬246頭。縣財政還每年預算5萬元,對畜禽疫病防制實行統一管理、強制免疫,2003年,全縣免疫率達到了100%。同時積極培育大河烏豬加工企業,並已發展加工經營火腿戶10戶,屠宰經營肉豬75戶。扶持發展年飼養50頭以上的大戶22戶,年運銷5000頭以上的規模運銷大戶13戶,有效地帶動了當地養殖業的快速發展。2003年末,全縣生豬存欄達44.4萬頭,能繁母豬增至4.3萬多頭,出欄肉豬5.5萬頭,育成優質仔豬70萬頭,肉類總產5.87萬噸,以大河烏豬為主的畜牧業產值達5.43萬元,戶均畜牧收入達2478元,大河烏豬為廣大山區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品種特點

大河烏豬是在原大河豬(大河豬是列入國家級豬品種資源保護名錄的優良地方豬種,因原產於雲南省富源縣大河、營上一帶而得名,以肉質優良,適宜加工優質雲腿,毛色火紅,耐粗飼料為主要特點,且大河豬屬烏金豬的優秀類型)基礎上利用現代遺傳育種理論和技術,經過多代選育而成。大河烏豬毛色烏黑,與原大河豬火毛色有別,肉質特優,適合醃製優質雲腿,保留原烏金豬(大河豬)與雲腿的關係。
大河烏豬被毛烏黑,毛尖略帶褐色,在陽光照射下顯黃色,俗稱黑火毛,體質結實,體型勻稱,各部位結合良好;頭大小適中,嘴直長,端部有三道淺皺紋,又稱“三道箍”;額部有菱形淺皺紋,耳尖下垂,體軀較長,背腰平直,胸部寬深,後軀豐滿,腹部緊湊,乳房發育良好,乳頭6---7對,四肢健壯,肢蹄結實。以肌內脂肪含量高為顯著特徵,具有肉質好,瘦肉率適中,生長快,耐粗飼,抗逆強強等優良特性。
基本特徵如下:
1、體型外貌。大河烏豬背毛黑,毛尖略褐,在陽光照射下呈金黃色,俗稱“火毛腿”。體質結實,體型勻稱,各部分結構良好。口大小適中,嘴直長,端部有三道淺皺紋,俗稱“三道箍”。額部有菱形淺皺紋,俗稱“八卦”。耳中等大小,耳尖下垂,身軀較長,背腰平直,胸部寬深,後軀豐滿,腹部緊湊,乳房發育良好,共有6-7對,四肢健壯,肢蹄結實。
2、生產發育性能。6月齡公豬平均體重72公斤,體長114cm,胸圍96cm,腿圍72cm。成年公豬體重143kg,體長149cm,體圍105cm,母豬相應體重為130kg,體長143cm,胸圍124cm,腿圍92cm。
3、育肥性能。在每千克混合料含消化能12.5—13兆焦,消化粗蛋白14-16%的營養水平下,從25kg體重開始育肥至90kg,日增量647克,消耗指數3.3。180日齡左右體重可達90kg。
4、肉質。90kg體重屠宰,屠宰率74%,膘厚3.3cm,後腿比例29%,眼肌面積27cm2,皮厚0.32cm,胴體瘦肉率54%以上,肌肉脂肪含量7%,PH值6.2,大理石紋和肉色評級均為3.1。
5、繁殖性能。公母豬性成熟早,公豬3月齡,母豬4月齡就可以配種受胎。公母豬適宜初配月齡為6個月,體重70kg左右。仔豬42日齡斷奶後窩重56kg。經產母豬窩均產仔10頭,初生窩重8kg,20日齡窩重35kg,42日窩重64kg。
6、雜交利用。以大河烏豬作為母本與英系大約克夏雜交生產的肉豬170日齡體重達90kg,耗料指數3.2,90kg體重屠宰後腿比例30%,眼肌面積32cm2,瘦肉率57%,肌肉脂肪含量4%。
大河烏豬於2002年12月14日被國家農業部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在海南省海口市審定為國家級新品種。2003年2月27日正式獲農業部批准。富源大河烏豬成為繼蘇太豬之後雲南省第一、中國第二育成豬新品種。

養殖技術

養大河烏豬種草必須選擇適宜的牧草品種,並且要結合季節來確定牧草養豬的方式。夏秋季節,種草養豬以鮮草直接飼餵為主要的牧草利用方式;冬春季節,以優質草粉或打漿青貯的牧草作為混合飼料成分餵飼。牧草鮮飼方式:牧草種植時間選在春夏季節,種植hn-mc籽粒莧、hn-mc聚合草、hn-mc菊苣等多汁牧草,鮮草添加量占日糧的15%~30%,每10頭豬配套1畝牧草。牧草製成草粉添加到精飼料中飼餵的利用方式:種植品種為hn-mc苜蓿、hn-mc墨西哥玉米、hn-mc高丹草等,夏秋季節可以利用鮮草,冬春季節以草粉形式添加到日糧中,牧草粉的量占日糧的8%~15%,每10頭豬配套種植hn-mc苜蓿0.5畝。牧草打漿或切斷製作青貯飼料與精飼料搭配飼餵的利用方式:只要牧草當季直接利用還有剩餘,就可以打漿或切斷製作青貯飼料,在其它缺少青綠飼料的季節與精飼料搭配飼喂,具體的日糧添加數量可以根據豬的品種、生長階段和生理狀況來確定。提高養戶飼料浪費控制意識,提高養戶成本與利潤分析意識,自主減少飼料浪費。以正面宣傳,提高養戶的主動性和飼養操作的準確性,並從細節出發,改造不合理地的料槽結構,使其更合理地,更適用實際套用情況,減少飼料浪費。科學投料,按標準料量分餐投喂,要注意給豬添料方法,要勤添少加,同時根據天氣變化,適當選擇投料時間。
大河烏豬的餵養可以採用濕拌料餵豬,濕拌料摻水比例為1比1,不可拌成粥料。餵料實行“三定”即定時、定質、定量,即每天固定餵食時間和次數(小豬5次,大豬4次),每天餵料品質一般固定不變,每天限餵食數量(每次餵八九分飽)。食後自由飲水可以提高飼料利用率。在青飼料原料上,養殖戶可以進行種草養殖,主要是在上年的秋末冬初或當年春季,種植hn-mc優優菊苣、hn-mc優優籽粒莧等多汁葉菜類牧草。然後在夏秋季節收穫鮮草餵豬利用,這類牧草可以占到豬日糧的10%~30%,育肥豬在育肥期內,每頭豬大約可以消耗牧草(乾物質)約80kg;在牧草正常生長條件下,每100頭豬需要種植6~12畝多汁類牧草。
對於母豬的牧草供給:母豬的牧草供給數量主要考慮到母豬的不同生理階段。
空懷階段:每天餵0.5~1kg精料,8~10kg鮮草或20%~30%的玉米+10%麩皮與60%~70%牧草乾草粉混合飼餵;母豬過瘦時,應補充較多的精料。
妊娠前80天:此時對飼料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有較高的利用率,加之胚胎生長發育緩慢,是節省精料的最佳時期,每天可以飼餵精料0.5~1kg,優質牧草的鮮草8~10kg。
妊娠80天后的母豬:妊娠後期的母豬,即至產仔時間大約還有35天時,母豬的飼料應適當增加能量和蛋白質,補充鈣,每日在飼料中加20g骨粉或50g魚粉。將精料由0.5~1kg/天提高到1~1.5kg/天,把優質牧草調整至5~6kg/天。
母豬哺乳階段:哺乳母豬應增加精料的飼餵量,並適當補鈣,精料餵量為2.5~3kg/天,搭配飼餵8~10kg的鮮草。哺乳母豬的精飼料可以按如下搭配,60%玉米+30%麩皮+10%母豬濃縮飼料;或用50%玉米+30%麩皮+18%豆餅+2%骨粉。牧草的飼餵供給量,根據母豬的採食量來確定,一般可以3~4kg/天。
在大河烏豬的養殖中,農戶大都忽視“防重於治”的原則,注重對豬的治療,寧願在治療上花“大”錢,不願在防疫上花“小”錢,結果是農戶損失慘重。因此,夏秋季豬舍要注意通風換氣,可在豬舍內安裝電扇,降濕防暑。豬舍外栽植藤蔓類植物遮陽降溫,保持豬舍內空氣新鮮和溫度適宜。冬季推廣塑膠薄膜暖棚養殖新技術,不斷改善豬舍小氣候,給豬生長發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時還要堅持嚴格的消毒制度,經常打掃環境衛生。有條件的豬舍安裝紗網防止蚊蠅的叮咬,減少疫病的發生和傳播。定期搞好驅蟲和疫病免疫注射,推行“防重於治”的原則。

開發價值

大河烏豬是雲南省首次育成的適宜醃製優質雲腿和優質鮮肉供應的豬種,是農業部2003年2月27日第254號公告的國家級培育豬新品種。
大河烏豬原稱大河豬新品系,是雲南省“九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雲南省大河豬雜交配套系選育及雜種優勢利用研究與示範》的重點課題。該項目在省科技廳、省農大、省畜牧獸醫局的關心支持和指導下,由曲靖市畜牧局主持,富源縣畜牧局和富源縣大河種豬場聯合攻關,在富源縣大河種豬場進行選育的大河豬新品系,從1994年開始至2002年曆經9年6個世代持續選育,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和超過預定目標,是雲南省首次培育成功的適宜醃製優質雲腿和優質鮮肉供應的優良母本品種。
2002年3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富源縣人民政府和曲靖市畜牧局、富源縣畜牧局聯合承辦“大河烏豬申報國家級新品種”工作啟動,2002年8月經過雲南省農業廳審定向農業部申請,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豬品種專業委員會於2002年10月27日至29日在雲南省曲靖市暨富源縣對大河烏豬品種作了審定,認為大問烏豬符合新品種審定要求,一致同意通過審定;2002年12月14日,大河烏豬又在海南省海口市通過了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的複審;2003年2月27日,農業部以第254號公告將大河烏豬定為國家級新品種。
大河烏豬是農業部審定批准的繼江蘇省蘇太豬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級培育豬新品種,是以優良地方豬種烏金豬(大河豬)和引地優質瘦肉型豬種杜洛克為育種素材,經過9年6個世代的持續選育、擴群中試推廣,可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大河烏豬具有四大優點:一是耐粗飼,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好飼養;二是母豬胎均產仔豬11.80頭,與大約克雜交的“約大烏”雜交豬育肥日增重799克,生產性能優良;三是“約大烏”肉豬90kg體重屠宰率為72%,瘦肉率為58%,後腿比例為28.5%,胴體品質好;四是“約大烏”肉豬的鮮肉PH6.3,大理石紋評定3.2分,肉色評分3.1分,肌內脂肪含量5.01%,肉質細嫩味美,是鮮豬肉的上等品,是醃製優質火腿的最佳原料,所醃製的火腿,色、香、味及豐滿度最好。因此,大河烏和很高的開發價值。
為打響大河烏豬品脾,充分發揮畜牧業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確保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縣委、縣政府根據富源縣屬國家級重點扶持縣、農村貧困人口多的實際,在縣第十次黨代會提出:一是畜牧業要發揮大河烏豬國家級品種的品牌優勢,打響大河烏豬品牌;二是要按照“上加工、抓流通、扶龍頭、強防疫、促養殖、求效益”的發展思路,建立以大河烏豬為主的仔豬生產基地和生豬交易集散地,大力發展商品羊和菜牛生產,三是以肉食品加工為龍頭的畜產品深加工要加快步伐,擴大“富雲”牌火腿和優質鮮肉的生產和銷售,進一步推動畜牧產業化建設;四是樹立優質仔豬品牌、優質鮮肉品牌和優質火腿品牌,通過三個品牌的樹立,形成“大河烏豬良種一仔豬一肉豬一鮮肉一火腿一市場”良性循環的產業鏈,從而推動畜牧產業化建設,確保農民增收。力爭到2007年,全縣飼養大河烏豬母豬達6萬頭以上,生產優質仔豬達100萬頭以上,出欄肥豬達66萬頭以上,分割加工優質冷鮮肉達5000噸以上,生產銷售優質火腿達500噸以上。現有核心育種場1個,擴繁場13個,飼養核心群及擴繁母豬1284頭,公豬10個家系67頭,累計推廣生產群母豬24000多頭。大河烏豬遺傳性能穩定,育肥期料重比3.3:1,變異係數5.7%,90kg體重背膘厚3.2cm,肌內脂肪含量7.92%,特別適合醃製優質雲腿和供應優質鮮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