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環境學

大氣環境學是大氣科學和環境科學兩種學科交叉的分支學科。它是從人類環境的角度研究地球大氣。它主要研究大氣組分(組成大氣的氣體和氣溶膠粒子)的物理和化學特性、遷移轉化規律以及它們與人類活動、氣象和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氣環境學
  • 包含:大氣科學和環境科學兩種學科
  • 參考資料:《大氣環境學》
  • 角度:人類環境
研究對象,內容,參考書目及政策檔案,

研究對象

它與氣象學關係密切,但二者有區別,氣象學主要是研究影響天氣、氣候的要素(溫、濕、壓和風等)和現象(雲、能見度、降水等)的變化規律,它並不研究大氣組分(如sO2、O3、氣溶膠等)的變化規律。大氣環境學與空氣污染氣象學也有密切關係,但二者研究側重內容也不同。空氣污染氣象學是研究空氣污染和氣象學的相互關係。核心問題是研究污染物在大氣中的湍流擴散,大氣環境學較全面地研究大氣中污染物和非污染物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

內容

大氣環境學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它包括大氣環境的監測技術、理論和模式研究以及套用,主要有以下內容:
一、大氣環境狀態及其演化規律
二、大氣環境污染及其控制
三、大氣環境中物質的遷移轉化規律
四、大氣壞境評價和管理
五、大氣環境與人類和生態系統的相互影響 

參考書目及政策檔案

1、《大氣環境化學》
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之一,是以大專院校大氣環境、環境化學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為主要對象來編寫的。從地球大氣的演變和基本特徵開始,分別介紹了大氣中主要痕量組分的來源、匯和循環過程,以大氣中的氧化過程和多相過程為核心,敘述了大氣中重要的化學動力學機制,對流層的氣相化學、氣溶膠化學和酸沉降化學,以及描述大氣輸送和轉化的數值模式。重點介紹全球氣候變化和平流層臭氧損耗的化學過程,以及對流層化學、平流層化學和氣候變化之間的本質聯繫。以及室內空氣污染研究。可作高等院校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化學系有關專業的教材,亦可以供環境保護和氣象等部門有關科技人員參考。
2、《大氣物理學》
大氣物理學的研究不僅需要發展有關的理論還需要系統精確的實驗資料予以驗證。一般氣象台站網的觀測內容遠不能滿足實際和理論工作的要求,因而設計和製造專用的儀器設備,組織精細的觀測是很重要的。例如大氣湍流的觀測需要快速反應的溫度、濕度和風的觀測儀器;雲霧物理的觀測則需要使用飛機和特種雷達;氣象衛星安裝的儀器幾乎全都屬於大氣遙感的設備。由於工業生產排入大氣中的大量氣溶膠和污染物通過擴散造成大氣污染,有些通過沉降或降水形成酸雨等,又被送到地面,導致土地河流污染、造成對植物和人類的嚴重影響。既要發展生產,又必須使大氣不超過其對污染物質的稀釋能力,這就要詳細研究大氣邊界層的物理特性。
3、《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
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以下簡稱《行動計畫》)。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動指南。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新一屆政府成立伊始,就將其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著力點,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行動,作為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抓手,作出全面部署。《行動計畫》在深入研究、反覆論證的基礎上發布實施,體現了中央科學嚴謹、實事求是,對人民民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和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改善環境、保障公眾健康權益的堅定決心。
4、歡迎繼續補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