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歌劇

大歌劇是19世紀上半葉流行於法國的一種嚴肅歌劇,與當時的喜歌劇對立。它通常是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劇,反映歷史性內容,追求奢華的舞台效果,在劇中穿插華麗的芭蕾舞場面,不用乾念宣敘調,採用大合唱和大樂隊等宏大場面。最重要的代表作是邁耶貝爾的《新教徒》、《非洲女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歌劇
  • 代表作:《新教徒》、《非洲女郎》
  • 類型:嚴肅歌劇
  • 流行時間:19世紀上半葉
簡介,分類,代表人物,

簡介

法國大歌劇原指巴黎歌劇院上演的大型豪華正歌劇,是19世紀上半葉流行於法國的一種嚴肅歌劇,相對於當時的喜歌劇,後來專指19世紀以來有對白的法國大型歌劇。它通常是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劇,反映歷史性內容,追求奢華的舞台效果,在劇中穿插華麗的芭蕾舞場面,不用乾念宣敘調,採用大合唱和大樂隊等宏大場面。其特徵是:題材嚴肅,規模宏大,布景華麗,插入芭蕾,常分為5幕。其傳統源於J.-B.呂利、J.-P.拉莫和格魯克。G.邁耶貝爾所寫的《先知》即是一例。羅西尼的《威廉·退爾》、華格納的《黎恩濟》、G.威爾迪的《阿依達》等都可歸入此類。最重要的代表作是邁耶貝爾的《新教徒》、《非洲女郎》。

分類

有3種含義:①在一般情況下,指場面浩大,內容比較嚴肅,多為歷史悲劇或史詩性內容的歌劇。劇中不用說白,朗誦調全部用樂隊伴奏,重視合唱的運用,並常插入芭蕾。②泛指各種形式的正歌劇。③專指法國大歌劇

代表人物

大歌劇鼎盛期的代表人物有道德國作曲家羅梅耶貝爾(1791- 1864),他為巴黎的皇家音樂學院寫的一些大歌劇作品,深受各地歌劇院的歡迎。他對劇場的各種效果非常熟悉,也知道如何滿足聽眾的需要。他的《惡魔羅伯》(1831)風靡一時。
法國腳本作家斯克里布(1791-1861)也寫了很多具有大場面的大歌劇腳本,大部分都被梅耶貝爾採用,如《惡魔羅伯》、《胡格諾教徒》和《先知》。值得一提的是:《非洲女》(1865)可謂大歌劇的代表作。《非洲女》劇情大意:某艦隊長之女伊納斯與航海家甘馬相戀,但他的要她嫁給顧問官貝德羅。甘馬率船隊尋找通往印度的新航線,並帶回印第安部落女酋長賽利卡和他的僕人尼魯斯柯作為證明,卻遭誣陷入冤獄。貝德羅趁機將賽利卡及伊納斯挾帶出海去尋寶。甘馬出獄得知尼魯斯柯企圖破壞船隻的陰謀,匆匆趕去救援,卻不料被暗戀著他的賽利卡劫回部落。甘馬伺機逃走尋找伊納斯。賽利卡發現甘馬離去而自殺。尼魯斯柯也隨之而死。長達6小時而情節曲折離奇、場景令人驚讚。這些作品融合了音樂、舞蹈、盛大的合唱場面,取材於17世紀歐洲宗教戰爭等歷史事件。
在大歌劇創作方面,還有義大利的唐尼采第、貝利尼,法國的、柏遼茲、威爾第也在這一領域取得巨大成就。
其他大歌劇的作品還有《西西里晚禱》,五幕歌劇,斯克里布與查夏爾·迪韋里埃合作編劇,威爾第譜曲,於1885年6月13日在巴黎首次公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