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森房吉

大森房吉(Omori Fusakichi,1868-10-30~1923-11-08),福井縣人,日本明治大正時期地震學家,理學博士。

基本介紹

  • 本名:大森房吉
  • 出生日期:1868年
  • 逝世日期:1923年
  • 主要成就:理學博士
生平,貢獻,

生平

1868年10月30日,生於福井。1890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受到英籍地震學家J.米爾恩的鼓勵,開始研究地震。
大森房吉
1891年,參加濃尾大地震調查後,發現大地震的餘震頻數隨時間作雙曲線式的衰減,由此求出著名的大森餘震公式。終身從事地震學研究。
1892年,為日本文部省震災預防調查會委員。
1893年,任東京大學地震學講師。
1895年,曾去德國義大利進修。
1897年,回國後任帝大教授,後被推為學士院會員。
1897—1923年,任地震學教授和震災預防調查會的總幹事。
1917年,主持震災預防調查會,參與世界地震學協會創立。
1923年,出席第二次泛太平洋學術會議時,聞及關東大地震訊息歸國。途中發病,歸國後去世(一說赴會途中發病客死)。

貢獻

大森房吉為日本地震學創始者,對日本的地震學很有貢獻。
除了大森公式,他還設計了各種型式的地震儀,其中大森式水平擺地震儀最有名。他發現近地震記錄中S波(橫波)以前的振動持續時間與震源距成線性關係,這個關係後來成為測定震中位置的最早的根據。大森房吉的研究涉及地震學的各個領域。他還研究了地震時的地面振動、地震破壞、地震區劃、地震發生的周期性以及火山等,並參與編輯了日本歷史地震目錄和地震史料。他的論文極多,達數千頁,多發表在早期出版的英、日文刊物中。
他是第一個試圖對結構在地震作用下提出完整計算理論的人,結構抗震的靜力理論的創始人。靜力理論是假定結構為絕對的剛體,當受到地震作用時,處於水平振動狀態,因此在任何瞬間結構上各點的加速度都相等,慣性力在結構上的分布與質量分布成正比,結構所受到得地震力等於地震載荷乘以一個地震係數。由於靜力理論忽視了實際結構的彈性性質及其有關的動力特性,雖然計算簡單,但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