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養殖

大棚養殖

大棚養殖也稱暖棚養殖,是指在寒冷的季節給開放式或半開放式畜禽圈舍上扣蓋一層塑膠薄膜,充分利用太陽能和畜禽自身所散發的熱量,提高舍內溫度,減少熱能損耗,降低維持需要,提高畜禽生產性能和養禽經濟效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棚養殖
  • 外文名:Greenhouse cultivation
  • 類型:養殖
  • 優點:提供合適的溫度、濕度
  • 適用範圍:如肉雞、肉鴨、肉牛、白鵝
概念,適用範圍,大棚養殖技術規程,引大棚養殖肉雞,大棚養殖肉鴨,

概念

大棚養殖也稱暖棚養殖,暖棚養殖是一項先進、成熟、適用的技術,用較少的投入可獲得與周密封閉式圈舍飼養畜禽相同的效果,可降低畜禽死亡率2.7%~13.5%,提高肉(蛋)率比12%~25%,節約飼料11%以上;可促進良種和新技術推廣套用,推進適度規模養殖的發展,實現畜禽產品均衡供應,是發展高產優質畜牧業的一項重要技術。

適用範圍

大棚養殖可以針對很多動物,如肉雞、肉鴨、肉牛、白鵝、魚、蝦、黃鱔等很多動物,大棚養殖的最大好處是,能夠克服環境因素對動物飼養造成的影響,使動物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成長,同時保證一定的質量。大棚養殖從經濟效益上來說,可謂是翻倍的提高。大棚養殖其實質是提供合適的溫度、濕度、光照度以及水和環境衛生。

大棚養殖技術規程

(一)選擇優良品種
畜禽品種的優劣會直接影響畜產品產量,當一個品種達到了它的最高水平產量時,即使再加強飼養管理或再餵給營養更高的飼料也是無濟於事的。標準化的品種,它必須有本品種特徵,在繁殖性能、產肉性能、產奶性能等方面相對一致,遺傳性能穩定,在商品化肉用畜禽生產中則需要進行品種間或品系間雜交,利用雜種畜的生長發育快、飼料轉化率高、抗病力強,適應環境能力好等雜種優勢來達到提高其生產水平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具體生產品種應根據生產目的而加以選擇。
(二)配合合理日糧
飼草料是畜禽生長和生產的基礎,只有在正確的加工和科學的搭配情況下,畜禽才會得到全價營養並將發揮出最高生產水平,要根據畜禽飼養標準所規定的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量,選用適當的飼料,為各種不同生理狀態及生產水平的畜禽配製營養需要,配合日糧的原則為:1、以飼養標準為依據;2、所用飼料多樣化;3、注意日糧的適口性;4、注意飼料的有毒有害成份及營養成份以外的特性;5、考慮日糧的容積;6、考慮日糧的成本。
(三)加強現代化飼養管理
現代化管理是一門綜合學科,它包括許多方面,諸如:畜禽的繁殖、保育、肥育、出欄、日糧的配合、外界環境因素對畜禽的影響,畜牧業生產本身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以及市場前景預測等等。不論哪一方面都要求經營者根據具體生產目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的管理辦法和標準,因地制宜,生產出優質、安全的畜產品。
(四)制定嚴格的防疫程式
實際經驗證明,預防疾病重於治療疾病,因此,畜產品生產者必須制定嚴格的防疫制度,制定防疫制度要考慮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常規衛生消毒,包括飼料、飲水、用具、畜禽舍等等;二是了解周圍環境,不在疫區購買飼料或畜禽;三是定期防疫注射,尤其是春秋季疫;四是注重傳染病的隔離、流毒、和處理,有效控制疫情;五是堅持畜禽群體觀察制度,以便早期發現問題早期處理,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五)配套合理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根據其飼養規模的大小程度來決定的,飼養殖規模越大,就要求基礎設施越高檔、越完善、越先進。暖棚設計要因地制宜,應易管理、低建築費用、套用方便。

引大棚養殖肉雞

用塑膠薄膜將棚內地面或網架橫向隔出一小片區域作育雛用,根據雞苗大小,逐漸縱向擴增育雛面積。進雛前24小時調節好棚內溫濕度,使育雛區溫度達35℃,濕度達65%—70%。初養大棚要提前48小時升溫,並排除棚內地面蒸氣。
1、溫度。各生長時期雞隻對溫度的需求不同,但同其它環境養雞一樣,基本為1—3日齡35℃,1周齡35℃—32℃,1—2周齡32℃—29℃,2—3周齡29℃—27℃,3—4周齡27℃—24℃,4周齡以後為21℃—18℃。值得注意的是,溫度的降低是個緩慢的過程,其調整是以雞群生長有舒適感為標準。每天棚內溫度要基本穩定,早春和冬季晝夜溫差大,要做好棚頂走檐的草簾和棚腳草簾的掀蓋工作。給溫方式一般用地爐,這要在進雛前做好準備工作,也可用煤爐給溫,但要防止煤氣中毒。
2、光照。進雛後開始48小時連續光照,強度為每10平方米光照為25瓦左右,以後為23小時光照,21日齡後,逐漸改為16小時光照,8小時黑暗,可根據不同季節及時間在傍晚開燈,次日早晨關燈。燈泡的安裝可以沿棚東西走向,每5—8米一個燈座,根據生產需要裝上不同功率和顏色的燈泡。
3、飲水 餵料。除非免疫需要,一般應不斷水,雞苗進雛後,先給溫開水,內加5%紅糖和電解多維。飲水後2—4小時,在料盤上撒肉仔雞保健料。第1周每天給料6次,每次以25—30分鐘盤料內基本吃完為宜。第2周改用料槽或料桶,每天給料5—4次。第3周以後每天飼餵3次,保證料桶不斷料但陳料較少。每天飲水器要早晚各清洗一次,料桶要保持清潔,並適時逐漸更換不同時期雞料。
4、通風。通風能滿足肉雞對氧氣的需要及有害氣體的排出,但通風時以保溫為前提,同時要防賊風侵入及風直吹雞身。
5、濕度。棚內濕度不要過大,0—21日齡以65%—70%為好,以後改為60%—65%。
6、環境衛生。棚內最好杜絕外人參觀。及時消除糞便,保持養雞用具的清潔及飼養員自身的清潔衛生,以處於減少雞消毒次數,從而達到減少應激。可以將棚內一角隔離開,供病雞隔離飼養,死雞用塑膠袋密封帶出大棚,定點解剖診斷並遠離大棚銷毀。
7、疫苗免疫接種。疫苗接種項目和時間應根據各地具體情況而定,以下僅供參考。
7日齡接種新城疫II系或IV系苗(點眼滴鼻各1滴)。14日齡接種傳染性法氏囊弱毒苗(飲水)。28日齡接種新城疫II系或IV系苗(飲水)。
疫苗接種對雞是個應激,所以在防疫期間要適當提高育雛溫度,並在接種前後兩天的飲水中加入抗應激藥或多維。疫苗稀釋用水最好是涼開水,其中加入適量脫脂奶粉,延長疫苗有效時間。飲水免疫前2—4小時要適當停水,並在飲水時增加飲水器的數量,保證雞苗都能飲到水和2—3小時內飲完水。點眼滴鼻接種疫苗要做到疫苗吸收確實有效。

大棚養殖肉鴨

1、溫度:1~2日齡的室溫應調控在33~34℃,以 後每天降低1℃,降至18~22℃為適宜溫度,絕不要忽 高忽低。
2、濕度:育雛室要保持乾燥,防止過濕,根據情況,1~2天可鋪1次墊料,濕度應保持在60~70%。
3、通風換氣:雛鴨代謝旺盛,呼吸快,排泄物多,需要新鮮空氣,排出有害氣體,需進行通風換氣,通風換氣要選擇無風晴暖天氣,絕不要盲目通風。
4、密度:適當的密度是保證鴨群健康生長發育的良好條件,一般10日齡前每平方米飼養30~40隻,以後隨著日齡的增加,體重增長,逐漸減少密度,出欄前20天左右保持每平方米4~6隻。 5、合理光照:1~7日齡全天光照,7~14日齡16小時光照,14~21日齡14小時光照,21日齡後10小時光照;1~14日齡每20平方米應設60 瓦燈炮1個,15~30日齡每20平方米設40瓦燈炮1個,30日齡後每20平方米設25瓦燈炮1個進行光照。
6、搞好消毒:消毒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絕不能馬虎從事。鴨舍要定期消毒,水槽要每天沖洗1遍,大棚門前設消毒池,謝絕外人進棚參觀,以防帶進病原。
8、適當運動:大棚前設一運動場,略小於大棚面積,15日齡後可根據天氣情況,掛起南麵塑料薄膜放出鴨子自由運動:其作用是:(1)增加自然光照,增強肉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2)便於大棚通風和污物的清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