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榆(原變種)

大果榆(原變種),落葉喬木或灌木,胸徑可達40厘米;,縱裂,粗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果榆(原變種)
  • 拉丁學名:Ulmus macrocarpa Hance var. macrocarp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蕁麻目
  • :榆科
  • :榆屬
  • 分布區域: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
特徵,用途,分布地區,

特徵

落葉喬木或灌木,胸徑可達40厘米;,縱裂,粗糙,小枝有時(尤以萌發枝及幼樹的小枝)兩側具對生而扁平的木栓翅,間或上下亦有微凸起的木栓翅,稀在較老的小枝上有4條幾等寬而扁平的木栓翅;幼枝有疏毛,一、二年生枝淡褐黃色或淡黃褐色,稀淡紅褐色,無毛或一年生枝有疏毛,具散生皮孔;冬芽卵圓形或近球形,芽鱗背面多少被短毛或無毛,邊緣有毛。葉寬倒卵形、倒卵狀圓形、倒卵狀菱形或倒卵形,稀橢圓形,厚革質,大小變異很大,通常長5-9厘米,寬3.5-5厘米,最小之葉長1-3厘米,寬1-2.5厘米,最大之葉長達14厘米,寬至9厘米,先端短尾狀,稀驟凸,基部漸窄至圓,偏斜或近對稱,多少心臟形或一邊楔形,兩面粗糙,葉面密生硬毛或有凸起的毛跡,葉背常有疏毛,脈上較密,脈腋常有簇生毛,側脈每邊6-16條,邊緣具大而淺鈍的重鋸齒,或兼有單鋸齒,葉柄長2-10毫米,僅上面有毛或下面有疏毛。花自花芽或混合芽抽出,在去年生枝上排成簇狀聚傘花序或散生於新枝的基部。翅果寬倒卵狀圓形、近圓形或寬橢圓形,長1.5-4.7(常2.5-3.5)厘米,寬1-3.9(常2-3)厘米,基部多少偏斜或近對稱,微狹或圓,有時子房柄較明顯,頂端凹或圓,缺口內緣柱頭面被毛,兩面及邊緣有毛,果核部分位於翅果中部,宿存花被鐘形,外被短毛或幾無毛,上部5淺裂,裂片邊緣有毛,果梗長2-4毫米,被短毛。花果期4-5月。

用途

邊材淡黃色,心材黃褐色;木材重硬,紋理直,結構粗,有光澤,韌性強,彎撓性能良好,耐磨損。可供車輛、農具、家具、器具等地用材。翅果含油量高,是醫藥和輕、化工業的重要原料。種子發酵後與榆樹皮、紅土、菊花末等加工成荑糊,藥用殺蟲、消積。

分布地區

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及青海東部。生於海拔700-1 800米地帶之山坡、谷地、台地、黃土丘陵、固定沙丘及岩縫中。陽性樹種,耐乾旱,能適應鹼性、中性及微酸性土壤。朝鮮及前蘇聯中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河北。
大果榆分布廣,適應性強,從體態(喬木至灌木)到翅果的形狀及大小、葉的大小及側脈的多少等均有較大的變異,很難找到彼此相關而又穩定的區別特徵。為此我們將以往分出的種下等級及 U. macrophylla Nakai 均予歸併。大果榆葉面粗糙, 有密生硬毛或有凸起的毛跡, 與同一分布區的裂葉榆 U. laciniata (Trautv.) Mayr 及春榆U. davidiana var. japonica (Rehd.) Nakai 的糙葉類型(即以往定名為form. suberosa的)一致。這三種榆樹在有翅果及裂葉榆葉端3-7裂的情況下,極易 區別。但在未見翅果及葉端不裂時則易於混淆。裂葉榆與大果榆的區別見裂葉榆的討論。春榆的不同點在於小枝色深呈褐紅色,有毛,有時具輻射膨大而又不規則縱裂的木栓層;葉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先端驟凸,尖頭較長,邊緣鋸齒較深而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