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曆詩略箋釋輯評

大曆詩略箋釋輯評

《大曆詩略箋釋輯評》是2008年3月1日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喬億。本書主要包含了校記、箋釋、輯評、評論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大曆詩略箋釋輯評
  • 作者:(清)喬億
  • ISBN:9787806964828 
  • 頁數:559
  • 定價:85.00
  •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3月1日
  • 條形碼:978780696482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一、本書採用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居安樂玩之堂初刻本為底本。
二、《大曆詩略》收錄三十二位詩人的五百二十六首詩歌,此次予以全部整理,以期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刊本。《大曆詩略》所選詩歌之詩題與《全唐詩》偶有出入,此次整理原則上以《全唐詩》詩題為準,以其通行而易見。如遇到差異較大者,則出校記,或在箋注中注出,以供參考。
三、原本有圈點、評註,為了電腦錄入方便,將原加圈字句,改為下加橫線,原加點字句,則一依其舊;評註,則以小字號夾入該評點之處。全詩總評,則以楷體排印,以示醒目。
四、體例上包括校記、箋釋、輯評、評論四個部分。校勘,以中華書局1960年排印本《全唐詩》為主要校本,因中華書局本最為易得,且經清人輯校整理,具有權威性。箋釋,力求追本溯源,釋證典章名物、地理、典故、重要詞語,同時儘可能將人物、背景交代清楚,以方便詩意的理解。輯評,則主要是每首詩的相關評論的彙輯,置於該詩箋釋之後,以便觀覽。評論,原本每一位詩人詩作之後,喬億大都有總體性評論。因此,整理本亦將歷代詩論家對該詩人的重要品評匯集於此,附於喬億“總評”之後,以便參考。
五、本書採用簡體橫排,對原本的繁體字和異體字,進行簡化和規範化。如不便簡化,影響文意者,則一仍其舊。對於原本的錯字,均加以更正。這些更正之字,必要者均加以說明。人名(如揚雄、楊雄)可以兩存者,書名(如《楚辭》、《楚詞》)可以兩存者,均依其舊。

圖書目錄

原序
附錄:說詩五則
大曆詩略卷一
劉長卿(八十五首)
初至洞庭懷灞陵別業
南楚懷古
陪元侍御游支硎山寺
夕次檐石湖夢洛陽親故
登東海龍興寺高頂望海簡演公
浮石瀨
送丘為赴上都
聽笛歌留別鄭協律
入桂渚次砂牛石穴
銅雀台
王昭君歌
新年作
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秋夜北山精舍觀體如師梵
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喜鮑禪師自龍山至
赴新安別梁侍郎
和州送人歸復郢
酬秦系
送朱山人放越州賊退後歸山陰別業
過前安宜張明府郊居
送李侍御貶郴州
逢郴州使因寄鄭協律
雨中過員稷巴陵山居贈別
送李中丞之襄州
奉使至申州傷經陷沒
穆林關北逢人歸漁陽
餘干旅舍
登思禪寺上方經修竹茂松
北歸次秋浦界清溪館
長沙桓王墓下別李紓張南史
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寺即陳將吳明徹戰場
經漂母墓
送王員外歸朝
過湖南羊處士別業
卻歸睦州至七里灘下作
月下呈章秀才
酬皇甫侍御見寄時前相國姑臧公初臨郡
送袁處士
松江獨宿
送行軍張司馬罷使回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餞別王十一南遊
送王端公入奏赴上都
送盧侍御赴河北
送陸澧倉曹西
送柳使君赴袁州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青溪口送人歸岳州
送耿拾遺歸上都
獻淮寧節度使李相公
觀校獵上淮西相公
送皇甫曾赴上都
送李錄事兄歸襄陽
漢陽獻李相公
長沙過賈誼宅
登余千古縣城
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寺即梁蕭內史創
北歸入至德州界逢洛陽鄰家李光宰
使次安陸寄友人
送惠法師游天台因懷智大師故居
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
送鄭說之歙州謁薛侍郎
行營酬呂侍御時尚書問罪襄陽軍次漢東境上侍御以州鄰寇賊復有水火迫於
證稅詩以見諭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過法崇禪師故居
和袁郎中破賊後軍行過剡中山水謹上太尉
九日題蔡國公主樓
負謫後登乾越亭作
留題李明府害溪水堂
秋日夏口涉漢陽獻李相公
送從兄罷官之淮南
初貶南巴至鄱陽題李嘉祜江亭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送張十八歸桐廬
聽彈琴
送靈澈上人
尋張逸人山居
發越州赴潤州使院留別鮑侍御
送陸澧還吳中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送劉萱之道州謁崔大夫
過鄭山人所居
奉使鄂渚至烏江道中作
新息道中作
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
大曆詩略卷二
大曆詩略卷三
大曆詩略卷四
大曆詩略卷五
大曆詩略卷六
後記

序言

有唐一代詩歌,成就卓著,影響深遠,凡流傳至今者,自大家名家而外,即使小詩人之作,亦各具精神面目,千百年來,為廣大讀者所傳誦。隨著唐詩的繁榮,出現了唐詩選本的興盛。自唐至清,唐詩選本層出不窮,各具特色。清代唐詩選本之數量,超過了自唐至明唐詩選本之總和。其中王士稹《唐賢三昧集》、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之影響最大。選家以選本宣揚自己的詩學主張,標立自己的詩學體系。
王士稹鑒於明末詩風之弊,遠紹司空圖、嚴羽詩論,倡言神韻,以期救一時之弊,於晚年取王維以下四十二人之詩,選擇其尤雋永超逸者,編為《唐賢三昧集》。王氏既倡言神韻,主張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重視詩歌的聲華氣象,其推為極則者乃王、孟、韋、柳諸家。故王氏之選,實詩之一體而非詩之全也,其偏頗亦顯而易見,沈德潛鑒於《唐賢三昧集》之失,廣選詩歌,既重視“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味在鹽酸之外者,也重視“鯨魚碧海”、“巨刃摩天”者,編選《唐詩別裁集》。“既審其宗旨,復觀其體裁,徐諷其音節,未嘗立異,不求苟同,大約去淫濫以歸雅正,於古人所云微而婉、和而莊者,庶幾一合焉”(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序》)。
與沈德潛同時,寶應喬億承流接響,亦編選《大曆詩略》六卷,選錄了天寶至貞元間三十二位詩人的五百二十六首詩歌,自具特色。喬億(1702—1788),字慕韓,號劍溪,江蘇寶應人。太學生,應試不第,棄舉業,專肆力於詩。客游山西,主講猗氏書院、郇陽書院。有《小獨秀齋詩》、《窺園吟稿》、《三晉游草》、《夕秀軒詩》、《惜餘存稿》、《劍溪文略》、《杜詩義法》、《劍溪說詩》、《劍溪說詩又編》等。喬億服膺王漁洋之神韻說,而取境較廣,不主一格:與沈德潛交遊,習其格調之說,而能自樹一幟。喬億論詩以性情為體,《劍溪說詩》稱:“所謂性情者,不必義關乎倫常,意深於關刺,但觸物起興有真趣存焉耳。”則無沈德潛之迂腐。論詩之用,則大處著眼,所謂“著眼大處,久則積學自厚。如讀史不考政治之得失,人物之消長,與夫治亂之由,奸賢之跡,但錄碎事僻字,以備採用,惡在其為詩學也?”沈德潛讚賞喬億,有日:“詩家品炙,始於鐘嶸。表聖承之,續者儀卿。餘子紛糾,歧說爭鳴。誰別白黑?劍溪平衡。叩虛返寂,取神離形。引弓不發,躍如以呈。中正清泠,騷雅門庭。為語後來,問途已經。”喬億詩學,重體制,區別家數,釐清源流,能夠示人以詩學正途。

後記

喬億的《大曆詩略》是一部特色鮮明、影響較大的唐詩選本,對盛、中唐兩大詩學高峰之間的低谷——大曆詩歌,作出比較全面的選錄、評點、整理,標舉大曆詩風,突出其詩學史上的意義。喬億學有殖養,既服膺神韻派領袖王漁洋,也與格調派的創始人沈德潛交厚,轉益多師,詩學理論豐富,有《劍溪說詩》傳世,又工於作詩,所評點乃自家體悟之得,多能切中肯綮,啟發人意。且喬氏開館授徒,轉徙各地,生活體驗與職業素養使其選詩評詩別具眼光,境界頗高。但此書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刊行之後,流傳不廣,即使是專治唐詩者,亦很難覓其蹤跡,給研究者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協助卞孝萱先生、蹇長春先生從事《中華大典·隋唐五代文學分典》的研究整理工作,閱讀詩話、查閱唐詩選本,就萌生了整理《大曆詩略》這一優秀選本的想法,卞先生及時地加以肯定和鼓勵,並允肯賜序,以光篇幅。1996年,我負笈上海,在復旦大學攻讀中國文學批評史博士學位,利用暇日,在上海圖書館的古籍部抄錄了該書,並赴南京,在南京圖書館補抄了所缺的第三卷七、八兩頁;而滬、寧兩地之藏本皆非完璧,又利用赴京之便,查閱國家圖書館藏本,對勘了文字漶漫之處,補抄了其他刊本殘損、遺漏之詩歌,使得終成完璧。特別是在國家圖書館,覓得一刊本,紙質精美,潔白柔軟,字跡清晰美觀,惜前後略有破損。每卷卷首鈐有“林深荷淨之堂”篆刻陰文印,又,卷一鈐有“長樂鄭振鐸西諦藏書”行草陽文印,書尾鈐“長樂鄭氏藏書之印”篆刻陽文印。把玩西諦先生所藏之本,前輩手澤猶存,令人愛不釋手。其後,利用暇日,收集評論資料,隨見隨錄,箋釋工作也同時展開。1999年,我赴蘇州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忙於新的學術課題,其間也曾想一鼓作氣,完成箋釋輯評。然而人事倥傯,南北東西,頗多感慨,致使這一工作也時斷時續,遷延日久。
本書採用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居安樂玩之堂初刻本為底本,以求保存該書原貌。體例上包括校記、箋釋、輯評、評論四個部分。黽勉從事,以嚴謹的態度對待,以期信而有徵。
本書得以出版,首先要衷心感謝天津古籍出版社的垂青和大力支持。在當今學術著作、尤其是古籍整理著作出版困難的情形下,社領導以高度的責任心傳揚文化,熱心學術事業,以敏銳的學術眼光,積極推進文化學術著作的出版,令人感佩。德高學碩的前輩卞孝萱先生多年來一貫對我關愛有加,熱忱指導、鼓勵,並以八十五歲高齡惠賜序言,認可並肯定了本書的學術價值與學術品位,獎掖後進的拳拳關愛之情,溢於言表。同門師妹田曉春博士,現供職於國家圖書館,當我遇有不易查閱的資料時,便以電子郵件相煩擾,使我少了奔波之勞頓,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這個日趨浮囂的塵世,有諸多古道熱腸的師友的關愛,能夠尋得一隅寧靜,坐擁書城,茗香四溢,一心向學,豈非人間清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