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彭史記

大彭史記

彭開富編著的《大彭史記》全面深入地記述彭氏歷史,力求反映彭氏在各個歷史時期經歷治亂興衰的發展歷程,深入地尋繹彭氏歷史中所蘊藏的文化智慧。《大彭史記》寫作富有創造性和探索性,力求歷史寫作與閱讀韻味中找到平衡,能給讀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基本介紹

  • 書名:大彭史記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頁數:308頁
  • 開本:16
  • 品牌:江西人民
  • 作者:彭開富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1006018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彭開富編著的《大彭史記》全六十卷以時間為經,以人物和事件為緯,經緯交織,橫排豎寫。“橫排”, 就是按照彭氏的歷史發展狀況分門別類,研究彭氏歷史的橫向關係。“豎寫”,就是縱述史實,按照彭氏的發展進程,從溯源尋根,主幹世系,人物業績,流布名門,仁人賢達,文化典籍進行客觀記述。力求反映彭氏在各個歷史時期經歷治亂興衰的發展歷程,深入地尋繹彭氏歷史中所蘊藏的文化智慧。

作者簡介

彭開富,四川興文人。作家,學者。曾任瀘州市委辦公室副主任,瀘州市工商局副局長。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成員,瀘州市第三、四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瀘州市作家協會成員。出版專著有《酒城瀘州》(中共黨史出版社)、《參謀與實踐>(天地出版社)、《開富詩聯>(中國統一出版社)。在全國及省市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文學作品120多篇,並多次獲獎。散文《人盡其才薦賢者賞>榮獲1991年全國首屆“冰心杯”文學大賽三等獎。近年從事姓氏學、譜牒學研究,編著了《彭氏春秋》、《家譜史話》、《彭祖傳奇》、《彭氏名賢》等書籍。其業績入編《中國百科學者傳略》(巴蜀書社)、《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人事出版社)。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彭氏淵源血脈世系(第一卷——第十二卷)
第一卷 查典籍尋根問祖閱譜牒飲水思源
第二卷 筏鏗公脈緣黃帝彭氏族胄衍彭城
第三卷 太始祖勵精圖治大彭國強盛祥和
第四卷 荊南山先祖拓荒舜天子武夷討教
第五卷 商王妃采女問道養生法彭祖傳方
第六卷 謀生存幾度遷徙圖振興三建彭國
第七卷 楚國亡又遷隴西永嘉亂再徙江南
第八卷 理宗譜先知主幹明世系再解分支
第九卷 官世襲居無定所家春秋頻有風波
第十卷 西漢末淮陽郡望祖籍地官宦人家
第十一卷 盛唐起家族中興後裔旺俊偉輩出
第十二卷 宋元間向南遷徙明清時往西進發
第二篇 彭氏勳業權臣名將(第十三卷——第二十八卷)
第十三卷 歷朝有開國名將古今多治世賢臣
第十四卷 滅秦楚彭越封王興漢室功臣蒙冤
第十五卷 大司空位高權重長平侯見險還鄉
第十六卷 彭寵公助劉興漢燕王爺臥榻亡身
第十七卷 彭樂公驍勇善戰 陳留王功高蓋主
第十八卷 唐玄宗三召賢臣 構雲公幾度辭官
第十九卷 彭殲公文韜武略安定王歸楚聯姻
第二十卷 延年公為官清正潮州史解民倒懸
第二十一卷 汝礪公狀元及第居高位吏部尚書
第二十二卷 御史台剛直敢言龜年公忠心憂國
第二十三卷 明宰輔權傾朝野彭時公犯顏直諫
第二十四卷 彭澤公兵部尚書平賊寇聲名大振
第二十五卷 彭鵬公清廉無私康熙帝賞賜有嘉
第二十六卷 家屏公直言蒙冤乾隆帝枉殺漢臣
第二十七卷 玉麟公兵部尚書老將軍諒山大捷
第二十八卷 彭德懷功勳卓著大將軍青史留名
第三篇 彭氏賢能趣聞軼事(第二十九卷——第四十一卷)
第二十九卷 赴科舉三場考試奪魁首十大狀元
第三十卷 登皇榜諸多進士看青史幾個聞名
第三十一卷 盡孝順先賢風範行仁義宗族美德
第三十二卷 彭城公開啟湘西土司王子孫世襲
第三十三卷 彭耜公皈依道教大師兄刊行經典
第三十四卷 瑩玉公傳教起義率紅巾抗元犧牲
第三十五卷 明玉珍稱帝於蜀彭皇后垂簾聽政
第三十六卷 受章妻行善積德彭公府譽滿鄉間
第三十七卷 書香第世代登科定求公爺孫狀元
第三十八卷 端淑公巴蜀才子抒抱負寫詩作賦
第三十九卷 赴京考運河奇遇武狀元陽春鼎甲
第四十卷 家珍公獻身民國 大將軍收功彈丸
第四十一卷 彭湃公領袖風範 為真理視死如歸
第四篇 彭氏文化精典華章(第四十二卷——第五十二卷)
第四十二卷 眾泰斗讚頌祖績彭文化博大精深
第四十三卷 看文采名流競秀論精典佳作紛呈
第四十四卷 是奇才身懷絕技為良師自有高招
第四十五卷 辦書院名師講學育良才彭人盡心
第四十六卷 立祠堂慎終追遠重孝思祭祖敬宗
第四十七卷 修譜牒歷史悠久續春秋華章永存
第四十八卷 廳堂號家族標誌祖籍地郡望發祥
第四十九卷 唐宋興昭穆班排宗族分尊卑長幼
第五十卷 傳祖訓重振家聲 明族規和睦相循
第五十一卷 彭姓多名勝古蹟 中華遍祖宗功業
第五十二卷 讀詩詞回味素典賞楹聯細品名篇
第五篇 彭氏流布名郡望族(第五十三卷——第六十卷)
第五十三卷 談彭城環籍而居說蘇皖頻出名門
第五十四卷 秦漢間隴西郡望西晉末江南創業
第五十五卷 淮陽郡世系分明 齊魯豫彭氏顯赫
第五十六卷 盛唐起家族中興宜春郡子孫繁茂
第五十七卷 喜荊楚彭氏興旺看湘鄂派衍眾多
第五十八卷 潮州派燕翼貽謀粵桂台後裔發達
第五十九卷 閩浙省支派繁多 眾世系賢能輩出
第六十卷 天府國荒蕪不治 明清時湖廣填川
附錄
後記

文摘

第十一卷 盛唐起家族中興 後裔旺俊偉輩出
詩曰:宜春諸彥爭相從,科舉進士競高中;
文臣謀略成天柱,武將英姿映彩虹!
話說自隋唐以來,朝廷任官實行科舉取士。凡舉子在京師參加殿試被錄取為進士的,稱為“進士及第”,考中進士是一件十分榮耀的事情。自唐代始,科舉進士及第後,便可“一舉成名天下知”,光宗耀祖,身價百倍,甚至可以扶搖直上。唐朝以來,彭氏中進士者不計其數。景直公在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中戊申科進士第一,為狀元。以後,從景直公始至構雲公後裔,六代中竟出了一個狀元、十名進士。
唐朝至北宋初期,即唐高宗永徽元年庚戌歲(650年),至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共歷335年,歷13世,代跨為26.8年。明遠公次子景直,字美正,瀛洲河間人。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中戊申科狀元。景直公子構雲,唐開元二十三年乙亥(735年)進士,因其博學多才而被唐玄宗(712—755年)三次徵召不仕而隱江右宜春,娶歐陽氏,生涇、治、江、海、滋五子,其後代代相傳。構雲公之子彭滋於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登進士第,任洪州(南昌)進賢令,其孫彭倜,與兄彭伉為唐德宗貞元七年辛未(791年)同科進士,官任宜春令。構雲公曾孫彭輔,為唐武宗甲子科進士,官任信州長史,授金紫光祿大夫;彭輔弟彭軸為唐宣宗時進士。彭輔生五子:鈺、琳、璋、殲、城都中進士。至師爽公,史載僅允頤一子,是所謂命懸一線,但最終是他開啟了吉、壽、堯、嘉、喜五大房,為江南彭氏人口的中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至此,以宜春始祖構雲公形成的宜春世系,標誌著彭氏的又一輝煌時期的到來。世人為稱頌彭族之興旺,曾流傳有“五雷驚天地,星雲過九州。江南生貴子,吉水占鰲頭”的民間歌謠。至師字輩,又有“九子十三知州”之說。到元明時期的彭時、彭華輩,在廬陵、安福一帶,更以“五里一進士,十里一狀元”而聞名朝野。彭姓宜春派,由於其子孫發達,迅速繁衍及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山西、福建、浙江、廣東、廣西以及雲貴等南方諸省。如今構雲公的子孫遍布中華大地,遠播海外,號稱占據中華彭姓總人口的半壁河山,雄踞華夏。彭構云為遷江西宜春始祖,被唐代以後的彭氏奉為“中興之祖”。
唐朝至北宋初期,彭氏世系(第106世一第118世)如下:
第106世,彭明遠:仲德公之子。字鏡高,號毅儂。唐中宗景龍三年己酉(709年)以子景直貴,例授禮部侍郎,誥封金紫光祿大夫。公幼通文學,樂善好施。後徙居江西宜春。原配郭氏生一女;次配林氏生三女;再配朱氏,誥封一品夫人,生子景直。
第107世,彭景直:明遠公之子。字美正,號品方。生於唐中宗嗣聖元年甲申歲(684年),瀛洲河間人。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中戊申科進士第一名,為狀元(為彭姓第一位狀元公),時年方24歲。唐中宗景龍四年(710年)官太常博士,進禮部侍郎,誥封金紫光祿大夫。公窮研經史,博學能文章。為人“通理內融,含暉外靜,文尚典雅,學窮精博”。後仿從父於宜春,遂家於此。原配魏氏生二女;次配鄧氏誥封一品夫人,生子構雲,另生一女,與夫合葬河間集雲峰下。
第108世,彭構云:景直公之子。號廷鑒,號夢鯉。先世居瀛洲河間。生於唐玄宗開元三年乙卯(715年)正月十五辰時。唐開元二十三年乙亥(735年)登進士第,二十五年丁丑(737年)官江西袁州刺史;二十八年庚辰(740年)致仕。愛袁州風俗敦美,物產豐富,遂定居宜春合浦。唐天寶二年癸未年(743年)時袁州刺史李琮、宜春縣令劉撙奏聞於朝,上遣中使齊延丘以蒲輪禮征三次始行,命官大學博士辭不就而拂衣林下,隱釣袁州震山不仕,時人號日彭徵君。天寶十三年(754)再召赴京,辭歸故里,上遣中使房嘉送歸,御賜金帛副衣,誥封金紫光祿大夫,賜所居鄉日“徵君鄉”。歿於唐代宗大曆二年丁未(767年)冬月二十九日辰時,享年53歲。葬袁州郡東原三十里上嶺村。刺史鄭謇志墓碑銘。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彭家屏任江西布政使時,重修構雲公墓碑。配歐陽氏,誥封廬陵郡夫人,生於唐睿宗景雲二年辛亥歲(711年)三月初三寅時,歿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癸未(803年)二月十六申時,享年93歲。生五子:東里(涇)、南容(治)、西華(江)、北叟(海)、中理(滋)。生四女,俱適宦族、名卿。
第109世,彭滋:構雲公五子。名中理,字世臣,號文在,另號元吉,生於唐玄宗天寶十四年乙未(755年)九月初九辰時。唐憲宗元和元年丙戌科(806年)進士,元和三年任江西洪州(南昌)進賢縣令。歿於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十月六日辰時,享年87歲。配李氏,生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壬辰(752年)二月初四戌時,歿於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847年)十月二十九午時,享年96歲。與夫合葬東原上嶺村。生三子:伉、倜、儀。長子彭伉,字維嵩,號岳高,登唐貞元六年(790年)庚午科進士。歷官石泉縣令、岳州錄事參軍,升大理寺評事。配張氏,生子達、遠。三子彭儀,字維岳,號如天,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壬子(772年)冬月三日辰時,登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805年)乙酉科進士,官大理事評事。歿於唐宣宗大中五年辛未(851年)臘月三日午時,葬東原上嶺村。配魯氏,生於唐代宗大曆十年(775年)八月三日未時,生子彝。
第110世,彭倜:彭滋公次子。字維賢,號越卿。生於唐代宗大曆八年癸丑(773年)十一月初三辰時。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庚午科與兄彭伉同科進士,官江西袁州府宜春縣令。唐文宗太和五年辛亥(831年),因宦官竊柄棄官隱居,由宜春合浦徙居廬陵五十九都隱源山口。敕授儒林郎,以子輔貴,誥封金紫光祿大夫。歿於唐宣宗大中五年辛未(851年)臘月初三子時,享年80歲,與祖考妣合葬廬陵五十都佐護鐵芒碭三旗形令字穴,朝金華山第二峰,坐北朝南。配郭氏,誥封一品夫人,生於唐代宗大曆十四年己未(779年)九月初十寅時,歿於唐懿宗鹹通六年乙酉歲(865年)臘月初六巳時,享年87歲。生三子:朝、輔、軸。長子彭朝,字致正,號安成,生於唐憲宗元和三年戊子(808年)四月十六日辰時,歿於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卒葬東江鄉小田盆形,配張氏,生子景豫、景兌;三子彭軸,名齊,字雲蒸,生於唐憲宗元和十年乙未(815年)五月十五申時,登唐懿宗鹹通元年(860年)庚辰科進士。配何氏,生子瀠。
第111世,彭輔:彭倜公次子。字國相,號宜城。生於唐憲宗元和七年壬辰(812年)正月二十五日寅時。登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甲子科進士,官信州長史,敕授金紫光祿大夫。歿於唐僖宗光啟二年丙午(886年)十月初二日午時,享年75歲。歿葬廬陵五十八都七里相公坪,坐北朝南。傳說此為風水寶地,地仙楊救貧鈐記說:“七里相公坪,有似戰船形。前有登舟岸,後有雙槳鳴。五子十九孫,個個坐牆城。”配李氏,生於唐憲宗元和六年辛卯(811年)六月六日戌時,歿於唐僖宗光啟三年丁未(887年)冬月二十四日卯時,生五子:珏、殯、璋、王於、城。長子彭珏(827—898年),字叔琳,號伯琪,唐懿宗鹹通三年(862年)壬午科進士,官大理寺少卿,轉江西袁州刺史,遷南康軍節度使,誥封金紫光祿大夫;唐昭宗乾寧三年丙辰(896年)升檢校司空同中書省錄平章事;居廬陵五十九都山口老槓樹下。配陳氏(828—003年),生子彥章。次子彭殯,字叔餘,與兄同登唐懿宗鹹通三年(862年)壬午科進士,唐僖宗乾符時官武陵軍節度使,行軍司馬,檢校太尉,誥封金紫光祿大夫;唐昭宗天裙元年(904年)轉江西吉州刺史。三子彭璋,唐懿宗鹹通五年(864年)甲申科進士,授武昌軍節度使,行軍司馬,檢校太尉,郴州刺史,誥封金紫光祿大夫;配吳氏,生子彥華。五子彭城,字叔庚,生於唐文宗開成三年戊午(838年)四月十五日未時。登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庚子科進士,任江西進賢縣丞,梁太祖開平時官檢校司徒、湖廣辰州刺史、溪州刺史,誥授金紫光祿大夫。歿於梁太祖乾化元年辛未(911年)臘月某日酉時,享年74歲。子孫世襲永順、保靖土司八百餘年。配周氏,誥封一品夫人,生子彥唏。
P49-51

後記

《大彭史記》幾經修改,現在終於出版了,我如釋重負。可以說,這是我多年來研究彭氏歷史的結晶。自彭姓家族肇姓以來,經歷了幾多王朝皇室的沉浮起落,包含了幾多家族名門的興衰榮辱,記載了幾多文臣武將的得失興嘆,這其中更是蘊涵了無窮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每當品讀彭氏歷史這些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沉醉於這些刀光劍影的歲月爭鬥之時,我們不得不折服彭氏文化的厚重和深邃,驚嘆其文化內涵是何等的博大精深。同時,也使我們從中獲取了一些不可多得的人生智慧。
中華彭氏歷史,既然蘊含了豐富的中華歷史文化,那么將其精華發掘出來,同樣具有資治、借鑑、垂訓、治亂興衰的功能。讓彭氏歷史以過去的光輝照亮我們未來的路程,可以使我們從中悟興衰之道,明進退之路,知禍福之由。研究和寫作彭氏歷史,這確實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但寫作彭氏歷史,其任務無疑是十分艱巨的。因為彭氏歷史悠久,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彭氏歷史,掌握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次的東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彭氏名人眾多,歷史事件紛紜,流布支派繁茂,因此,在寫作彭氏歷史的過程中,必須將典籍史料所承載的歷史真實,以及人物、事件、世系、歷程等經過認真梳理,才能夠清晰地了解彭氏歷史,感受到彭氏歷史的真實。尤其是對彭氏歷史上的風雲人物,對他們的生平及其歷史細節,都要進行必要的考證,對他們的業績功勳、榮辱得失,必須事出有因,古籍有據,不能隨意虛構。有時我對其中某些歷史人物的某些故事情節,甚至要翻閱查找若干本古籍書刊,或有所收益,或一無所獲。但“文章不厭百回改,吹盡黃沙始見金”,為了確保書稿質量,我仍一絲不苟,繼續不斷地寫作著……可以說是幾易其稿,才形成今天這個稿子。真是備受艱辛啊!
值得欣慰的是,《大彭史記》的問世,得到了家人、朋友、宗親們的理解、關心和支持。《大彭史記》自寫作以來,得到了四川省(彭山)彭祖文化研究會以及善忠、商澤、忠東等宗親的大力支持。忠東在精神上不斷地鼓舞著我、支持著我,並且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資料參考。廣西師範大學教授彭會資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彭祖文化及源流研究組組長)十分關心《大彭史記》的寫作和出版,對《大彭史記》的史學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在百忙中還為本書寫了“序言”。而《大彭史記》的出版,得到了江西人民出版社的賞識和大力支持,編輯們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此,我一併向他們表示由衷的感謝!成都忠東、彭鑄,重慶俊修,宜賓明亮、隆貴等宗親,在閱讀了我寫的書稿之後,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大彭史記》的公開出版,得到了江西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出版社的編輯們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此,我一併表示由衷的感謝!
彭開富
二〇三年三月三十日修改於酒城瀘州

序言

(一)
捧讀《大彭史記》,讓人看到了一條奔騰不息的生命長河。
這條生命長河,始於帝堯舉用的創建大彭國的彭祖筏鏗,但卻追溯到遠古少皋11世孫黃帝,再回溯到黃帝8世孫彭祖。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自稱是“帝高陽之苗裔”(《離騷》)。帝高陽,就是顓頊。彭祖,是顓項的玄孫。黃帝曾教誨孫子顓頊說:“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為民父母。”(《呂氏春秋·序意》)這一非常重要的教導,是教人要效法天(大圜)地(大矩),亦即效法自然,掌握包舉天地人的大觀照、大審美、大思維。彭祖深得黃帝教誨的精要,發展為養生學,既以養生治國,又以養生治身,使自己成為中華大壽星。為此,屈原曾對天發問:“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長?”(《天問》)彭祖筏鏗烹製雉羹(野雞湯)敬獻帝堯,病患中的帝堯是怎么通過食療法而康復的呢?彭鏗的壽命遠比別人長得多。為何這么長呢?這是一個千年之問。
要回答這個千年之問,我們就要閱讀《大彭史記》。
我們要萬分感謝作家彭開富,他以非凡的辛勤勞動和聰明智慧。創作出這么動人的《大彭史記》。同時,也要萬分感謝江西人民出版社的編輯慧眼識珠,及時公開出版《大彭史記》。中國正在崛起,國人繼往開來,正在跨越海洋,跨越高山,同世界各國各地區的人們共謀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料想,《大彭史記》定然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啟示、智慧和力量。
(二)
要理解彭祖精神與智慧,以及其後裔乃至整箇中華民族的傳承發展,就必須要有相應的文化積累和表述方式。筆者和兒子彭強華、彭強民、彭強宏,在尋根拜祖萬里行之後,主持了2006年3月在桂林舉行的“彭祖文化暨彭氏源流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地區和馬來西亞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就15個議題,展開了長達7天的學術研討,終於就彭祖生平事跡和彭氏源流主幹問題達成共識,並以研討會紀要的方式公布會議成果。
彭開富宗賢,是一位敏感多思的作家,這些千載難逢的共識,給他以強烈的震撼,也給他以奔襲不斷的靈感。他是明清時期“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移民浪潮中的彭祖後裔。2005年10月間彭山縣長壽文化節和在成都舉行的“世界客屬第20屆懇親大會·移民與客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又給了他以獨特的視野,讓他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於是,他思考起來了,寢食難安,一頭扎進了彭祖文化這座蘊藏深厚的富礦,爬梳鉤沉,不辭辛勞。
要用《大彭史記》來展現數千年奔騰不息的生命長河,是很艱難的。彭祖有49妻54子,現在有資料可查的,只有彭、錢、韋三大姓,錢、韋兩姓分屬彭祖的兩個兒子,已有《錢氏家乘》《中國韋氏通書》公開出版,而彭祖還有51個兒子的去向如何呢?這是個太問題,也是個大難題。前些年,有人從北京文史檔案館找得一份彭氏遠祖世系圖,也尚存諸多疑點,如夏商周時期的官職有明朝“錦衣衛”之類的官名,識者皆不敢採用。歷代《彭氏族譜》多如繁星,珍藏於海內外各地民間,但其中的世系譜多是階段性的,載明彭祖之後,著重記載近祖世系。彭祖第53子彭武,第54子彭夷的後裔多分布於閩、浙一帶。而湖南《青山譜隴西堂世系圖》與江西構雲公世系譜、廣東延年公世系譜,可連線貫通,展示出彭祖第3子彭深的世系,上接少皋至黃帝11世,黃帝至彭祖8世,彭祖至構雲公108世,構雲公至延年公12世。據說,當今彭氏人口達800多萬,其中構雲公的後裔約600萬,這600萬人口中,延年公的後裔約占200萬,而且足跡已遍全球。
可謂填補空白的《大彭史記》,其作者的聰明在於,克服困難的辦法是,緊緊抓住彭深世系這條主線,而這條主線又是經過眾多專家學者考證而達成共識的。這條主線,恰如一條瓜藤。作者把握住這條瓜藤,上下左右求索,再旁及其他段狀瓜藤,便可採取巧妙的藝術構思和謀篇布局,實行有主線的點、線、面相結合,展示瓜瓞綿綿的總體盛況。
這種盛況,只能用文學藝術的形式,暫時還不可能用族譜的形式來反映,因為諸多家譜世系,還在清理之中。因此,《大彭史記》作者便別開生面,用文學藝術的形式。表述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而且能化用傳統的章回小說的藝術形式,在每卷開端,以四句七言詩,畫龍點睛,啟動情思;卷末又置以懸念,讓人期待“且聽下卷分解”。《大彭史記》動人的描寫、敘述、議論、抒情,環環相扣、跌宕起伏、峰迴路轉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族譜中的世系圖表,又稱吊線圖或瓜藤圖,經過變化,綴以出神入化的生動細節,同樣引人入勝,讓人愛不釋卷。
(二)
彭祖的養生學,就是養育生命之學。人類的生存發展,總是伴隨著智慧的發展和提升,而智慧的噴涌,又常常在逆境和追求光明幸福的艱苦奮鬥之中。從《大彭史記》中我們可以看到,綿延數千年的生命長河,時而風平浪靜,時而風急浪高,總是流淌著生命的智慧。令觀者拍案驚奇,或低吟淺唱,或放聲高歌,或撫掌而笑,或扼腕嘆息,或臨風起舞,或筆底起風雷。
《大彭史記》所乘載的生命長河,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呢?我以為,有下列這些:
1.彭祖養生學與彭祖的偉大發明
彭祖養生學,概述得當,可一掃種種謬說,凸顯精華,成為書中的一大亮點。恩格斯說過,“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反杜林論》)。彭祖善於用火,“發明了烹調術”(毛澤東語),讓人們充分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男人更雄壯,女人更漂亮;又發明石頭火爆法,開山取石治水。造福於人民。《大彭史記》對四川都江堰的天彭山(又稱汶山)、天彭門(又稱寶瓶口)、彭山縣彭祖山和徐州大彭山,都引經據典,重點描述。筆者深深地感受到,不登大彭山,則不知大彭國;不看天彭山、天彭門,則不知彭祖為何被帝堯所舉用,更難以了解彭祖以及彭部族的歷史發展脈絡。
2.遷離彭城,開拓前進,苦難中再創輝煌
古時候,有國必有城。大彭國的國都建於大彭山下(今彭祖廟所在地),那是汴泗匯合處,以大彭山這座海拔610米的石山為依託。大彭國向雲龍山、黃河故道一帶擴建,彭城便建在今徐州市區。彭祖善於以養生治國,協調發展,致使大彭國長治久安。商朝武丁王,對擁有銅山、掌握先進的冶煉技術和種養技術、日益富強的大彭國,無法包容,興兵滅國。大彭國被滅後,徐州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彭人紛紛遷離彭城,乃至星散天下。《大彭史記》不惜篇幅,濃墨重彩,描述大彭國的強盛祥和,彭人失國後三建彭國,秦滅楚而彭仲爽遷隴西,漢興而彭宣居淮陽,永嘉世亂而彭人與其他姓氏客家先輩則大舉輾轉南遷,直到“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一次又一次帶著血淚的移民潮,剛剛平息,一批又一批帶著“彭”字的州縣、城鎮、鄉村,就迅速崛起。還有那帶著“彭”字的山山水水,也會將中國裝點得更加美麗多嬌。看著這一切,誰不豪情萬丈。引吭高歌!
3.星羅棋布,豪傑奮起
只寫彭深世系這條主線,是遠遠不夠的。配寫其他階段性的世系譜,也遠遠不夠。怎么辦?只能選寫星羅棋布的眾多傑出人物。這些傑出人物,既可將當地的世系譜帶出,又可將他們所處時代的社會生活面帶出。還可將世代相傳的彭祖精神和聖學家風帶出。從而使得點、線、面結合起來,展現出與時俱進的彭氏總體風貌。這是《大彭史記》作者構思的巧妙之處,也留下了廣闊的空間,讓人們去挖掘、發現、補充。知識為兵我為將,在彭祖文化領域的全面進軍中。需要而且一定能夠湧現更多的將帥之才。
《大彭史記》作者從大量的家族譜系、歷史文獻、遺聞軼事、口述歷史中,選寫的王侯將相、狀元進士和其他社會賢達,都是奮起於鄉野的豪傑,可歌可泣。講述豪傑的動人故事,作者既忠於歷史,不迴避歷史的複雜性和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比如對彭玉麟將軍、彭德懷元帥那曲折人生的描述,又能把握分寸,注重傳達正能量。這是難能可貴的。
4.顧大局識大體,擁護國家統一
中國,雖有過分裂割據、戰亂不堪的局面,但走向大統一,國泰民安,卻是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大彭史記》對顧大局識大體,擁護國家統一的人物,特別看重,給以顯要的位置。例如,秦滅楚,要統一中國,原先身居楚國要職的彭仲爽,便奉命攜家眷遷居隴西,走著與詩人屈原不同的道路。唐末五代世亂,彭鹼公擁兵自重,占據開發湘西,成了土家族的土司王,子孫世襲王位,長達八百多年,到了清朝,奉命“改土歸流”。在反抗元朝殘酷統治的紅巾軍起義鬥爭中,明玉珍稱帝巴蜀,國號大夏,建都於重慶,立妻彭氏為皇后,明異為皇太子。明玉珍戰死,彭皇后輔佐幼主。明太祖朱元璋要興兵伐夏,彭皇后力排眾議,帶著兒子明異,歸順明王朝,擁護明王朝統一天下。這些事例,與錢王“納土歸宋”,擁護宋王朝統一天下一樣,對當今祖國統一,有著重要的啟迪意義。
5.事實尚存解疑惑,先賢辭官隱居自有因
自從1984年11月20日國家檔案局、教育部、文化部《關於協助編好(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通知》發出以來,尋根拜祖、編寫家族譜便逐漸成風。有些地方的古譜,早已蕩然無存;有些地方的古譜,雖冒著生命危險保存下來,但卻秘不示人;有些地方的古譜,由二至四人共同保管,雖可供翻閱,但古譜中的古體字、繁體字、異體字和名詞術語,卻成了很多人閱讀研究的攔路虎。因此,有些人花了不少車船費,卻所得不多,甚至無功而返。由於各人所掌握的資料不同,理解不同,因此便引起了爭論,甚至是曠日持久的爭論。
《大彭史記》的公開出版,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定然會得到正確的解答。因為《大彭史記》這部書,既在若干卷中選載了歷代朝廷的誥命、史書中的人物傳記,又選載了民間流傳的古譜、古祠聯、源流詩。例如唐玄宗誥封彭構雲及妻楊氏的詔書,就有這樣的語句:“今宜春令劉尊具奏前官袁州令彭構雲,今為合浦處士”,“敕爾所居日征君鄉,尋贈袁州刺史”。後來唐玄宗李隆基因腐敗而引發了“安史之亂”。便證明構雲公辭官隱居宜春,是有遠見卓識的。跟構雲公做法相似的,前有西漢的彭宣,後有宋代的彭延年(號震峰),明代的彭華。這種現象,正如唐朝詩人杜甫所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人們一旦了解構雲公等的生平和世系,有關疑惑就會冰釋。可以說,《大彭史記》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6.宅居佳境,生命繁榮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從《大彭史記》所展示的情況和我們所考察的實際情況看,自彭祖以來,彭人所選擇的宅居地,都是非常講究的。既有山環水繞的自然景觀美,又有祖祠、祖墓、族譜、堂號、詩詞楹聯、書房書院武館的人文景觀美,還有士農工商百業發展的廣闊空間美。因而不管遷向何方的彭氏,總是枝繁葉茂,生機勃勃,不斷湧現文臣武將、狀元進士和各類人才,尤其是歷史跨入現當代,更是英雄豪傑輩出,為國家民族乃至世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讓人生出彩。
《大彭史記》寫作的成功和公開出版,是值得慶賀的。此書讓人們看到了一條奔騰不息的生命長河。但願彭祖養生學更好地傳承發展,讓生命長河奔騰得更加壯美!
彭會資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六日於桂林
(作者系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客家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彭祖文化學術委員會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