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村(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四明山鎮大山村)

大山村(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四明山鎮大山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四明山鎮大山村地處華東前沿,背靠寧波,有餘姚、奉化、上虞、鄞縣、慈谿等經濟實力雄厚的全國百強縣市環繞,人民生活殷富,曾有“中國第二廬山”的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山村
  • 行政區類別: 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
  • 地理位置:華東前沿,背靠寧波
自然資源,基本村情,歷史沿革,旅遊開發,

自然資源

這裡平均海拔700米左右,長年平均氣溫在12度,夏季最高氣溫在32度左右,冬季絕對溫度最低氣溫在—15度左右,享有“夏天是涼風習習的莫乾山、冬天是白雪皚皚的長白山”之稱。是夏日休閒、避暑、冬天狩獵的天然場所,這裡物產富饒,高山雲霧白茶、獼猴桃、櫻桃、羊尾筍等農林特產,具有極大的誘惑力,特別是我們大山村的高山雲霧白茶,讓人回味無窮!

基本村情

大山村由“前崗廟”自然村為中心村。其周圍由烏洞、四爿頭、黃泥塘、朱曹、廿六丘、潘家、仰天湖、桃園等十八個自然村組成。村與村相隔近則一二公里,遠則三五公里。說其村,其實有的只不過是些單村獨戶。在過去的年代裡,這些自然村幾乎全是一些低矮的茅草屋,因為貧窮,這些小山村還被稱為四明山裡的“夾皮溝”。村里居住著的山民,有朱、肖、楊、趙、汪、夏、應、俞、陳、藤等十八種姓氏。

歷史沿革

幾百年來,這些山民默默地生活在大山的皺褶里。說起這些山民,原來並非本地人,而是三百多年前從外地逃難來這裡的難民,他們的祖籍在台州仙居。幾百年過去了,村里幾位老人至今還能說得上一口流利的仙居方言。若追溯他們的身世,這裡還有一段故事呢!
據說在三百多年前,仙居農村連年災荒,農田龜裂,稻菽歉收,疾病流行,民不聊生。然而,當地官府卻不顧百姓疾苦,催糧納稅如虎狼,三天兩頭逼著百姓繳糧納稅。災難深重的老百姓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拿起家中的鋤頭、鐵耙作武器,斗惡棍,殺官僚,與統治者做堅決的鬥爭。但最後在統治者強大的武裝鎮壓下,暴動失敗了。為了保命,他們想出了一條生存之計,跑!奔走他鄉。於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他們告別故鄉,三五成群,攜妻帶兒,衝出一條血路,踏上了異鄉的征途。他們翻大山,涉山溪,穿村莊,沿途乞討,頑強行進。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到遙遠的地方去,到最荒涼的山裡去,那裡才是他們最安全可靠的家。最後他們就來到了這個叫“大山”的地方,見四周群山環抱,方圓幾十里無人煙,且草木郁蔥,土地肥沃,於是就搭草房,壘土灶,定居了下來。但有一條,就是不願群居在一起,喜歡單門獨戶地散居在深山裡,村與村之間遠遠地隔離著。這或許是他們當時出於一種安全的構想,萬一泄露身世,倘若官兵進山抓人,在這山高林密的群山里,官兵們也只能“瞎貓捉老鼠———徒勞一場”了。後來時間一長,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村落。幾百年來,大山村人分散獨居,而形成多村的根源大概就在這裡。
據當地老人反映,這裡的姓氏(不包括女性)還不止十八姓呢!因當時“造反者”們來自各地農村,人眾姓雜,大難臨頭,皆成知己,一人出良策,眾人回響。於是就悄悄結伴上山,不求享樂,但求共存,這樣就形成了這支多姓的村落。
在荒涼的大山里,他們開荒種糧,伐薪燒炭。住的是草房,吃的是雜糧、野菜。艱難地生活著,一代又一代,一住就是幾百年。

旅遊開發

如今大山村不再是過去的窮山村了,那淒涼破舊的茅草房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一座座新型別致的新樓聳立在風光無限的山村里。原來散居的小自然村已逐漸地消失,那些單村獨戶也早已移居到公路邊的新村里,成為新村裡的新成員。近年來隨著新形勢的發展,小村四周花木成行,每年給小村人帶來豐碩的經濟收入。仰天湖自然村十幾戶農家辦起了農家樂,這裡已成為旅遊、避暑、休閒、觀光勝地。大山村村口的羅城山如今已被列入“省級地質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