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下村

新渥鎮大山下村,距離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

全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180戶、535人。

全村共有耕地面積355餘畝。全村去年人均收入4037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山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距諸永高速公路出口僅5公里
  • 面積:355餘畝
  • 人口:535人
鄉村介紹,交通區位,歷史文化,自然地理,

鄉村介紹

磐安縣新渥鎮大山下村,總人口747人,有不少人或因高考跳出農門,或因打工遷移到縣城甚至全國各地,目前戶籍人口527人,204戶。家家戶戶都種有藥材
大山下村位於磐安縣西南部新渥鎮境內,這裡不僅有良好的植被、宜人的氣候、便捷的交通,而且山清水幽、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濃厚,尤其是獨特的古民居古村落,使其具有“清幽、古韻”的特色。
大山下村,是代越國公盧琰的隱居地,盧氏文化在這裡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這裡遍布著古民居古建築,東陽木雕技藝在這裡得以充分的展現;這裡是浙八味藥材的主產地,歷經千百年的積累,形成了當地特有的藥文化。
近幾年,經過特色村整治建設後,大山下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完成了村內3700平方米的道路硬化、五口池塘整治、排水溝整治、嶺頭至大塘城道路拓寬、自來水改造及村莊綠化、亮化等工程。

交通區位

大山下村距諸永高速公路出口僅5公里,是靈山風景旅遊預備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縉雲仙都、天台國清寺、永康方岩和國家4A級旅遊區橫店影視城的距離均在30至50公里內,交通條件便利,區位條件優越。

歷史文化

大山下村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人文資源豐富。大山下村的人文生態主要是由民間文化構成,主要包括盧氏文化、藥材文化、古民居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靈山文化。
開玉元年(968年),後漢將領,後周工部尚書,宋太祖趙匡胤御封越國公盧琰隱居靈山,為浙江“盧氏”始祖。盧琰生八子一女,招柴世宗之子為婿,後改名盧璇,排為第三子,共列九支盧。“九支盧”後來都成為宋廷文臣武將,並棲居浙江各地。其後代遍布我國東南及港澳台地區,現旅居海外的就達幾十萬人。

自然地理

大山下村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筆架山,又名翠屏峰,其峰有三尖並立,橫列有致,形似筆架,故得名。仰天燈盞,在筆架山西南,鴨舌岩以北。其峰巔蹭凹陷成窪地,四面成環狀山牆體,類似月球上的環形山構造,又形似古代的油燈鍋。山體的這種構造十分獨特,可歸為“天坑”,在我國東部地區十分罕見,其具體成因有待進一步考證。
大山下村集古屋、古巷、古墓、古風於一體,是一個具有近千年文明史的古村落。耕讀世源,位於大山下村入口處,是江南地區典型的廊道建築。越國公墓,位於耕讀世源西北約30米處,80年代曾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破壞,有待恢復。山花樓,四合院式建築,規模宏大,南北正房各七間,東西廂房各兩間,屬於清朝建築。土心樓,在山花樓的東側,北側正房七間,東西廂房各兩間。除一般的窗、柱、梁、圍欄雕花外,更有眾多的小件雕刻精細。愛五廬,晚清建築,坐北朝南,正房五間,兩側廂房各兩間,也是雕樑畫棟,保存完好。陳氏宗祠,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共三進,徽派建築。周氏宗祠,結構類似陳氏宗祠,只是規模稍小,年代為晚清,木、石雕花都較有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