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理性:一位大學中層幹部的教育隨筆

大學理性:一位大學中層幹部的教育隨筆

《大學理性:一位大學中層幹部的教育隨筆》以散論的形式追問大學本質,揭示教育規律,回答學術真諦。《大學理性:一位大學中層幹部的教育隨筆》結合作者的實際工作,針對教育現象與教育問題,以教育隨筆的形式、深入淺出的文體、簡約凝鍊的語言,開展了深入的思考,力求探索大學之道。《大學理性:一位大學中層幹部的教育隨筆》雖由多篇文章組成,但形散而神不散,是作者對高等教育辦學規律的一次深入而又系統的理性思考,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針對性、思想性與啟發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學理性:一位大學中層幹部的教育隨筆
  • 出版社:湘潭大學出版社
  • 頁數:341頁
  • 開本:16
  • 作者:付八軍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48.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大學理性:一位大學中層幹部的教育隨筆》由湘潭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付八軍,男,1976年生,湖南嶽陽人。教育學博士。副教授。1999年,畢業於湘潭大學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學士,2001年,提前一年從湘潭大學哲史文化學院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隨後,在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從事調研與管理工作:2003年進入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2006年博士畢業後,到中國教育報刊社從事編輯和新聞工作。當年10月,轉入井岡山大學教育學院工作至今。近五年來,先後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等發表或轉載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省部級課題2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項。主要從事高等教育,教師教育研究。

圖書目錄

思想縱橫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應該走下神壇
給教育研究者一份特別的禮物——30個未能完成的研究題目
智量
大學的五種功能
領導幹部的六種類型
“麥可思”在中國的市場有多大?
喜新厭舊亦是學術本性
高瞻方能遠矚
學術創業:大學的第三個中心
大學的辦學特色,主要體現在學科
體制改革
什麼樣的高校領導體制是最理想的——從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十個設問”說起
從根本問題改革與從具體問題改良——增強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兩種思路
大學就是“政府”
大學改革:從章程開始——赴深圳參加“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研討培訓班
大學章程是校內憲章——要研究性地開展大學章程制訂工作
綜觀國內“985工程”高校管理體制創新——參加“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試點工作中期總結暨研
討會所獲
考核評估是推動大學變革與發展的源動力
理順大學內部的各種考核與激勵
品評“華西模式”思考體制改革——記華西村之行
三句話可以感知一位大學二級學院院長的心聲——在農學院半個小時的調研
教學虛實
重視教學,該從哪著手?
校級“質量工程”建設重在規劃制訂與經費管理
專項之痛
找準激勵機制,推動科技競賽
專注一個領域同樣能夠傲立強校之林
綜合就是創新——從“當代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的提綱說起
教學方法創新是實現大學教師教學質量提升的突破口——別敦榮教授的報告給我帶來的思考
課堂教學是一門大學問——針對《大學生成長專題》課程的自我反思
生態校園的育人功能從哪裡體現出來?——參加校園生態文化建設座談會
大型話劇《六羨歌》帶給我的思考
會務心得
校友捐款是衡量大學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浙江大學魯東明教授來校講學的幾點收穫
辦大學既要找市長,更要找市場——赴江蘇大學參加第五屆“大學經營與管理”國際論壇
把尋常之語做實做好就會不尋常——黃達人校長帶給我的收穫與體會
借鑑蘇大經驗,貴在學習理念——一份特別的“請假報告”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實質在於先進科學文化的交流與吸收——赴溫州參加浙江省高等教育科學專業委員會2011年會
生活即學習,生活即工作——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習的收穫與體會
“一流學科主要圍繞一個重大問題開展研究”——記2012年浙江農林大學暑期中層幹部擴大會議
抓好學科建設是辦好二級學院的關鍵——陪同宣勇書記赴二級學院調研心得
學科要出課程,課程組成專業——聆聽宣勇教授的“縱論大學學科建設”
學術報告的三種追求——參加潘先生從教75周年慶典
工作思考
大學規劃的實與虛
大學改革可否靜悄悄?
中央檔案如何學?——學習2012年中央一號檔案
生態與創業:大學的兩大戰略性使命
學術成果如何定級?——知識套用是檢驗學術成果的重要標準
培育大學品性,當從校訓開始——“農林七賢”研討校訓
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在大學中扮演什麼角色?——從紅色大學到綠色大學的第一個工作思考
小機關大社會,人少能幹大事——新單位新崗位的新刺激
從檔案看大學文化——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項目管理辦法立意
這種考評重在交流——年度考評報告可以這樣講
附錄個人哲思
教育哲思100句
生活哲思100句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作為一個全新的概念,智量並不是要取代智商,兩者各有側重,同樣重要。智商關注人的有限智慧型,在某些工作或者某項技能上具有一定的顯示度與指導性;智量強調人的全部智慧型,更多地指向人的潛在智慧型,既富有人本色彩,又引導個性培育,具有教育學上的價值與意義。
誠然,假定正常人的智量相當,並不意味著每個人的智量等值。就像每個人的體能大小不等一樣,每個人的智量還是有差別的。只是從智量這個維度來分析的人的智力,智力大小不是我們主要關注的對象,智力方向才是我們重點探討的問題。這正是智量與智商能夠取長補短、實現共存的現實基礎。同時,無論智量還是智商,其發展都離不開非智力因素,或者說廣義的情商。尤其是智量,關注潛在的有待開發的智力,更需要勤奮、穩重等非智力因素。這就可以看出,有些人擅長某個方面,不是他們的智量比我們高,而是他們在此方面比我們付出更多。我們還需要理解的是,雖然每個人的智力方向有區別,但智慧型具有相通性,通過後天的努力,可以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只是在不同的智力方向上發展,要取得同樣的成績,不同的人所付出的是不一樣的。從這一點來說,我們評價一個人,不僅要看其智慧型結構與智力水平,更要看其非智力因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