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殿

大士殿

大士殿又名觀音閣,清康熙五十二年改為萬壽亭,內供“萬壽無疆”碑,為州城百官遙拜皇帝地方。乾隆二年改祀南海觀士音菩薩。殿後立有乾隆“御題大士出山圖”碑刻,敘述觀音菩薩出山和由男變女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士殿
  • 地理位置:福建福州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
  • 著名景點:于山風景區、護國寺
建造,革命遺址,格局,整修情況,

建造

大士殿又名觀音閣,在於山山頂。原為宋嘉福院遺址,清乾隆二年(1937年)改稱大士殿。于山大士殿占地3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進,四圍封火牆,穿斗式減柱構架,雙坡頂。前殿6扇大門,門前有抱鼓石,中門台階下有一對石獅。二進大殿面闊5間(20米),進深3間(有22根大石方柱和2根木柱),斗拱、雀替和梁木均有精美的雕刻。三進觀音閣,重檐歇山頂,內有乾隆御題“大士出山圖”碑刻。

革命遺址

這間寺宇還是個值得紀念的革命遺址。1911年辛亥革命光復福州,當時是以于山作為總攻陣地,革命軍前敵總指揮部設在殿內。1911年11月9日清晨,革命軍在此開火為號,炮打將軍署和旗兵聚居的旗下街,活捉將軍朴壽。於是革命軍一舉光復福州,接著全省各地紛紛回響。從此,福建擺脫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的統治。1987年福州市博物館創建於于山大士殿內,現在新館已移於晉安區文博路8號。2007年,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設於大士殿。
大士殿

格局

大士殿東邊的護國寺,西邊是龍神廟九仙觀是于山最大的廟宇,建於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第三殿稱玉皇閣,供玉皇大帝和九仙。天君殿碑廊陳列歷史碑碣19方。大士殿東鄰“護國寺”,西接“真龍庵”。殿東的獅子岩頂上生長著一株古榕樹,鬚根造型獨特,岩壁上名人題刻眾多。

整修情況

由於年久失修,大士殿破損嚴重。2001年,福州市文化部門投入了50多萬元對大士殿進行了全面整修。為豐富大士殿的展示內容,還對“御題大士出山圖”碑進行拓片使圖文清晰,對前敵總指揮部按原樣進行復原。
經過一年多的全面整修,現已陸續對外開放,2002年8月下旬將全部開放。屆時,遊人不僅可以觀賞到這座清代全閩寺廟之冠的建築精華和福建省惟一的男相觀音圖碑,還可參觀復原後的辛亥革命前敵總指揮部以及福州文化淵源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