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回城

大回城,位於大興區東部。東鄰東回城,西近鳳河。村北是古回城遺址。故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回城
  • 起源:明朝初期
  • 地點:大興區東部
  • 記載:《順天府志》
位於大興區東部。東鄰東回城,西近鳳河。村北是古回城遺址。故名。
明朝初期,山西移民在此屯居。村西北開闢皇家苑囿南海子,曾在此設門,稱回城門。後析為大小二村。1981年更為現名。
大回城北耕地內,有一個古城遺址,地表散露著帶有繩紋、布紋的磚瓦和灰、紅陶片甚多。當地民眾傳說這裡曾是一個古戰場。據史籍記載和出土的文物佐證,該處為唐代回城遺址,東漢末年公孫瓚所築小城和西晉征北小城應在此地。
關於回城,《順天府志》記載“大興縣古蹟”中寫道:“回城在縣東南六十里。”在《日下舊聞考》中,有一段比較詳細的記載:“南苑回城外有回城村,村東有土城基,約長一里,高二丈,凡五段。”《資治通鑑》記載公孫瓚因與劉虞“積不相能”,築小城於薊城東南以居之。對“小城”的地點,史書上沒有具體的記載。近年來,當地民眾在回城遺址處燒磚取土,發現了東漢附近井圈和多種形狀的漢代陶器,以及完整的馬骨架、馬具;另外在遺址南五十米處發現有屍山骨坑。這足以說明該遺址的年代和性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