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窯

大同窯

中國古窯名,在北方青瓷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今山西省大同市附近,故名。始燒於遼代,發展於元代,終於清末民國初。影響著今天朝鮮、韓國及日本的瓷器。。

地名,大同市北與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結界有大同窯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同窯
  • 位置:今山西省大同市附近
  • 燒於:始燒於遼代發展於元代
  • 相關:《大同府志》
中國古窯名,在北方青瓷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今山西省大同市附近,故名。始燒於遼代,發展於元代,終於清末。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刊刻的《大同府志》中謂有 "青瓷窯",距城二十三里。據此在大同西郊瓦窯村發現一瓷窯遺址,證實即方誌中的青瓷窯。遺址面積不大,以燒黑釉器物為主,兼有少量茶葉末袖。在大同市北邊內蒙興和縣現有大同窯鄉。古時大同周邊煤窯較多,多伴有高嶺土生成,便於開窯燒瓷,開創了遼金山西青瓷的風格,並傳至高麗和日本,影響著今天朝鮮、韓國及日本的瓷器。現在懷仁縣陶瓷業秉承大同窯古風,復古創新,在北方占有較大市場份額。
遼j金元出瓷器遺世較少較為珍貴,明清出瓷器現今大同周邊存世較多。
其產品特徵及鑑定要領是:
(1)胎色灰黃,胎體較厚。
(2)黑釉烏黑髮亮,茶葉末釉表面無光。器物內外均施釉。
(3)器形有小口瓶、雞腿壺、罐、盆之類,以弦紋瓶及剔劃罐最具代表性。剔花線條粗獷,因剔得較深,可見參差的刀痕。紋飾有卷草、水波、魚紋、古錢繡球紋及魚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