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伾山風景區

大伾山風景區

大伾山風景區包括大伾山、浮丘山這兩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麗青石山峰。雖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當年大禹治水登臨此山,被載入 我國最早的史書《尚書。禹貢》篇中,歷代稱為“禹貢名山”。現有大石佛等國保級文物1處10項,省保級文物8處,歷代摩崖題刻460餘處,漢唐古柏400餘株。如果您到大伾山風景區旅遊觀光,其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會使您回味無窮,流連忘返,優美的山頂風光又會使您如入仙境,飄飄欲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伾山風景區
  • 地理位置:河南省鶴壁市濬縣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06:00-18:30
  • 景點級別:AAAA
  • 門票價格:60元
  • 著名景點:千佛洞,明清民居,神話世界,天寧寺大佛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千佛洞,明清民居,神話世界,天寧寺大佛,

發展歷史

歷史上,有十幾位帝王將相親臨大伾山,一旦您踏入山門,您就會感受到充盈于山山石石之間的王者之氣。在草叢石徑中,說不定,一不留神就會踩上某一位皇帝當年留下的足跡。大伾山又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吸引了無數歷史名人或登臨高歌,或賦詩摩崖。千百年來,有王維、范成大、王陽明等二十多位著名詩人墨客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名人大家的到來,極大的提高了大伾山的文化品位,並為其賦予了永久的魅力。
我國最早史書《尚書·禹貢》記載:禹王疏河“東過洛,至於大呸”。大伾山當享“禹貢名山”之美名。大伾山上有國保級文物7項,道觀佛寺古代建築群7處,名亭8座,石窟6處,各式古建築138間,隨山築勢,錯落有致,各具特色。其中有後趙時依山鑿就的大石佛,高22.29米,為“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摩崖造像。2001年,大石佛與周圍的摩崖石刻一起被國務院公布為國保單位。佛足在佛樓地面下丈余 ,“八丈佛爺七丈樓”成為奇觀;始建於北魏的天寧寺,規模宏大,年代最早。寺內有藏經閣,原藏明代南藏經6053卷,為宗教典籍珍品。宋代徽宗皇帝欽封為“康顯候”的龍洞;清代的萬仙閣,集我國道教文化之大成,被專家譽為“華北道教藝術殿堂”宋代的天齊廟、太平興國寺、元代的觀音岩、明清的陽明書院、呂祖祠、禹王廟、張仙洞等一處處佛寺道觀為大呸山增添了古老而又神秘的色彩。故帝王將相,文人學士登山攬勝者代不乏人。魏文帝曹丕到此,寫《黎陽作》四首,劉楨作《黎陽山賦》。光武帝劉秀,唐代李世民、駱賓王、王維、洪經綸、岑參、賈島、楊巨源、宋代范成大,明代王陽明、王越、盧楠、李攀龍、王鐸、盧象升,清代程頤等皆曾登臨大伾山吟詩作賦,揮筆題記,今山上有摩崖碑刻460餘處(塊),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頗高。

主要景點

景區內現有佛道建築9處,亭台樓閣、寺廟宮觀遍布兩山。北魏的天寧寺,因保存有八丈石佛七丈樓而聞名遐邇。大石佛高22.29米, 已1600餘年, 全國最早, 北方最大,是河南旅遊精品。它所包含的宗教文化、石刻藝術、歷史政治等早已引起專家學者的驚嘆。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保文物,唐代的石刻瑰寶千佛洞是中原石刻藝術的經典之作。道教的聖地碧霞宮始建於明代,規模宏大,構造精美,萬仙客用懸塑、壁塑等手法、塑造出道家典籍中記載的神仙人物3千餘位成為集中國官方與民間神仙人物之大成的藝術殿堂。一處處保存完好的名勝古蹟和一幅幅歷史畫卷,再現了宗教文化在中原傳播、發展的歷程。特別是一年一度的正月古廟會, 長達月余,朝拜者蜂擁而至,人如潮湧,高潮日達20萬人,為宗教文化和經濟信息的傳播推波助瀾。

千佛洞

大伾山是最早見於史書記載的名山之一,山上松柏競翠,寺廟幽幽王陽明、王鐸等名人摩崖石刻琳琅滿目,四季風光變化不同。“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千年古剎天寧寺,清靜幽雅呂祖詞等一處處佛寺道觀為大伾山增添了古老而又神秘的色彩。與大伾山相望的浮丘山,綽約多姿妙景無窮,山上的千佛洞生動地反映了盛唐時期的石刻藝術特色,占地一萬多平方米的碧霞宮,結構嚴謹,風格獨特
450多年來一直是周圍地區文化、娛樂活動的中心;因它而興起的正月古廟會,聲勢浩大,長達月余,日客流量逾20萬人,屆時商家去集,人流如潮,是觀瞻豫北一帶純樸民風民俗的絕好機會小姑山與濬縣古城偎依相連,山上有城,城中有山,

明清民居

“十里城池半入山”,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依然顯示著古城的風貌.衛水河到了這裡被一分為二,如同兩條玉帶,蜿蜒而來,飄逸而去,為風景區平添了許多靈秀之氣。河上古橋飛架,岸邊楊柳依依,兩河之間有琵琶形小島,濃陰如蓋。島上河邊,幾多情韻。

神話世界

1992年在大伾山南麓建成的“中華神話大世界”,占地120畝,整體布局隨山就勢,順其自然。其內部製作“開天闢地”“女媧補天”等集聲光電於一體的項目60餘組,洋洋大觀,娛樂性和知識性達到以了的統一。

天寧寺大佛

大伾山名勝風景區,由大伾山、浮丘山兩部分組成。大伾山上有呂祖祠、禹王廟、天寧寺、龍洞、觀音洞等。天寧寺的大石佛,倚山而坐,高八丈許,鑿於十六國後趙主石勒時期,素稱“八丈佛爺七丈樓”,是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一尊大型摩崖造象。浮丘山上有碧霞宮、千佛洞、尼姑山等。濬縣的古城牆、端木子貢祠、三國古戰場、明代軍事家王越墳、徐懋功和李密的墓,皆分布在古城周圍。此外,風景區內還有不同歷史時期的摩崖題記460餘塊。如唐代的《大伾山銘》、後周的《準敕不停廢記》以及歷代名家的書法作品等。
大伾山是一座美麗的山,大伾山是一座神奇的山。來吧,朋友們,大伾山將敞開胸懷,以優良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安全的遊覽秩序迎接四方賓朋的到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