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門

大中門

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中門
  • :9.42米
  • :7.49米
  • :20.44米
大中門
過大中門,即進入孔廟第四進庭院。院落疏闊,古樹蔥鬱,禽鳥翔集夏天鸛飛鶴舞,白鷺翩翩,冬春鵲鳴雀喧,昏鴉噪晚,顯得十分幽深。大中門原名中和門,較弘道門長且狹,共5間,原為宋代孔廟的大門,後經明弘治時重修,今門系清代所建。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為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