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紅山:龍緣閣藏品集

“夢回紅山”系列叢書是民間收藏家張鵬先生策劃出版的,收錄了眾多紅山文物藏家的珍品。本書展示的都是收藏家田亞軍先生多年的藏品,總計170餘件,藏品之精、解讀之詳,為近年來少見。書中很多觀點都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結果,為紅山文化專家稱道。本書的面世,為推進紅山文化研究、促進紅山文物的保護和收藏將起到很好的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夢回紅山:龍緣閣藏品集
  • 出版社: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198頁
  • 開本:16
  • 品牌:鳳凰空間
  • 作者:田亞軍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373055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1. 作者多年收藏的珍品展示。
2. 紅山文化的權威解讀。
3. 珍貴文物的首次亮相。

作者簡介

田亞軍 ,
1960年生於內蒙古赤峰市,
1982年畢業於河南省新鄉電子技術學院,
1982年—2002年間在赤峰市廣播電視局工作,
2002年至今在赤峰市海達電器有限責任公司工作。
從2008年開始,利用業餘時間潛心研究、收藏、鑑賞北方史前紅山文化,頗有心得。
現任赤峰市紅山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天津健業北方文化藝術品諮詢服務有限公司董事。

圖書目錄

石人雕像及人物紋玉器
神獸及神獸紋玉器
勾雲形玉器
飛禽類
玉璧
玉龜、斜口筒形玉器
玉蠶、蟲、魚與蟬紋玉器
玉斧、石斧、石鉞和石質工具
匕、管、珠、環等裝飾類玉器
陶器
後記

序言

本書作者田亞軍先生在赤峰市海達電器有限責任公司任副總經理,同時擔任赤峰市紅山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從事文物收藏只是他的業餘生活的一部分,雖然他的收藏時間並不長,前後僅不到十年的時間,他的收藏內容很專一,即紅山文化玉器和赤峰地區的史前文化陶器,但在赤峰民間收藏界卻很有影響力,成績斐然。“龍緣閣”是他與藏友學習、交流、展示的會所,他所編著的《龍緣閣藏品集》就是其近十年來收藏成果的集中反映。
2013年11月中旬,我正在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教書,接到田亞軍先生打來的電話,要我幫他修改書稿並作序,我欣然應允。幾天后,就接到他速寄來的書稿,便通覽一遍。他藏品中的一部分我曾看到過,有的還收錄到其他文物圖錄中,但大部分藏品我未曾看過,看後覺得很驚奇,藏品非常精彩,在書中的器物說明也很有新意,並注意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和新觀點,同時提出自己的看法,說明田先生不僅僅是收藏,也注意研究自己的藏品,在觀賞中悉心揣摩,在揣摩中不斷升華,而這一點確屬民間收藏界中所需要的一種風氣。
回顧赤峰地區紅山玉器的發現和收藏過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的碧玉龍為標誌,即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十餘年間,那時“文革”剛過,赤峰市各旗縣區開始恢復和建設文物收藏和管理機構,文博工作的開展也日趨正常,徵集民間保存的出土文物就成了這些單位的主要工作。現保存在赤峰市各文博單位的紅山文化玉器多屬這一階段徵集上來的,總計數量超過百餘件,主要體現在於建設主編的《紅山玉器》一書中。在這一階段科研單位考古發掘過程中,僅敖漢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層文化墓地,就發掘出土了斜口筒形玉器、玉臂飾、玉鴞、玉玦等典型紅山文化玉器。不過,當時無論是全市的文博單位,還是上級科研部門,最初並未將其視為與紅山文化有關,僅認為是“商代”遺物。直至1981年秋在杭州市召開的中國考古學年會上才有學者正式公布他們的研究成果,確認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C形碧玉龍為紅山文化的玉器。
第二個階段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21世紀初的十餘年間。大背景是鼓勵和允許民間收藏活動,加之牛河梁等紅山文化遺址的重大發現,在此遺址先後有60餘件精美的紅山玉器出土,由此海內外隨之形成一個紅山玉器的收藏熱,尤其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間,赤峰地區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個紅山玉器出土的高峰期。但此時的赤峰地區有實力的收藏家都沒有做好收藏的思想準備和認識,同時考古專家們也始料未及。在這一階段時間裡,海內外的收藏家在赤峰地區收購了多少件紅山玉器,誰也無法統計。僅從台灣震旦博物館的館藏紅山玉器就可見一斑,震旦集團出版的《紅山玉器》一書所刊各類紅山玉器達370餘件,據
稱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藏品源於赤峰地區。
第三個階段即21世紀初至今的10餘年間。這一階段中赤峰地區的企業家和收藏愛好者開始涉足收藏領域,他們認識到了紅山文化的重要性,開始把研究、弘揚紅山文化作為收藏的最高追求,而不是世俗地去追逐“盈利”,儘管這一階段紅山玉器的數量遠不如第二階段,但憑藉著對紅山文化的熱愛和地緣優勢,還是有廣大收藏愛好者收藏了數百件紅山玉器。2011年8月27日在赤峰市博物館
開展的“赤峰首屆民間紅山玉器精品展”中,展出的十幾位收藏家的紅山玉器達
360餘件,這僅是赤峰地區民間收藏的一部分。有些民間收藏家謀劃更為長遠的
計畫,開始籌建民間博物館。迄今為止赤峰地區已建成民間博物館6家,其中每
家博物館裡都有紅山文化玉器的收藏,還有的博物館建成了以紅山文化為主的
專題博物館。
田亞軍先生就是在第三階段湧現出來的佼佼者之一,是後起之秀,這本《龍緣閣藏品集》中的藏品就是證明。翻看書稿,我們看到的每一件紅山玉器不僅反映出遠古時期的燦爛輝煌,也體現了田亞軍先生為紅山文化的收藏和研究所付出的心血和艱辛,其背後也記載著收藏者的動人故事,有歡樂、有欣喜,更有酸甜苦辣,田先生和每位收藏家一樣,為了這份熱愛和追求,經受過、體驗過,花去的不僅僅是真金白銀,還有精力和心血。
出版自己的藏品圖錄,是他的夙願,也是一種社會責任,將自己的藏品和研究成果通過圖錄出版公之於眾,讓社會各個層面,讓同行、愛好者及讀者共同欣賞和研究借鑑,這也是一位收藏家思想境界提升的具體表現。以前我和文博界的一位老朋友閒聊時,曾聽他說起“如今如果有人收藏到四、五件動物類造型的真品紅山玉器,就可稱為收藏大家”。聽這話已有四、五年的時間了,現在想來,我越琢磨越覺得有道理。田先生所著錄的書中,紅山玉器有100餘件,其中人物、動物類造型的玉器達40餘件。其中有些器物的文化價值和學術價值很高,如人物造像達13件之多。尤其是跽坐的玉巫神像,突額翹鼻,大眼睛,長下巴,頭頂鷹首形冠,雙手扶於腹部呈做法狀,通過鷹的引領一起完成其靈魂升天,與天神去溝通,再向他的部落族人傳達天神的旨意、有求必應。寄希望於護佑他們的氏族人丁興旺、風調雨順。此神像為三稜體式圓雕,在雕塑這些神像時紅山人充滿敬畏,充分體現神力的彰顯,如將下巴前伸,圓目碩大誇張,刻在一個三稜體銳角的玉料兩面,既體現出立體圓雕效果,使神巫活靈活現,又平添了神秘感和對神巫的寄託。說明當時曾有過這般模樣的巫覡或祖神。這一“臉譜”形象在其他類型的玉器上也時有出現。紅山玉器的製作,不是隨意為之,而是遵守著嚴格的規則,受著一定觀念意識形態的制約。__
細觀紅山文化的這種玉巫神像、石雕神人像,與陶塑泥塑的人像大不一樣,後者是現實生活中人的仿製,故出土在祖神廟裡或遺址中。這種大巫大覡之神更顯神秘,是紅山人心目中固定的神,是心中的偶像,所以雕塑出神像也就有高度的一致性,預示禮制的出現和成熟。
本書收錄的藏品中儘管尚有缺項,實為缺憾,但並不影響此書的學術價值。當然此書的玉器還有諸多看點,如十分精美的雙鉤型和三鉤型勾雲形玉器,另外還有一件目前館藏和民間收藏中體量最大、工藝精湛的玉臂飾等等,均可反映出紅山玉器中諸多學術問題。限於篇幅,恕不贅述。
是為序
邵國田
於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10 號樓1030 室
2013 年12 月10 日

名人推薦

這本《龍緣閣藏品集》的出版,首先要感謝張鵬先生,是他提出這一構想,要將我多年的收藏展示出來,與讀者分享。認識張鵬先生是在2012年8月份,他是天津市著名企業家和慈善家,創辦了多家醫院和養老院,人大代表。他給我的印象是思想活躍、執著睿智、謙和低調,並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對紅山文化情有獨鐘。是紅山文化給我們之間架起了橋樑,共同的興趣愛好使我們走到一起。張鵬先生與天津鳳凰空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經多次協調並出資,此書的出版才得以實現。
再要感謝的是邵國田老師,他是赤峰市文博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退休前曾任敖漢旗博物館館長、敖漢旗文管所所長、內蒙古文物鑑定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務,著錄出版多本專業書籍,教書育人,為弘揚傳承紅山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龍緣閣藏品集》藏品的整理分類、文字編輯是由邵老師來完成的,他在授課之餘,犧牲休息時間,為此書付出了心血和汗水,這種無私的支持令我深深地感動。本想請邵老師做本書的主編,但還是被他婉言謝絕了,老一輩文博工作者的高風亮節,嚴謹的工作態度,淵博的專業知識,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赤峰市敖漢旗博物館劉海文老師為本書藏品繪製了線描圖,為他的精湛技藝、辛勤付出深表謝意。
我女兒田萌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專業,她也為本書繪製了部分線描圖,之前對文物線描圖的繪製還未接觸過,在本書中嘗試著畫了一部分,希望大家給予她鼓勵和支持。最後還要感謝多年來,陪我一起走過收藏之路的專家老師,收藏界的前輩、朋友,還有我的家人,是你們不懈的支持,讓我收穫了友誼,收穫了知識,收穫了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收藏之路也是一條坎坷之路,是你們見證了收藏帶給我的歡樂,同時你們也分擔了收藏中我遇到的艱辛。感謝大家的一路陪伴,也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和厚愛,我將銘記於心。筆者在書中對神人、鷹鴞、斜口筒形器、玉臂飾等一些器物的理解和觀點,或許存在偏頗或謬誤,還請各位專家老師、同仁不惜賜教斧正。
編者
二0一四年二月十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