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文化

中歐新石器時代最早的農耕文化(公元前5千紀中期至前4千紀中期)。分布在多瑙河中、上游迤北地區,西至萊茵蘭、低地國家和法國東部,北到中德運河。是英國考古學家柴爾德所提出的一個綜合性概念。該地區的原始部落具有相同的農耕方式,即以刀耕火種法開墾黃土地帶,至地力耗竭後遷往別處,過若干年後回原地重新居住、開墾。由此而產生一系列相關聯的文化。曾分為四期,包括銅石並用時代(至前3千紀末);後僅指其I、II期。I期為線紋-帶紋陶文化,村落中有許多堅固的木構長屋(30—40米),遷徙時放棄;常用工具為刃口磨光的石錛。典型遺址有比拉尼、科隆-林登塔爾等。II期始於前4千紀初,出現多種地區性類型,村落已有圍牆環護。發現彩陶和戳刺紋-帶紋陶器。主要類型有勒森文化、蒂薩文化、蘭格耶爾文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