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寐

以精神疲倦、不分晝夜時時欲睡、呼之能醒、醒後又想睡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病證。又稱嗜睡、多臥、嗜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寐
  • 病因:陽氣虛衰、脾胃氣虛等
  • 辨治:虛、實、寒、熱
  • 常見證型:陽氣虛衰等
簡介,病因,辨治,

簡介

多系陽虛陰盛、氣血虛損、濕邪困脾所致。《內經》認為睡眠現象和陰陽二氣有關,清醒是陽氣盛的表現,入睡是陰氣盛的結果,多寐的病機是陽虛陰盛。金代李東垣觀察到多寐常見於脾胃虛弱的患者。清代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認為多寐屬心脾兩虛。清代何夢瑤《醫碥》則認為多寐可由熱邪引起。西醫的發作性睡病、神經官能症與多寐症狀類似者,可參考中醫對多寐的辨治。

病因

多寐的病因有陽氣虛衰、脾胃氣虛、濕邪困阻、瘀血阻竅、痰熱內蘊的不同。陽氣虛衰多見於稟賦不足,老年或久病的患者,脾胃氣虛多由思慮勞倦所致。此外,久居濕地,感受外濕,或過食生冷瓜果,損傷脾胃,導致內濕;或久病血行不利,或外傷導致絡脈瘀滯,均可引起多寐。在諸多病因中,以陽虛與濕困最為多見。陽虛則陰盛,故懈怠嗜臥;濕困則清陽不升,疲睏多寐。

辨治

多寐的辨治,關鍵在於區分虛、實、寒、熱,辨別其受病的臟腑。
常見證型有:
①陽氣虛衰。證見精神疲憊,終日嗜睡,懶於言語,畏寒肢冷,舌淡,苔薄,脈沉細無力。治宜益氣溫陽,常用附子理中湯。若兼見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甚或健忘,屬髓海不足,治宜益腎填精,偏腎陽虛者用右歸丸,偏腎陰虛者用左歸丸。
②脾氣不足。證見精神倦怠,嗜睡,食少,面色萎黃,四肢無力,舌苔薄白,脈虛弱。治宜益氣升清,常用人參益氣湯。
③濕邪困脾。證見頭重如裹,昏昏嗜睡,肢體沉重,胸悶泛惡,納谷減少,大便稀溏,舌苔白膩,脈濡。治宜燥濕健脾,常用太乙神術散。
④痰熱內蘊。證見精神萎頓,形體肥胖,晝夜嗜睡,胸悶痰多,舌苔厚膩,脈滑。治宜化痰醒神,常用溫膽湯。
⑤瘀血阻竅。證見頭昏頭痛,神倦嗜睡,病程較久,或頭部有外傷史,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澀。治宜化瘀通絡,常用通竅活血湯。
⑥膽經鬱熱。證見多寐,口苦,小便色黃,舌質偏紅,苔少,脈弦數。用清熱醒神法,可用生酸棗仁30克,研末,清茶調服。若證見虛實錯雜,則當權衡其主證與兼證,確定治療措施。如氣虛夾痰,益氣為主,兼以化痰;陽虛夾瘀,溫陽為主,兼以化瘀;年高髓海不足,兼痰瘀阻竅,益腎填精為主,參入化瘀通絡之品。
多寐實證易治,虛證見效較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