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兒鄉

多兒鄉

多兒鄉位於迭部縣境東南部。東與舟曲縣大峪鄉隔山相鄰,南同四川九寨溝縣接壤,西臨阿夏,北連旺藏、洛大兩鄉。鄉政府駐地在力傲,西北距縣城80公里,鄉名地處多兒庫(溝)而命名,因境內山巒重疊山峰裸露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多兒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
  • 面積:492.37平方千米 
  • 人口:3714人(2017) 
概況,沿革,簡介,經濟指標,社會事業,資源優勢,

概況

位於迭部縣東南部。地處岷山山區,多兒溝兩側,平均海拔2100米。面積492.37平方千米,人口3714人(2017)。轄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在力傲村,距縣城100千米。景點有原始森林、大熊貓保護區等。

沿革

1949年設多兒鄉,196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546平方千米,人口0.3萬,均為藏族,轄台力傲、次古、在日傲、白古、達蓋5個行政村。

簡介

清時屬卓尼楊土司轄境,並在鏡內置多力禾旗(內分“亞切’’和“麻切”即上、下兩個小旗),解放前歸卓尼下迭區轄。1957年lO月建立多兒鄉。1958年底與阿夏鄉合併。1959年隨下迭公社劃屬龍疊縣轄。1960年下迭公社劃小後屬麻牙公社管轄,多兒簡稱管理區。1962年迭部縣成立後仍恢復多兒鄉至今。多兒鄉轄台力傲、在力傲、次古、白古、洋布5個村委會,12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714人(2017)。全都是藏族。鄉境地處岷山北麓深山谷地,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多兒河由東南向西北縱穿全境,在北界與阿夏河匯流再往北入白龍江。全鄉總面積為492.37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東南部,草山面積分布極廣。有耕地8943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青稞蠶豆洋芋油菜燕麥等。
全鄉共有國小7所:其中完全國小l所,村校6所,共有學生383人,另設有衛生院,畜牧獸醫站,林場等單位。
本鄉婦女服飾獨特,頭戴夾型筒型鑲邊帽,帽頂用白布封口微凹,顏色由年齡增長由淺而深,身著半高領,左衽大襟長袍,領襟部飾有lO一15公分的鑲花緄邊;褲子寬短,多紫紅色;足登滿幫軟筒厚底布靴。

經濟指標

l995年糧食總產量1259.77噸,較91年增長394.41噸,有各類牲畜7l82,與91年基本持平,人均純收入238.28元,較91年增長20元。2005年糧食總產量874。45噸,較95年減少385.32噸,較91年增加9.09噸,(因本地仍適用傳統落後的耕作方式和以靠天吃飯的生產模式)。有各種牲畜847l頭,比95年增加l292頭(匹)。人均純收入435元,比95年增加196.72元,比91年增加2l6.72元。

社會事業

多兒鄉黨委、鄉政府領導從民眾利益出發,謀為民所思,利為民所謀,想辦法,找路子,積極爭取國家對少數民族的各項優惠政策。現今修通了總投資1OO萬元的白古村村道,總投資i5萬元的尼藏村村道,總投資80萬元的次古村‘村道,總投資4萬元的布後村“村道,總投資12萬元的然子村道,總投資15萬元的在力傲村道,目前正在修建的迭部至九寨溝的省級公路,貫穿多兒鄉全境。現有全鄉各自然村基本上都通車,結柬了馬馱人背歷史。2004年在自古村委實施參與式整村推進,總投資80萬元;2005年在次古村委實施參與式整村推進總投資55萬元;2006年在台力傲和在力傲,實旄參與式整村推進,總投資115萬元;計畫2007年對洋布村委實行整村推進。通過以上扶貧項目的實施,使廣大農牧民已經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近來究成全鄉的農網改造,備村委還新建了“六位一體”活動室,為基層組織提供了活動場所,解決了全鄉各村的人畜飲水工程。各村都己通電話。2006年我鄉轄區被評為多兒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的生息繁衍區域。

資源優勢

鄉內有著豐富的水利資源,現已建成多兒河口水電站,另外還有3所大型水電站正在測量規劃中。森林資源占主要地位,樹木種類繁多木材儲量大,有名貴的中藥樹,如貝母冬蟲夏草等,到處都生長著各類野生真菌和希有山野菜,除此之外還有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境內青山綠水,景色秀麗,有兩所寺院:自古寺院(薩迦派),建於藏曆十四勝土豬年(公元l839年,清道光十八年已亥)。寺內有住寺僧侶l20餘人,然子寺院(格魯派),有住寺僧侶40餘人,兩所寺院建築宏偉,歷史悠久,常有海外遊人不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