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護結構防潮

外圍護結構防潮是根據建築中熱濕遷移的機理,對外圍護結構採取的防潮措施。建築施工中留存的水,房屋使用中進入的水、降雨、冷凝水和大氣中的水分,都會使外圍護結構受潮,降低其保溫性能。同時這些因素還加劇了損傷外圍護結構的生物過程、化學過程和物理過程,使外圍護結構發霉、腐爛、風化,降低結構的耐久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圍護結構防潮
  • 原理:根據建築中熱濕遷移的機理
  • 目的:對外圍護結構採取的防潮措施
  • 防潮措施:設定隔蒸汽層、除濕空氣層 等
受潮機理,防潮措施,

受潮機理

根據建築中熱濕遷移的機理,對外圍護結構採取的防潮措施。建築施工中留存的房屋使用中進入的水、降冷凝水大氣中的水分,都會使外圍護結構受潮,降低其保溫性能。同時這些因素還加劇了損傷外圍護結構的生物過程、化學過程和物理過程,使外圍護結構發霉腐爛風化,降低結構的耐久性。
建築材料的受潮可分為吸附過程和遷移過程。吸附又分為表面吸附、毛細吸附、鹽類吸附和帶電吸附。吸附和解吸附是可逆過程,當材料的濕度小於空氣濕度時,材料有吸附空氣中的水分的現象;當材料的濕度大於空氣濕度時,就會發生解吸附。遷移過程是由建築材料中存在的溫度梯度和濕度梯度引起的水分遷移。材料中水分遷移的方向因水的狀態不同而異,液態水是由低溫向高溫方向滲透,水蒸氣一般是從高溫向低溫滲透。圍護結構中的溫度梯度越大,水分遷移的量越大。

防潮措施

設定隔蒸汽層  常用的方法是將密實的、能阻止蒸汽滲透的油毛氈塑膠薄膜鋁箔等置於外圍護結構的高溫、高濕一側,以阻止水蒸氣進入外圍護結構中。此法在一定的時間內有防潮作用,但不能徹底解決外圍護結構的受潮問題。
設定除濕空氣層  在外圍護結構低溫側設定空氣層,切斷熱絕緣層在低溫側的毛細管聯繫;空氣層中由熱阻產生的溫差,形成空氣對流,不斷從高溫側攝取濕氣,在低溫側冷凝,從而保持高溫側的乾燥。此法防潮效果良好。
設定排濕通道  將乾燥空氣引入除濕空氣層中,使其中凝結的水得以蒸發、排出。當冷熱交替作用於外圍護結構兩側時,應設定雙道排濕空氣層,以防止熱絕緣材料受潮。
帶電排潮  由於帶電潮濕體有較高的水蒸氣分壓力,能將水蒸氣從物體中排除,因此,在牆的基礎部位預埋銅線網並接地,便會使這部分牆腳與地層具有相同的電位,從而達到防潮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