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後腦萎縮

外傷後腦萎縮是腦萎縮系顱腦損傷常見後遺症,廣泛腦挫裂傷引起彌散性腦萎縮,局部腦挫裂傷或腦內血腫吸收後形成局限性萎縮。其主要表現為傷後遺留的腦功能障礙症狀,病程中不再出現新症狀,亦無顱內高壓。根據原發 性腦損傷的嚴重程度而有不同表現,嚴重者 表現為表情淡漠,思維遲鈍,記憶、判斷、 計算能力明顯減退,可能有性格、情感改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傷後腦萎縮
  • 外文名:posttraumatic cerebral atrophy
  • 性質:一種晚發的繼發病
  • 誘因:重度腦外傷
外傷後腦萎縮(posttraumatic cerebral atrophy)是重度腦外傷後一種晚發的繼發病,可見於多種腦組織損傷之後,如重度DAI,大片腦挫裂傷、白質內血腫、持續性腦水腫或腦積水,以及任何原因的腦外傷後的缺血缺氧性病變。最早的外傷後腦萎縮報告見於對拳擊家的研究。臨床上表現為言語和動作笨拙,記憶力減退,構音障礙,共濟失調或帕金森氏症以及痴呆。腦萎縮可以見於腦皮質或/和腦白質,可以是局部性或瀰漫性。病變處皮質和/或白質顯著變薄,腦溝變深,腦室擴張並積水。屍檢鑑定時應與外傷後腦積水相鑑別,腦溝不變深,僅見腦室擴張積水為外傷性腦積水有別於外傷性腦萎縮的主要特點,但晚期兩者可以互為因果關係。
目前,304醫院神經外科CNS靶向因子修復體系可套用的神經因子達20餘種, 如NT-3、神經膠質細胞系來源的神經營養因子(GDNF)、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 NT-4/5等,以患者自體的生物免疫細胞為載體,將神經因子與患者自體免疫細胞結合後,進行患者體內導入。神經因子與患者自體免疫細胞結合後,可安全通過血-腦屏障並保持完整生物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