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峰(江蘇數學特級教師)

夏青峰(江蘇數學特級教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夏青峰,男,1971年1月生,安徽?>廬江縣人,1989年參加教育工作。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華士實驗學校副校長兼國際部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青峰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廬江縣
  • 出生日期:1971年1月
  • 職業:教師
  • 學位/學歷:本科學歷
個人簡介,內心獨白,學生觀,課堂教學觀,夏青峰的人性數學,

個人簡介

夏青峰,男,1971年1月生,安徽廬江縣人,1989年參加教育工作。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華士實驗學校副校長兼國際部主任。先後被評為江陰市十佳科技青年,江陰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無錫市師德高尚好園丁,無錫市首批學科帶頭人,無錫市名教師,無錫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第二批培養對象,中國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常務副秘書長、江蘇省教科院基教所兼職研究員。
1997年,分別獲無錫市、江蘇省國小數學教學比賽一等獎第一名,並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第三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會,榮獲一等獎第一名,為江蘇省問鼎全國教學比賽一等獎開了先河。應邀到北京、上海、廣東等地上課講學六十多場。課堂教學實錄多次在中國教育電視台播放。在省級以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一百多篇,參編教育書籍四十多萬字。一篇論文在省教育廳組織的“教海探航”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數學學科第一名。另有4篇論文在省級論文評比中獲得一等獎。被省教研室吸收成為新課程標準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的編寫組成員、蘇教版國小數學教學網論壇版主。
2003年在《江蘇教育》雜誌上連續發表了10篇《全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學習輔導講座》的進修文章,引起了一定的反響。《江蘇教育》2002年第2期B版以《走近夏青峰》為標題,發表了其教學思想與經驗的長篇報導。2004年暑假,作為“義務支教團”成員,深入西部地區進行了十多天的義務講學活動,《人民日報》以《投進西部的陽光》為題作了長篇的專題報導。2005年第2期的《國小青年教師》開闢了“夏青峰專輯”欄目,作為封面人物介紹,刊登了其系列文章。

內心獨白

“教師沒有一個成為大師、成為名家的欲望和衝動,對教育改革便很難產生一種執著的動力和持久的熱情。當然這種大師、名家不是那種很功利的成名成家,而是作為一個教育者,要有一個信念,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把自己的班級、校園建設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自己的精神家園。師生一起在這裡追求真知、奉獻愛心、實現自我、結伴成長、感受歡樂和成功,大家都對自己的班級、學校充滿著一種感激之情、眷戀之情。達到這種境界的老師,我想就可以說是教育的名師、大師了。”

學生觀

把學生當人看;把學生當孩子看;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看。

課堂教學觀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真的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嗎?在傳統的教育中,這種提法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當今社會,當我們的教育越來越注重孩子創新潛能的開發時,我們的視線就不能只集中於某一塊天地。我常常有這樣的感覺,我們的教育哪裡僅僅在課堂,我們的教育又哪裡僅僅在學校,我們的教育要關注孩子的整個生活過程,而課堂,我們只應把它當作一個師生對話與交流的場所,因為創新火花的真正閃現、研究活動的真正開展,往往不是在課內,而是在課外、校外。我們要努力讓學習和生活相融,追求課內課外的一體化。
夏校長生活照夏校長生活照
而一旦進入課堂教學,我們就必須讓學生髮展並快樂著。教數學不能搞“玄乎”,整天讓學生置身於“抽象”之中。要找到它和生活的聯繫,發現它的趣味。要讓孩子們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比如,我一般不照搬課本上的學習材料,而是儘量做到陌生的材料熟悉化、陳舊的材料時代化,讓材料貼近學生的實際,他他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需要感。課本關於百分數的例題內容是“東台子村造林”,說實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不高。我就編了一道實例套用題:這個月紅領巾廣播組的稿件中,我班有24篇,六(2)班有20篇,我班比六(2)班多百分之幾?還可以用一些有趣的學習材料來增加學科的吸引力。比如小數除法的例題,我就把它改成“袋鼠跳一下是青蛙跳一下的多少倍”,這樣學生很容易就會引發好奇心和求知慾。

夏青峰的人性數學

尊重學生的人性,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就是尊重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差異、選擇和興趣。尊重差異就要看清差異、正視差異,就不能強求一致,而要利用差異,同時給學生以選擇的機會和權力。夏青峰建立了學生數學學習情況日記,用卡片的形式隨時加以記載、收集、整理;布置家庭作業,實際上是學生明天要學習的內容,對好、中、差三個層次的部分作業進行分析,就可以了解學生對新知識掌握的“實際狀態”而不是教師想當然的“應該狀態”,然後再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處理。
夏青峰(江蘇數學特級教師)
尊重學生的興趣,夏青峰的宗旨是“讓快樂植根於孩子的心靈”。課堂上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學生不僅可以自主選擇、自由搭配、不計人數,還尊重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風格。願意討論的就討論,想獨立思考的就讓他獨立思考。不怕沒想法,就怕學生不去想。
理解數學的本性,就需要對數學教育本質的回歸。數學教育是什麼?夏青峰認為,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在面對現實問題時能夠建立有效的數學模型,從而創造性地解決現實問題,讓數學為學生所用。其實質在於現實問題和現實套用。夏青峰做了三個方面的努力:
讓數學回歸生活。夏青峰的數學例子總是具有現實可感性、活生生的、開放性的,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展示數學定理的形成過程和形成規律,讓學生掌握數學方法的套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夏青峰喜歡問學生四句話:關於這一知識,你已經知道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自學這一部分內容,你又知道了什麼?你有什麼不太清楚的地方?這樣的引導就是知識形成的一般規律。練習的內容大多是生活實際問題,對於一些思想方法,如實驗、轉化、歸納、嘗試、估計、遷移類推、化抽象為具體、分小步子前進等,也都在教學中予以滲透。
構建數學文化。夏青峰為學生購置了許多數學書籍和報刊,小黑板上掛出“每日一題”,創辦“數學小抄報”,評選“數學小博士”,組織不同類型的“數學興趣小組”……讓學生時時刻刻感受著一種數學學習的氛圍和樂趣。
夏青峰的人性數學中還有一點:尊重數學教師的個性。沒有數學教師的個性,就沒有數學教育的個性,更談不上發展學生的學習個性。數學教師首先是個教師,然後再是數學;先關注人,再關注數學。學生覺得這個老師上課“喜歡笑”,夏青峰注視學生的目光總是滿含期待和讚許,接近學生時,他總喜歡用手撫著孩子的肩。這些無聲的語言也許在不知不覺間讓孩子願意親近這個老師和這個老師所教的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