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門古堡

夏門古堡

夏門古堡位於山西省中南部、晉中市西南端、靈石縣境、夏門鎮域,始建於明朝萬曆中期,終建於清朝光緒年間,歷時三百餘年。累積建成以城堡式建築群為核心區的民居建築。夏門古堡建在秦王嶺的龍頭崗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夏門古堡
  • 外文名稱:Xiamen Castle
  • 地理位置:汾河
  • 著名景點:古堡
概況,歷史,古建築群,歷史街巷,文化內涵,夏門春曉,夏門村,景象,

概況

自汾河北岸,依山就勢,順坡而上,密密匝匝的布滿整個龍頭崗。古堡依山傍水,負陰抱陽,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前對峭壁以為屏,後倚峻岭以為靠,下臨汾水以為險,底坐磐石以為基;確乎是一處位置優越、環境優美、可居可賞可御可逸的城堡式民居建築群;不論從民居科學角度衡量,還是從陽宅風水講究測看,都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理想宅第。
夏門古堡夏門古堡

歷史

位於夏門村西的秦王嶺,曾是隋末李淵、李世民父子晉陽起兵進軍關中、途經雀鼠谷時駐軍的地方,與秦王嶺相對的汾河對岸有隋將宋老生扎過寨的老生寨。雀鼠谷曾發生一場對唐王朝生死攸關的決定性戰役——雀鼠谷大戰,因此歷來為史家所重視,也是研究李世民生平的重要史跡。至今,夏門村後的山坡上仍依稀可見當年李世民征戰、留宿過的古戰場遺蹟,當地老百姓稱為龍頭崗。後來,人們又在此修建了文昌宮以保佑一方百姓興旺、平安。
夏門的興盛與梁氏家族的發跡有著密切的關係。梁氏家族仕宦傳家,家族中先後有185人為官,生前死後授贈榮譽者達102人次,其中五品以上66人次,三品以上18人次,成為靈石縣乃至山西晉中顯赫的名門望族。在梁氏家族中有一位名動京晉、清史留名的鐵面御史梁中靖。梁中靖自幼勤奮讀書,嘉慶三年戊午科舉人,嘉慶六年辛酉科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官。後以候補知縣居家8年,期間以執教為業,為夏門村修渠、修路、賑災濟民,受到村民百姓的稱頌。道光二年梁中靖因官事清正,又被任命為督理京城五城街道的京畿道監察御史。道光四年,山西榆次縣發生了一起官官相護、行賄受賄、逼死人命的“趙二姑案”。榆次縣東陽村13歲民女趙二姑被同村惡棍閻思虎強暴,後趙家父女狀告於縣衙,縣令受賄,反誣和姦,逼供之下,二姑悲憤難忍自刎公堂;其父又被縣令反誣殺人滅口,受刑斃命;其母抗訴府衙,府台袒護縣令,仍逼其母自認誣告,其母終以頭撞公堂,以死抗爭;其叔父無奈之下上京控告,朝廷命山西巡撫親提,誰知巡撫、按察使以及府縣各級官官相互、相互包庇,仍以和姦擬結。鐵面無私的梁中靖通過明察暗訪,了解了實情,他衝破阻力,上疏彈劾,最終經刑部提解京審,方真相大白,沉冤申雪。這一驚天動地的大案,轟動朝野,史乘有載,成為清代有名的大案之一。
古堡內的建築群古堡內的建築群

古建築群

夏門古堡內的古建築群絕大部分保存完好,迄今為止經歷了400餘年的風霜雨雪,雖然有部分人為的拆毀、自然的侵蝕,但始終沒有改變原有的格局,仍然完整的保存了原有的街巷、院落、堡牆、堡門等。現存古建築共有大小院落60餘幢,主要的院落群有大夫第、御史府、知府院、深秀宅、後堡門外院落、道台院、百尺樓等。梁氏宗祠——惇敘祠堂遺址一處,西祠堂及其它家廟遺址8處,“祭祖堂”一處;關驛、逆旅各一處;老字號店鋪5處,私塾3處,“竹林書院”(在縣城,已改建)一座;關帝廟、土地祠各一座,真武廟、三官廟、河神廟、文昌廟、魁星樓、鬼門關、雁歸亭、對碑灘、魯班纏、文峰塔等遺址各一處;牌坊遺址5處等。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築,集中反映了明、清兩代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層樓迭閣、錯落有致、工藝精湛、功能齊全的建築風格與工藝水平。夏門古堡建築群雄偉中見質樸,質樸中求精工,對稱中求變化,變化中求實用;蘊巧布奇建之趣,含隱匿安詳之韻,可居,可賞,可御,可逸;既具北方民居高大雄渾之氣勢,又有南國園林玲瓏秀雅之風韻,堪稱北方漢民族堡式民居建築群中一枝絢麗的奇葩,一顆璀璨的明珠。

歷史街巷

夏門古堡的歷史街巷主要有九條。東西走向的街有三條,分別為東街、中街、西街;道有一條,後堡道;巷有兩條,分別為堡九巷、梁家巷;南北走向的巷有兩條,分別為大夫巷、御史巷;先南北後東西走向的一條,為天九巷。古堡所有九條主要的街、道、巷都完整的保存下來,且景觀連續,街、道、巷兩側的建築均屬歷史傳統建築,基本保存了原有建築的外貌與風格,同街、道、巷協調一致。

文化內涵

夏門古堡除了營造特色和建築技藝的出巧之外,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文化內涵深邃。古堡中蘊涵有高雅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通俗的風水文化、禁忌文化,具體的裝飾文化、匾額文化,吉祥的龍文化、鳳文化、獅文化等。

夏門春曉

夏門古堡的自然環境至今仍然保持著原始、優美的形態。夏門古堡是靈石古八景之一——“夏門春曉”的所在地,是靈石唯一在汾河以西的古八景,也是八景中唯一有人題匾的古景觀。

夏門村

靈石縣城西南九公里處有個夏門村,夏門村倚山傍水,汾河從東向西繞村而去。清嘉慶道光年間,夏門出過一為官清正,敢於為民伸冤的清官名叫梁中靖。養育梁中靖的梁家是清代靈石四大家族之一,與兩渡何家、靜升王家、蒜峪陳家齊名。百尺樓為梁家七世梁樞所建的民樓。該樓以峭壁為屏,以峻岭為靠,以汾河為險,以磐石為基,修建於清乾隆年間,樓為四層,一、二層為三孔窯,三層為四孔窯,四層為雲廳。樓長15米,寬4米,高40米,故稱“百尺樓”。樓下部為磚石結構,上部為磚木結構,建築奇特而雄偉。

景象

每逢春日,登臨百尺樓頂,遠眺東山,艷陽高照,萬道霞光,俯視汾河,波濤滾滾,洶湧奔流,汾河兩岸,田園阡陌,楊柳婆娑,一派生機勃勃,草長鶯飛,春和景明的景象,這就是靈石古八景之一的“夏門春曉”。現在,由縣令王志融題書的,“夏門春曉”摩崖仍完好保存在樓北石壁之中。
1994年靈石縣政府以靈政發(1994)62號文將其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