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萬秋

夏萬秋(1882年-1936年),家名夏以澄,在兄弟中排行第五,所以又叫夏澄五,廣東梅縣程江扶外村夏屋人,1882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曾與人合作開採錫礦。

夏萬秋一貫隨父母在馬來西亞做小生意。40多歲時,曾與人合作開採錫礦,經不懈努力,成了錫礦主。夏萬秋事業有成後,愛國思鄉之情日增。首先派遣他的侄子夏東光作為全權代表,回到故鄉夏屋探親,並與族人商討做屋、辦學、修路等事宜。在族人的大力支持協助下,於1925年,在原籍購地6畝建造了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樓房,名曰“萬秋樓”,因其建築規模大並具有中西合璧特色,故遠近聞名;次年又置地10畝,在梅江河畔建造一座建築面積約3500平方米的“萬秋學校”(即現在扶外國小),以供本族子弟和左鄰右舍的農家子弟讀書,同時還修建一條3000米長、2.5米寬的沙灰道路,直通學校,方便行人。
萬秋樓、萬秋學校落成後,夏萬秋於1930年首次回鄉拜祖掃墓,不料當他抵梅的次日,就看見報載“華僑巨子夏萬秋昨日抵梅”的報導,使他害怕發生“吊海參”(即綁票)事件。以致他匆忙出走,急速回馬來西亞去了。
1936年夏萬秋病逝於馬來西亞,終年5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