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智慧

夏智慧

詩人夏智慧,哈爾濱人,一九八零年六月生。她現在是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詩詞協會會員,一九九四年開始文學創作,早期作品有短篇小說《一顆流星》、《大山的呼喚》,中篇小說有《愛的奇蹟》,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三年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和散文,其中《飛》、《踏著青草歸去》、《擁有自己》、《夢即將逝去》、《渴望》、《藍色里的白鴿》、《往事》、《紅皮靴》、《媽媽的背》等幾十篇詩歌及散文在省級雜誌和《人民文學》副刊上發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智慧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哈爾濱
  • 出生日期:一九八零年六月
  • 職業:詩人、作家
  • 主要成就: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詩詞協會會員
  • 代表作品:《傷怨》、《葬在落葉下的記憶》、《飛翔的夢》
  • 性別:女
夏智慧簡介,關於長篇小說《傷怨》,《傷怨》自 序,關於《傷怨》的創作經過及我的文學夢想,《傷怨》中的小詩及書評,夏智慧詩集《飛翔的夢》,夏智慧的經典詩作,《飛》,《踏著青草歸去》,《擁有自己》,關於夏智慧的詩歌,長篇小說《葬在落葉下的記憶》,

夏智慧簡介

夏智慧一九八零年六月生。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詩詞協會會員,一九九四年開始文學創作,早期作品有短篇小說《一顆流星》、《大山的呼喚》,中篇小說有《愛的奇蹟》,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三年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和散文,其中《飛》、《踏著青草歸去》、《擁有自己》、《夢即將逝去》、《渴望》、《藍色里的白鴿》、《往事》、《紅皮靴》、《媽媽的背》等幾十篇詩歌及散文在省級雜誌和《人民文學》副刊上發表。2000年在黑龍江省《學術交流》上發表論文《詩的靈魂與聲音——談蘇利普呂多姆的詩集〈孤獨與沉思〉》,2005年出版60萬字長篇小說《傷怨》,引起文學界和廣大讀者們的關注,並接受黑龍江省電台都市女性頻率《女人河》欄目的專訪。2008年出版長篇小說《葬在落葉下的記憶》;詩集《飛翔的夢》;2008年11月20日接受東北網專訪。散文詩《冬日的追思》、《寫給父親》發表於《中國報導》2008年賀歲專刊。短篇小說《父親與黃狗》發表於《章回小說》2010年第十期;短篇小說《樓群中的小白房》發表於《章回小說》2011年第八期。創作談《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發表於《章回小說》2011年第十期作家部落格。2012年在《章回小說》上發表短篇小說《騙子的真情》。2012年在新晚報上發表散文隨筆《江對岸的小鎮》。現已出版發表作品約180萬字,作品被收錄多部文叢。曾是一名美術教師,創辦過藝童工作室。
夏智慧夏智慧

關於長篇小說《傷怨》

《傷怨》主要以一個家庭為主線,貫穿了整篇小說里的所有人物,主要描寫了欒花和她七個子女的婚姻家庭,以及隱藏在心底的情感恩怨。他們想愛卻不敢愛,想要忘記仇恨卻又不能忘記;壓抑,愁悶,寬容,愛恨交加的複雜情感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都展現在了這部小說里。
作者:夏智慧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1日
頁數:53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版次:1
ISBN:7531718**
定價:38元

《傷怨》自 序

寫這部書時我沒想過要出版,別人知道我寫的內容後,都希望能夠看到這部作品,他們大多都是一些青中年人,其中有的人對我產生了質疑,不相信像我這個年齡的女孩能夠寫出一部關於上代人的情感故事。
夏智慧
我沒有想到,先睹我作品的一些人中,會有人要向我傾訴隱秘的婚姻生活;這說明他們對我作品的認同。其實我不是一個成熟的作家,而是一個心裝很多夢想不願長大的孩子,一個總想幫助別人卻自己都管不好的孩子王,一個有時自卑有時自信且變化無常的沉思者,一個為了自己的普通而變得不再普通的奮鬥者,一個看似沉默卻並不沉默的觀察者。我寫這樣一部作品是為了追尋一代人的經歷,感懷一段久別的時代,挖掘一種普遍而又特殊的人類情感,也許有些事情我永遠都無法真正去體驗,但是我想用我獨特的思考、領會、體察,走近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寫他們的人生,寫他們的命運,反映普通人的生活。
我想做一個平民作家,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平民,我想用我的心去容納很多人的心,讓每個人都能真正的享受和諧;這個願望促使我加倍去努力,不懈地去追求,我堅信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無處不在……
我願用我二十五歲初春般的年華去承載所有的季節。
夏智慧
2005年7月15日

關於《傷怨》的創作經過及我的文學夢想

《傷怨》這部60萬字的長篇小說,不僅僅是我的處女作,而是我文學創作生涯的一個起點,更是我平凡的青春里一抹蒸騰的晨光。早在十年前,我把一篇完整稚氣的小小說拿給父親看時,心裡就萌發了想要當作家的夢想;現在,如果《傷怨》可以證明我的寫作才華,那么做一名有責任感的作家將是我一生的追求。
在寫這部作品前,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不曾長大、懂事的孩子;更不曾體驗、理解生活的多變與艱辛;對於人生也是在一直的追尋自我的精彩,卻從沒有真正走進、體察、思考過凝縮在我眼中的世界。《傷怨》不單單讓我變得成熟了起來,更讓我在酸楚的感動中領悟到了許多的美好。我飽含著對幼年時代的追憶,對外祖母的追思,對難忘時光的感懷,心中涌動起了無盡的欲望和激情。坐在電腦前,我似乎隨著小說的情節一起燃燒了起來,忽然覺著我的生命變得如此漫長、短暫、虛幻、真實、像夢一般的純美。我沉浸在自己創造的意境裡,完全拋開了自我的存在,隨著主人公們的悲傷而悲傷,隨著主人公們的喜悅而喜悅,悲歡離合、生離死別,波瀾蕩漾的情感,讓我的眼淚不由得落滿了鍵盤。
我從小就喜愛幻想、思考,所以能寫出這樣一部令自己還算滿意的作品也是必然的。我對一切事情都懷有美好的憧憬和嚮往,甚至失去了理智的判斷力,這種過於理想的奢望,有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煩憂。我寫作,是因為我有很多的話想要對自己說,在別人眼裡,我很沉默、很安靜、不善言詞、甚至有些自閉、孤獨;其實我很熱情,但我從不表露出來,我把我內心所有豐富的情感都賦予給了我的文字,讓小說里每一個人物都有著像精靈一般鮮活的生命。
我的幼年時代是在我外祖母家度過的,那裡離松花江邊很近,夏天在長滿雜草、野花的江壩上捕蝴蝶;冬天守在爐子前烤土豆;晚間躺在炕上打開收音機聽單田芳播講的評書。那種無憂無慮,讓現在的小孩子都會感到羨慕。在那時,我就喜愛聽長輩們給我講過去的事情,聽那些離我的時代很遙遠的往事。我外祖母和我爺爺的記憶力極好,他們把每一段經歷都會講得很完整,把腦子裡知道的事情也會用語言表述得很清楚;以及我的父輩們也經常和我談起過去,好像歲月在他們的講述中倒流著。
夏智慧
理想、毅力、勤奮、自信、智慧支撐著我在文字中跋涉著,以前我從不覺著寫作是一種艱辛;當我寫道阿蘭懷著複雜的悔恨、自責、依戀像蝴蝶一樣從視窗飄飛出去時;當我寫道方城在灰暗的燈光下用刀片割開自己的脖頸時;當劉濤離開人世,方旭陪著他冰冷的軀體傷感不休的自語時;我明白了寫作是艱辛的,是一種獨特心路歷程的艱辛,情感的艱辛。甚至我有些不安、茫然;希望他們能在我的文字中復活,企盼那段時代人性靈魂的復活。
這部作品從起稿到封筆用了將近2年的時間,在這2年的時間裡我一邊創作,一邊思考這部書的名字;想了好多,最後還是覺著《傷怨》最符合這部小說的內容及格調;有人說僅憑這個名字就感覺這部作品很傷感,其實我無意在作品中刻意渲染悲涼的氣氛,而是因為故事發生在一個特定的時代,所以必然帶有獨特悲美的色彩。
夏智慧長篇小說《傷怨》夏智慧長篇小說《傷怨》
在我15歲之前,我就閱讀了很多中外文學大師們的作品,那個時期我尤其喜愛中國的現代文學。我家有一套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我不知閱讀了多少遍;近些年,我一邊忙於學習、工作、創作,一邊堅持不斷地閱讀好的文學作品,同時也很關注新文學的發展走向以及市場化的文學趨勢。每位作家都有每位作家獨特的寫作風格,獨特的寫作技巧,獨特的寫作語言,相互不可比擬。曾有一位作家說:“最高的技巧是無技巧,僅僅炫耀技巧就失去了靈魂。”也許我這個稚嫩的寫手還沒有達到這種高超的創作境界,但是我的創作靈魂是聖潔的。
我也搞不清我運用了什麼技巧,屬於什麼文風;我就像一個不成熟的母親,把腦子裡的東西孕育成了一個有著生命、體溫的嬰兒;然後把我所有的夢想、熱情、期盼,都寄托在了它的身上;小心翼翼的捧著它,展現在讀者們的面前。
《傷怨》讓我激動讓我平靜,更讓我學會了如何的思索,也促使我睜大心靈的眼睛觀察世界,觀察身邊的普通人,在無所顧忌的遐想中展現著喧囂的現實。
我選擇寫這樣一部傳統題材的小說,就像現在人重踏長征路一樣,沿著歷史的長河印下新的足跡;在無情的歷史面前,用我純樸的思想,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懷,追尋一代人的經歷,感懷一個久別的時代,挖掘一種普遍而又特殊的人類情感。
我本來很柔弱,但是在創作《傷怨》的過程中我變得更加感性而又堅強。有了《傷怨》這部作品,我相信我今後的創作會更加的成熟。青春短暫,追求無限;我會堅持不懈地在文學道路上,追逐著我的夢想!
2006年4月9日
夏智慧

《傷怨》中的小詩及書評

《傷怨》中的小詩
玻璃窗里的我
窗外有一隻蝴蝶,她翩翩地在我眼前飛過。
我想化作蝶和她交談,可是我們只會舞動翅膀。
美麗得沒有聲音,
只有輕輕的抖動,才是我們的語言。
我們不是梁山伯,也不是祝英台,
我們是兩縷煙霧,兩個印痕,
留在空中一抹而過。
我的世界,就是一扇窗。
打開了,我再也不忍心把它關上。
窗外的蝶,我不可能化成你的樣子。
我沒有翅膀,可是我依然想學著你的樣子,
一同飄飛。
帶上我,化作煙霧,
化作印痕,
在空中一抹而過。
關於夏智慧長篇小說《傷怨》的書評
當代小說的“紅樓筆法”
——評夏智慧的長篇小說《傷怨》
李長榮
許久以來,我就期待,當代小說創作,也能從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吸取營養,運用“紅樓筆法”以獲成功。我苦尋苦待,惜未得見。傾讀夏智慧女士的新作《傷怨》,不禁大喜過望;這部長篇小說,堪稱當代小說創作中運用“紅樓筆法”的力作。謂予不信,有事實為證:一曰人物性格與人物品格的二元組合
所謂“紅樓筆法”,首先體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即如魯迅先生所言:“至於說到《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小說底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點在敢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魯迅全集》第9卷第338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1版)這種由過去的“好人”、“壞人”一元化的模式向“不好不壞,亦好亦壞”二元化格局的拓展,是“紅樓筆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一大主要標誌。
體現在《傷怨》中,這種二元組合又有三層內涵:一是人物性格與人物品格的二元組合,性格是人的外在,表層的心理特點,品格則是人的內在,深層的品行格調,內與外、表與里的二元組合,構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二是人物性格本身好與壞的二元組合;三是人物品格本身高與低的二元組合。女主人公阿蘭的形象,集中體現了這一特點;她外表異常美麗,曾是師範大學裡物理系的高材生、校花。但是她先是由於年青,輕信他人,與物理系教師趙童彥發生了不正當的關係,後來其事被暗戀她的方城發現,她又略施小計嫁給了方城。在“文革”中,她為了救自己的父親,又失身於“造反派”頭頭“大頭鬼”。她愛方城,但又不得不與方城離婚,後來為了兒子方繼承,她又不得不與方城復婚。為了復仇,她親手殺死了“大頭鬼”;在重見趙童彥,親眼目睹趙慘死於汽車輪下時,她又精神失常,最後竟跳樓自殺。她生活在陽光里也生活在陰影里;她美麗、天真、聰明、幼稚、善良,又醜陋、老練、愚蠢、成熟、狡猾;她有愛也有追求,但她的恨、她的氣是永遠解不開銷不盡的。這很有一點現代林黛玉的影子,稱得上是一個二元組合的完美形象,一個地道的原型人物。其他的人物形象;如方氏四姐妹雪、英、旭、清,也都是二元組合的成功形象,頗有一點紅樓四姐妹,元、迎、探、惜的意味。全書中四代30餘個人物形象,每一個人物形象幾乎都是這種二元組合的,使其形象真實鮮活,個性突出靈動。說它是紅樓筆法,誠不為過也。
二曰生活流程與心路歷程的二元組合
《傷怨》是“生活流”小說,描寫的均是日常生活中的家長里短,諸如吃年夜飯,吃肥腸頓酸菜等等,還有讀詩,寫詩之類,這與《紅樓夢》描寫飲酒、賦詩的“生活流”的寫法一脈相承。
但是,“生活流”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作家的真正目的是使生活流程與心路歷程雙向重合,並在這種雙向重合中著力寫出人物的心路歷程,展示人物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突出一個“情”字。從這個意義上,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魯迅先生會在他的《中國小說史略》和《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均得《紅樓夢》列為“人情小說”類別之中。
而要寫出“人情”人們公認的一個辦法就是構建“三角關係”,通過“金三角”寫盡人物內心的金色之光。《紅樓夢》中的寶、黛、釵如此;被譽為中國現代小說“紅樓夢”的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覺新、瑞珏、梅如此;瓊瑤的40餘部小說幾乎每部都如此;《傷怨》亦如此。它通過多組三角關係,寫盡兒女情長,寫盡人物內心的情感。方城、阿蘭、趙童彥如此;方天、小菊、張光輝如此;方林、仙月、張博如此;方旭、劉濤、蔣老師如此;方清、王志、韓文武、邱有聲,前後形成了雙三角。甚至第三代方繼承、麗蔚、露婭也如此,而第二代與第三代混合的三角關係方清、邱有聲、李丹同樣如此。作者憑藉這種種的三角關係,使人物的心靈外化,顯露出淚與血、苦與甜的交織。如方城、阿蘭、趙童彥之間的愛恨情仇,牽腸掛肚,三個人終於都以悲劇終結了人生:一個被汽車撞死,兩個自殺。當讀到男主人公方城以刮鬍刀片割頸自殺的那一幕時,讀者一定會為這個才華橫溢而又賭博成性,對人善良而又心胸鬱結的男人感到百味雜陳,他的為情而死,也定會令人產生責怪與理解,惋惜與同情的交織之情。其他如方旭與劉濤的生離死別,阿蘭與繼承的母子相認等情節,都力透紙背,把人物內心的情感寫得相當到位,真正達到了盪氣迴腸,催人淚下的藝術境界。說它是“紅樓筆法”絕非溢美也。
三曰風格平實與功力紮實的互相融合
作者在本書《自序》中坦言:“我想做一個平民作家,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平民,我想用我的心去容納很多人的心,讓每個人都能真正享受和諧。”可以說,小說創作的實踐實現了作者的藝術追求;她以平實的風格顯示出其平民文學的特點;描寫平民百姓的平常生活,在平常心中展示其煩惱、困惑、愁悶、友愛、寬容的心態。也會有人提出疑問,《紅樓夢》描寫的榮、寧二府,乃簪纓世族、鼎食之家,此與平民何乾?何言平民文學四字?但愚意以為《紅樓夢》所寫,雖然是封建貴族而非平民百姓,但作者曹雪芹的可貴之處卻在於,他是以平民的視角與平民的立腳點,去觀照沒落貴族的家庭生活,所以他才能夠鐘情於作為平民甚至奴隸的筆者,並對尼姑、俠客、戲子等社會平民,皆傾情描寫。所以,“紅樓筆法”的關鍵不在於所寫對象的身份和地位,而在於作者所持的平民意識和平實文風。《傷怨》不事雕琢,不尚華麗,文風樸實,清新流暢,娓娓道來,自然銜接,恰如當代社會的一幅《清明上河圖》與人情的“浮世繪”。
當然,平實並非平淡無奇,而是平中見奇,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傷怨》在平實的背後,透露出飛揚的文采。正如當年魯迅先生稱讚蕭紅時所說:“女性作者的細緻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蕭紅作〈生死場〉序》,《魯迅全集》第6卷第408頁,版本同上)一方面,《傷怨》成功地運用了《紅樓夢》細節描寫的手法,細膩傳神,如關於蘋果的運用,就顯出意蘊深邃之功;另一方面,文筆流暢,平中見雅,例如關於阿蘭之死的一段文字:“阿蘭死了,她學著蝴蝶的姿勢,從病房的視窗,瞬間飄飛了下去,變成了一縷煙霧,一個印痕,在空中一抹而過,她沒有變成蝴蝶,而是變成了一朵血色的花。”這是悽美、痛美、悲劇之美、死亡之美。而阿蘭的遺書,更是一篇絕妙好詞,稱得上是字字濺淚,句句噴血。至於書中的詩,無論是引用夸西莫多的《我的倖存之光》,還是阿蘭、繼承所作的新詩,都深得《紅樓夢》詩詞運用之精髓。
平實之風是以作者紮實的功力為支撐與後盾的。一位年僅25歲的小女子,文學功底如此紮實深厚,雖遠不能與博大精深的雪芹翁相提並論,但也確實令人拍案稱奇!全篇結構嚴謹,文筆流暢,描寫生動,敘述準確,議論深刻。凡此種種,都不能不說是“紅樓筆法”的學用、活用、妙用。
我由衷地為《傷怨》叫好,願有更多的讀者成為它的“鋼絲”!
作者李長榮:黑龍江省著名文藝評論家
2006年5月16日
一曲哀婉淒楚的情歌
―――評夏智慧的長篇小說《傷怨》
楊治經
一位23歲的女青年,僅用兩年時間就創作出版了一部60餘萬字的長篇小說,這在小說創作界是不多見的。
長篇小說《傷怨》的思想藝術價值,首先在於作者能夠站在時代高度,以當代意識燭照歷史,通過一個普通人家三代人的情感糾葛,真實地展現了紛紜複雜的社會生活。它對於當今人們回顧過去、感悟現在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現實的教育意義。
其次,作者以詩人的情懷、獨特的視角、普通人的真摯情感,質樸無華的藝術手法,精心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異、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為文學創作人物畫廊增添了異彩。其中,對母親欒花形象的塑造更具特色。欒花的形象,對於激勵當今人們自強不息、艱苦創業、努力構建和諧的社會、家庭生活,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第三,這部作品對於作者沒有親身經歷的社會生活,之所以描寫得如此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完全是憑藉了自己對間接生活的理解積累和豐富的藝術想像。
(生活報)
往日新聞>>
楊治經黑龍江省著名文藝評論家

夏智慧詩集《飛翔的夢》

作者/夏智慧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印張/21。75
版次/2008年5月第一版
定價/30.00元
書號/ISBN 7-5317-2069**

夏智慧的經典詩作

《飛》

是你在飛
我的悲思飄向昏暗的暮靄是你在飛
夏智慧詩集飛翔的夢夏智慧詩集飛翔的夢
我的夢在聚集的水藻上爬伏
是你在飛
我的思索在野草中蔓延
是你在飛
我的詩意在黎明的柔情里滋長
是你在飛
我苦中的希望
是你在飛
我想在自由的睡意中遨遊
是你在飛
我不可遲疑的甜美
是你在飛
我的迷惘被新綠的青藤俘虜
是你在飛
我的呼吸隨著蜂蝶展動翅膀
是你在飛
我甦醒的孤雀
2001年1月

《踏著青草歸去》

踏著青草去吧!
我的冬天。
春夜的窗上殘留著閃爍的冰花,那就是你的影子。
夏智慧生活照夏智慧生活照
初綻的柳芽染著冬日的鵝黃,
像今夜的樹影,
捕捉著褪盡的風鳴,
讓沉默的冰霜,
托起一片紅雲,
獻給你,
我的冬天。
含蓄的春夜,
我的手掌上長滿了青蒿,
不知是冬天的雪,
還是春天的雨,
撫育了它的根莖。
我的惘然與手上的青蒿相望,
直到冬天踏著青草歸去。
2000年12月

《擁有自己》

雪,帶著我的幽思去吧!
我不再愛戀著夢中的身影。
凝望天邊,
尋覓生息的泥土。
坐在岸邊,
痴痴的等著自己。
我的心被海霧所統治,
不知要到何時。
我想擁有自己,
像鳥一樣,
抓住光的翅膀。
我要緊握著自己的生命,
在零落的光陰中獨行。
我像漂浮的白蓮,
在柔風中漸漸的謝幕。
千瘡百孔的礁石,
我面對著你還能說些什麼?我想為生命的戲劇,
夏智慧
寫上光輝的獨白。
我想在浪漫的狂舞后,
哼唱逝去的音調。
我要緊緊的擁抱自己,
把心貼在耳邊,
說著悄悄的話語。
我深深的愛著自己,
讓眼睛看到閃閃的火焰。
我需要得到一點點的慰藉,
不能用語言來撫慰。
我的靈魂落滿了雪花,
不能用眼淚去溶化。
我還能向自己表白些什麼?
我走近過自己的深處,
可是沒有握住她的手。
我浸泡在海中,
許久也沒有化成岩石的堅硬。
我可能擁有自己,
像海——一樣……
2000年12月
發表於2001年《人民文學》副刊第二期

關於夏智慧的詩歌

自愛與未來之想像
——簡評夏智慧的早期詩歌作品
趙則訓
詩歌《飛》、《踏著青草歸去》、《擁有自己》三首詩寫的也是愛,但十分特殊,獨奏異響,因為寫的是詩人還很少寫的一種自愛。《擁有自己》這主題就已點明是自愛么,而《飛》也是說自愛在飛,《踏著青草歸去》也是說自愛在踏著青草歸去。作者寫道:“我深深地愛著自己”,這還不是自愛嗎?“我想為生命的戲劇,寫上光輝的獨白。”這還不是自愛嗎?“我的惘然與手上的青蒿相望,直到冬天踏著青草歸去。”這還不是自愛嗎?以獨奏異響的語言寫十分特殊的自愛使這三首詩居於本期詩歌之冠。
點評於2001年第二期《人民文學》副刊
詩歌《渴望》,最後一句“邁著無聲的腳步走進渴望”,這“渴望”自然也就是未來,詩人的渴望就是理想,就是想像。至於中間寫的:“渴望心裡的樂譜,演奏在日出的清晨里。”“渴望大腦里的詩句,吟誦在白鴿的鳴叫里。”“渴望幼小的樹苗,得到雨滴的滋潤。”“渴望精神里的天使,飛翔在洋溢的熱情里。”這些所渴望的東西,也就是理想,也就是想像。
本期寫理想的,僅此一篇,唯其如此,此篇才更顯得可貴。英國十八世紀三十年代,車爾尼雪夫斯基寫小說《怎么辦》,其中的新人就是理想。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我們的毛主席寫《念奴嬌·崑崙》其中的詩句“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就是理想。雪萊和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理想是革命的民主主義,毛主席的理想是共產主義。今天,我們的文學更應該、也更有必要繼承和發揚這種理想主義精神。
點評於2002年第一期《人民文學》副刊
作者趙則訓《人民文學》高級編審
夏智慧詩集《飛翔的夢》序
——王野
著名作家,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呂中山先生,早就向說過一位青年女作家有一部詩集讓我審讀一下。我有些疑慮,深怕讀不懂青年人的詩。我曾在一則新詩話中說:“我寫詩三十多年,亦可稱之為詩人。我編詩三十多年,亦可稱之為編輯。我居然讀不懂小青年和小小青年的詩,是我落伍了嗎?還是詩前進了呢?但我依然愛戀著詩,不斷地從詩里尋找著詩,尋找著詩的遊蹤。我從每一朵浪花里捕捉著,但捕捉到的多是詩的貝殼,不見其靈魂。美麗的詩魂,你在哪裡呢?我眺望詩海而興嘆,不知其他詩人,編輯和詩愛者從詩海里追尋到了什麼,可否追尋到美麗的詩魂!”(《追尋》1995年3月《詩刊》)令我驚喜的是,夏智慧的詩,恰恰是我追尋的美麗的詩魂。剛見到裝訂整齊的詩稿我便急不可奈的讀到晚上十餘點鐘,儘管覺得詩寫得稚嫩了一些,但還是讀出了詩意,讀出了作者的水平,讀出了詩的希望。我可以肯定地說,這是詩。正如作者在本書里《希望中的朋友》中有人對夏智慧的詩評論是:“內涵深遠,含蓄優美,給人留下寬闊的遐想,而且質樸的語言中參雜著華麗,在平靜的抒情中產生高潮,表現了積極向上,追求美好的樂觀人生態度。”此言不謬。
我讀著夏智慧的詩,暗自發問,她為什麼會寫出直抒胸意的詩歌呢?後來,在她的散文詩中找到了答案。同伴們稱她為“古董”,“古董”自然不“現代”。我們是當然的“古董”,夏智慧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當然會被我們這些古稀之年的“古董”所喜歡。依我看,她正在走向更古老的“古董”白居易的詩,正在寫著語言通俗,音律和諧,易讀易記,便於傳播的優秀詩篇。
我不喜歡讀不懂的詩。200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駱英《都市流浪集》評論選《流浪與還鄉》,收入我的一篇評論:《熱愛生命,才高舉批判的大旗》。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主張:‘詩貴曲,人貴直。不能像作詩那樣做人,不能像做人那樣作詩!’在《人民日報》上發出後,曾引起爭議,但我還是偏愛短而有餘味的詩。對直白的好詩,並不一概排斥。
“詩貴創新。語言新,詩句新,立意新。不重複別人,也不能重複自己!”
“要站在現實生活的大地上放歌,不能臥床纖吟;詩要一呼百應,不能孤芳自賞。要讓人看得懂,看一遍不行,兩遍,三遍。耐讀,正是詩的長處,有思而得之的核心。”
“看不懂的詩,似是飛碟,應屬於另個天體!”詩應該貼近生活,詩離人民多遠,人民就離詩多遠。”“ 夏智慧的詩,寫的是自己所歷、所見、所聞及所思所想,但卻寫出人類共有的心聲,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所以是貼近生活的詩。她寫了自己的童年,如《我生命中的小屋》《媽媽的背》《紅皮靴》《雪白的被罩》,寫出來《童年的夢想》,同時,也寫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這會讓讀者聯想到各自的童年和親人。作者把平凡的日常生活和情思,景物,通過審美的處理,演化成美妙詩行,不動聲色地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當然不在字裡行間,而在言外,如潺潺的小河水,流進了讀者的心田。其中《飛》《往事》《渴望》《夢即將逝去》等等都是佳作。
我不認識作者,從這部詩稿里,知道作者是作家,也是畫家。是美術老師。她所鐘愛的工作是“寫文章、畫畫、讀書、練書法”,“還喜歡聽音樂、集郵”並從中找到創作的激情和靈感。還喜歡和年齡大一些的人交朋友,有些像作家張愛玲。
在這部書里,她的詩如文,她的文像詩。詩中很少有警句和跳躍、跨越的詩行,看似平實,確很有詩味。也有在構思上下過功夫的詩作。如《書本與時間》。“書本里有橘子的味道,時間裡有蘋果的色澤”,比喻形象、生動、準確,接著,寫弟弟好高騖遠,不求實際,要品嘗“月里的桃子”、“山裡的人參”、“夢裡的荔枝”、睡“空中的床”,呼喚弟弟回到現實中來,同姐姐一起扒開書里的橘子!勸弟弟珍惜時間,好好讀書,寓理於形象之中,寫得如此具體,感人,怎能不讓天下“弟弟”聽姐姐相勸呢!夏智慧的詩好就好在話不假,情意真。平平淡淡總是真。真則可信,真才感人。所以,我欣賞夏智慧的詩。
這本詩集由中山兄的小孫子送到我家,只是厚厚的兩冊詩稿,讓我起個書名,編輯成書。經過再三斟酌,反覆研究其詩文,其名定為《飛翔的夢》。取自作者的散文詩《追憶童年》中“在我幼小的思想里就播下了理想的種子,一個想要飛翔的夢。”全書寫的就是她美夢成真的飛翔。
我把她的詩歸納為四輯,一輯為《追憶往事》,包括寫童年、親情、憶往事等詩作;二輯為《珍惜生命》;三輯為《又見春天》,均是用作者一首詩作為輯名。每集大體按思維脈絡或春夏秋冬時序排列。最後一輯是散文詩。雖然有幾篇稍長,也很有詩情畫意,做敘事體散文詩也很合適。
作者是畫家, 偏愛詩文,這不僅互不影響,還可以相得益彰,共同提升。她還有發行兩萬餘冊的長篇小說出版暢銷,令人欽佩,可謂有志不在年高。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時代,夏智慧的夢,一定會飛得更高,更遠!
我們衷心地期待著。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高級編審:王野
2008年3月18日
於寓所

長篇小說《葬在落葉下的記憶》

長篇小說《葬在落葉下的記憶》
作 者:夏智慧
出版發行: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開 本:1/16
印 張:16.25
字 數:200千
版 次:2008年9月第1版
書 號:ISBN 978-7-207-07976-3
定 價:28.00元
夏智慧長篇小說《葬在落葉下的記憶》夏智慧長篇小說《葬在落葉下的記憶》
《葬在落葉下的記憶》序詩
致遠去的傷懷
親愛的,我走了……
風將我的眷戀留給了沉眠的時光,
眼裡的淚花遮住了懷有嚮往的離愁,
我多么的想要把你從夢中喚醒,
在一片盛開的花叢前,
溫情的微笑著。
把所有的憂鬱,
傾瀉給純真的歡樂。
記憶睡去了,
我依然漫步在霞光中,
形單影隻的找尋著……
期待掩蓋了我的哀傷,
怒放的勿忘我,
依舊坦露著愛戀的情愫……
——《葬在落葉下的記憶》序詩
夏智慧
2007年7月4日
後記
原本想用一篇散文似的短文,作為本書的後記,可經思考,我首先套用最平實真摯的語言,向那些一直關注我文學創作的朋友們表示由衷的謝意;感謝文學界和廣大讀者朋友們對我一名文學新秀的厚愛與支持;其次我要藉此後記,感謝我的父母,謝謝他們二十餘年來,為我所作的一切……
早在2005年,出版《傷怨》時,我還是一個不被人知的毛丫頭;轉眼之間,兩年過去了,我也從最初的稚氣逐漸的走向了成熟,隨著歲月的磨礪,我的文字也在同我一起成長著。每當坐在電腦前,看著音符一樣的文字,我的心裡都會涌盪起無盡的快樂與期待,希望我的作品,能像一個典雅美麗的純情少女,亭亭玉立的展現在眾人的面前。
《葬在落葉下的記憶》當我把這個名字,寫在紙上時,我就早已把內心裡所有的憂鬱、傷懷、愛戀、遐思、寄託,賦予給了懷有種種美好的情愫。真切地在虛幻中想要把自己遺棄,完全封閉在故事裡,與小說中的主人公相依相伴,形影不離,親密無間的度過了八個月。當我醒來,與他們告別時,我的內心一陣寂然,期望他們帶著我的淚水與體溫走進每一位讀者的心田。
夏智慧
2007年7月6日
寫於藝童工作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