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勝寺

座落在現江蘇省口岸中學(原岳王廟)北側的壽勝寺,始建於南宋淳熙十年,距今近千年。

南宋淳熙十年(1183),由高僧心融費時十載,化緣集資,將十方庵改建為壽勝寺,寺院規模達百餘畝,房屋100多間,僧眾300餘人,使該寺直至民國期間仍是江淮間最為著名的寺廟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壽勝寺
  • 所在地:江蘇泰州高港口岸
歷史,壽勝寺詩文,《壽勝疏鐘》,《宿口岸(柴墟)寺次壁間韻》,《柴墟壽勝寺有懷儲文懿公》,《柴墟夜讀》,清代《御批歷代通鑑輯覽》,《讀口岸中學》,《柴墟壽勝寺懷古》,

歷史

據清康熙《泰興縣誌》記載,寺廟建成時,恰逢宋高宗皇帝大壽,故敕名“壽勝寺”,寺牌為岳飛親筆所書。寺廟占地100餘畝(抗日戰爭時期曾在寺廟的廣場舉辦過運動會),後又經德純、省機等數代僧人完善擴建,寺廟日益鼎盛。
史載,壽勝寺的建築獨具匠心、布局井然有序、構思奇巧、錯落有致,是建築藝術的殿堂。寺廟常住僧人300餘名,規模宏大,香火茂盛,是泰州所屬的“十四大叢林”之一,更是柴墟及周邊地區佛教聖地。
壽勝寺

壽勝寺詩文

《壽勝疏鐘》

清 戚承訓
臨江古寺樂旁迤,時聽疏鐘過遠陂。
逸韻似檐鳴雨鐸,清音如竹鬥風枝。
聲驚宿鳥霜初下,夢破羈人月正移。
此際淒涼眠不得,庭前樹葉露垂垂。

《宿口岸(柴墟)寺次壁間韻》

明 儲巏
古剎初留宿,平生漫好奇。
貝經翻舊葉,祗樹倚高枝。
月伴枯禪坐,秋欺病客肢。
清光不相負,此地一題詩。

《柴墟壽勝寺有懷儲文懿公》

清 季周孫
三月煙花道,驅車過柴墟。
緬思柴墟集,立馬還躊躕。
廣陵十先生,俯首必先儲。
升進冠群英,蔚起為名儒。

《柴墟夜讀》

王軻
這是明成化12年(公元1476年)秋天的傍晚,柴墟古鎮壽勝寺的銅鐘準點敲響,鐘聲洪亮激越,延綿數里久響不絕。
喧囂了一天的古壽勝寺,夜幕下才恢復了幽靜,殿宇樓台、雕樑畫棟,在森森古木的掩映中顯得格外深邃。
古寺鐘樓客廳的燈已經點亮,昏黃的燈光映照在年方弱冠的儲巏的臉頰上,這個天庭飽滿,眉清目秀的青年,正輕聲誦讀著岳飛的《滿江紅》。
儲巏,字靜夫,1457年出生在泰州的一個平民家庭。儲巏幼年聰敏過人,5歲讀書過目成誦,9歲能寫文章,號稱“神童”。16歲考中秀才,時任主考官婁謙預言儲巏“他日必魁天下”。
然而,這樣一個才子的家庭卻有眾多的不幸。儲巏的母親生病了,尋遍周邊名醫均不見起色。有人出得一偏方,說用人肉做藥餌,可為其母療疾。年幼的儲巏聽說後二話沒說,當即割股,為母煎藥治病。這在民間傳為佳話。儘管如此,儲巏的孝心終究沒有能夠挽回母親的生命。
儲巏的父親是個商人,因儲巏母親長期患病,加之經營不善,家裡很是貧困,儲巏母親病逝後,在周圍好心人的支持下,才得以購得墓地安葬。也因為家貧,勤奮好學的儲巏只好來到周邊的寺廟尋找能夠接納他的讀書之處。
這一天,已是秀才的儲巏再次來到了離家40里的柴墟鎮壽勝寺。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這是年輕人儲巏堅毅的聲音。
沒有聲響,只有秋風中的風鈴;沒有感動,只有一遍又一遍的誦詠。於無聲處聽驚雷,至情境裡定無緒。
掩好詩卷,儲巏走出客廳,信步庭院,清冷的月光中,不覺已走出寺門,來到了寺前的岳忠武王祠。
岳飛,字鵬舉,1103年出生於相州湯陰,是儲巏十分熟悉的南宋軍事家。岳飛少時勤奮好學,19歲就投軍抗遼。不久因父親病故,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的抗擊金軍、保家衛國的戎馬生涯。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兵第三次侵犯泰州柴墟,朝廷提升岳飛任“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在大兵壓境、援兵無望的情況下,岳飛以柴墟南側密布的港汊及水網為屏障,奇襲南壩橋的金軍前鋒大營獲得勝利,成功掩護被困的數千柴墟及兩淮難民安全撤離到陰沙(靖江)。因為岳飛是柴墟人的救命恩人,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柴墟百姓在岳飛駐軍處建起了祠堂,弘揚他的抗金事跡和忠義精神。這座祠堂就是而今儲巏眼前的岳忠武王祠。
三百多年過去了,站在了靖康之亂的柴墟遺蹟上回顧這段歷史,血氣方剛的儲巏心潮翻滾。“靖康恥,猶未雪”,他吟誦著岳飛血氣方剛的詩句,手撫敦重莊嚴的抱柱,冷月斜照著兩邊抱柱上鐫刻的檻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字型端麗秀逸;“臣子恨,何時滅”,岳飛血氣方剛的怒吼響徹在他的腦際,他凝視著殿中嶽飛的坐像:燭光中,英雄頭戴紅纓帥盔,身著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履武靴,右手握拳,左手按劍,雙目正視,態度嚴正,神態英武,表情肅穆,仿佛決戰前夕凝神苦思,又像察訪民情後憂心似焚。在坐像上端,英雄手書的“還我河山”金色橫匾在燭光中跳躍,壯懷激烈的英雄氣概猶在眼前。
儲巏巡視四壁,“勤學苦練”“岳母刺字”“收復建康”“聯結河朔” “還我河山”“郾城大捷”“被迫班師”“風波冤獄”八幅壁畫重現了英雄的一生。
他凝神細思,逡巡在英雄的一生之間。19歲,29歲,39歲,都說人生苦短,而岳飛這短暫的生命卻因保家衛國而璀璨。“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儲巏反覆吟誦著,“盡忠報國”四個大字在眼前縈繞:靖康之亂不僅毀了大宋江山,也毀掉了自己腳下的繁華的柴墟古城。現在站在這古城廢墟之上,再正面年僅39歲的岳門忠烈,其氣節顯得更為悲壯,為了國家、為了黎民,我現在應該做些什麼?直面忠烈,儲巏深深地鞠了一躬。
跨出祠堂,再見門口長跪的秦檜夫婦,他不禁啐了一口,面色凝重地走回客廳。燭火在跳躍,這是一顆年輕的心;滿江紅在迴響,這是一闋激越的歌。儲巏鋪開長卷飽蘸筆墨奮筆疾書:精忠報國。
他凝望初到壽勝寺時的誓言,牆壁上是他舊時的手書:“清光不相負,此地一題詩”。“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待從頭收拾舊山河”,儲巏心中再次漾起經國經世的雄心。
突然有人敲門。原來是壽勝寺的方丈。
方丈觀察儲巏已經很久了,從儲巏剛來的時候。
那是一個清風微涼的秋日。太陽升起剛剛過了枝頭,小和尚就帶來了一個小孩子。沒有大人的陪伴,只帶著一個書包。小孩子說,他叫儲巏,泰州人,是步行來的,為的是能夠尋找到一個能夠接受他讀書的安靜之所。望著孩子額頭的汗珠、發梢騰騰的汗氣與身上層層的灰土,方丈感動了。他喜歡愛讀書的小孩子。
方丈領著孩子前前後後轉了轉,小孩子說,我喜歡這個地方。第二天孩子還寫下了一首詩《宿口岸寺次壁間韻》:
古剎初留宿,平生漫好奇。
貝經翻舊葉,祗樹倚高枝。
月伴枯禪坐,秋欺病客肢。
清光不相負,此地一題詩。
方丈甚是高興,決定將壽勝寺的鐘樓客廳改為孩子讀書的書房,並請他將《宿口岸寺次壁間韻》一詩題寫在客廳的牆壁上。從此,儲巏成為壽勝寺的常客。
聽到方丈敲門,儲巏趕緊恭敬的迎請方丈坐下,斟上香茶。
這一次方丈沒有坐,他擺擺手,走到儲巏的書桌前,仔細的端詳儲巏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個當年風塵垢面的小孩子如今已蛻去了少年的稚氣,宛若山林勁松偉岸挺拔、風華正茂,卻又似曾相識。方丈點點頭,說:“你已讀懂柴墟真意,我送你一個別號,就叫柴墟吧。”
儲巏道謝,再次奮筆:柴墟。
壽勝寺

清代《御批歷代通鑑輯覽》

《壽勝寺懷古》
古剎名留儲吏部,眷往情深獨有吾。
《憶柴墟》
三百年前此讀書,昔賢遺念獨無餘。
《柴墟懷古》
特開生面傳真跡,還結同心拜舊座。

《讀口岸中學》

可人父
鵬舉習兵處,柴墟問岳祠。
清光當不負,躍馬正其時。

《柴墟壽勝寺懷古》

清 洪揖侯
古剎名留儲吏部,柴墟形勝攝揚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