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全齋藥店

壽全齋藥店

壽全齋藥店,創建於1760年,由慈谿黃山王立鰲和寧波孫將殼共同創建。壽全齋成功地自製各種膏、丹、丸、散,精製飲片參茸、藥酒補膏等,至1873年計有 11門類405個品種,是寧波目前現存最早藥鋪之一。寧波壽全齋以貨真價實為宗旨,遵古炮製為典律,素有自製各種膏、丹、丸、散精緻飲片、參茸藥酒補酒之傳統,突出高檔參茸補品,道地藥材經營特色,壽全齋滋補品店主要經營蛤士蟆、燕窩、雪蛤、參茸、冬蟲夏草等滋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壽全齋藥店
  • 時間:1760年
  • 創建者慈谿黃山王立鰲和寧波孫將殼
  • 類型:地點
簡介,歷史沿革,經營方法,人事組織和待遇,藥材、藥物管理,進料,儲運,加工,撮藥,

簡介

位於中山東路的壽全齋國藥號,在寧波是一家名聞遐邇的兩百餘年老店,三開間
石庫門面,座南朝北店房,計四進五十餘間,另有外棧占地一畝多。它除接方配藥外,並自製膏、丹、丸、散。它招牌老,信譽好,營業廣,銷路遠。
壽全齋藥店中山東路店壽全齋藥店中山東路店

歷史沿革

壽全齋是由王立鰲和孫將殼於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間開創的。王姓是慈城南郊黃山人、孫姓是寧波人。兩人因同考舉人相識而成為莫逆之交。王愛好醫學,懂得藥理。兩人經過醞釀,決定合作經營藥業,開店取名壽全齋。他們以濟世益民、貨真價實為宗旨招徠顧客。從小到大,逐步發展,遂具規模。十年後孫姓拆股,就歸王獨家經營。相傳至第二三代,開始自製眼藥(有水眼藥和鵝毛管眼藥兩種),盛銷溫州、台州、舟山各地。壽全齋老闆很會做生意,例如每逢四月初八鄞東育王附近的靈峰寺香火期,他乘機借結緣、積功德名義,以茶水招待香客,吸引買主,一般人很喜歡買他的眼藥回去。香客把靈峰關牒和壽全齋眼藥視為靈物。嗣後又製成膏丹丸散,始把眼藥處方讓給柴橋連支店,這便是寧波長期負有盛名的“柴橋眼藥”的來歷。至第四代業務越發興隆,於是進一步開擴店堂和貨棧,並在東渡路開設養春堂分店(該店於1947年遷移至百丈路)。幾代相傳後,子孫繁衍,對店務的矛盾,日趨尖銳。在20世紀初成立了股東會,把利潤規定作16股分紅,其中股東占10股,“五公座”(經理、副理、監理、會計、進貨)占2股,職工占2股,公積金占2股。股東又分成上海和鄉下兩派,大家明爭暗鬥經年不休。直至1926年北伐戰爭起後,衝突才暫告妥協,同意已在店的股東為終身職,聘請外人任經理,至1931年,開始成立董事會,以王錦文為董事長,王望卿、王澄清、王允書為常務董事,王允粹為秘書,改聘沈錦濤任經理。沈任職三年,後任經理為方仰甫。在方任職期間,存貨房不慎起火被焚,損失重大。經理一職乃改由葉和生代理一段時間後重聘沈錦濤接任。至1948年沈病故,始由副理丁金林升任經理,直至解放。
壽全齋藥店
解放初期又在鼓樓前增設壽全齋分店。1956年壽全齋接受社會主義改造。公私合營後在公方經理領導下,開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鼓樓分店併入西郊頤壽堂,百丈路分店併入縣學街向陽藥店。“文化大革命”中,總店曾改名為“健民中藥店”。

經營方法

壽全齋之所以能從小到大,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組成,在社會關係上,王氏祖孫幾代均儼然以書香門第自居,奔走於大姓望族之間,用以擴大影響,抬高自己地位。
清光緒年間,第四代子孫王仕載當權,他常周旋於當時寧波名門迎風橋陳家、賣魚巷陳家、郎官第張家、蒼水街屠家等門第。由於他長袖善舞,博得上層社會力量的青睞,壽全齋才得打開局面,順利吸收外界存款,用高於銀行的利率為誘餌,曾獲得存款達二三十萬兩銀子之巨。同時收購屠姓所有蒼水街一帶房屋,擴展了店堂。再則那些上層名流生活享樂腐化,最怕病死。王仕載既出入高門,便大肆宣傳、兜售高檔補藥和補酒。於是產品暢銷,不需付費做廣告了。
他還根據不同對象用各種方法進行產品推廣宣傳。如對迷信鬼神的人,就利用所謂呂祖菩薩生日(四月十四),請一班唱書藝人,在店內搭台說唱,逗人進店聽書取樂,免不了有人總買些成藥帶回家去。另外店裡建有一處“純陽殿”,供人上香祈禱,香火終日不絕。每逢“關帝菩薩”、“都神菩薩”生日,又在店內搞供奉儀式,為菩薩換上新袍,祝願保境安民。這樣,壽全齋這塊招牌更廣為人們傳揚了。
他的招徠方法五花八門。如每當九月間菊花盛開之際,在店堂內外舉行菊花展覽會,陳列幾百盆各種不同品種的菊花,供人自由觀賞。或組織音樂會,凡愛好絲竹管弦的,不論店內或店外的人,聽任自由參加,奉茶招待。就這樣,不化大錢,卻能收到推銷藥品的實效。或者利用所謂珍藏“名畫” (如呂純陽、鐵拐李,鐘馗之類跟藥業有關的神像)懸掛店內展出。還不惜出重價自蘇州買來一幅包羅眾神的畫軸,即小自灶君菩薩起、大至玉皇大帝止,應有盡有。每逢過年過節,總要掛畫,讓人觀摩禮拜,甚至有自溫州、台州等地遠道前來專程鑑賞的。當然,參加音樂會、展覽會的人,總多少買些時令藥品和酒類回去。所以壽全齋的名聲就越來越大了。

人事組織和待遇

舊壽全齋在人事組織上,根據不同職掌劃分成各個小組。大權由“五公座”掌握。小權下放到各組負責人,業務通過他們貫徹到每一個店員、職工,並按時考核上報。小組負責人待遇高於一般職工,是“五公座”的依靠力量。
在人事僱傭上,標榜“用人唯賢”。有些職工是經過考核後進來的,也有是從別家店裡挖過來的,如有從杭州葉種德堂、紹興震元堂中的有經驗有能力的職工中,用“禮”和“利”的兩手拉過來,充實自己力量。
為了使職工安於其位,工資待遇比一般定得高,還給予其他各種好處。如各月初一月半,是藥店最忙的日子,來自農村各地顧客,買藥都要在店堂排隊。櫃檯上職工,一邊撮藥,一邊招待,確實忙得連吃飯工夫也沒有,所以棧房裡的職工都要到櫃檯上幫忙。這天除了備有包子、饅頭等各種點心,讓職工儘量吃外,還發給每個職工雙工資;第二天即初二和十六,又請職工吃肉吃酒,算是犒賞。當時職工有兩句口頭語:“初一十五忙碌碌,初二十六請吃肉。”對待各小組負責人,暗底下又另有額外獎勵。
又如為了店裡要開菊花展覽會和音樂會的需要,鼓勵職工種菊花、學音樂,職工如要買各種花盆、樂器等全由店裡出錢,從不吝嗇。所以職工工作之暇就不會閒散無聊,安心工作,很少見異思遷
“ 下腳”收益在一般行業中,都歸作職工福利,而壽全齋卻巧用“道生會”戶名把它存入銀行,名義上雖也是作為救濟和補助職工發生死亡及有困難之用,實際上徒具虛名。這筆存款累積到北伐戰爭時,已積有幾萬元之巨。職工提出要求分配存款,可是老闆不答應,威脅說:“誰帶頭,就先辭掉誰!”後因國共合作,形勢發展有利於工農,老闆又改換拖延應付手法。接著形勢又不利於鬥爭,此事也就夭折。後來經股東商議,終於被當作紅利分掉。
此外,壽全齋還有一筆用王全記名義,作為用於建築房屋的存款,也應該是屬於職工生活福利的一部分。1941年寧波淪陷,糧荒嚴重,很多老百姓吃糠吃菜,不信任汪偽儲備票。壽全齋職工為了解決生活困難,由料房內負責人王岳忠帶頭,要求分掉這筆所謂王全記名義的存款。當時經理沈錦濤以4000元儲幣收買了王岳忠,講好條件,讓王岳忠自動離職,到鄉下去住上幾個月,回來後進入沈錦濤自己開設的德生堂藥店,從而分化瓦解了這場鬥爭。
還要提一筆的,抗戰時期,壽全齋的工場中還有一個我黨的地下組織,負責人為秦加林(後來曾出任駐丹麥大使),領導開展對敵鬥爭。

藥材、藥物管理

壽全齋過去對“貨真價實”、“尊古泡製”的傳統經營方針,始終遵循不渝,這是壽全齋盛名不衰的一個最主要原因。
這個方針引導下的具體做法,可用“正”、“證”、“精”、“真”四個字來概括。即進料做到藥源路正,儲運做到質量和品種兩個保證,加工做到道道精粹,撮藥做到味味認真。其詳細內容如下:

進料

治病能否藥到病除,除醫生處方是否對症外,藥是否起到應有的藥性作用是關健,而藥性作用又取決於藥材是否路正。因為同一品種的藥材,卻因地而異。壽全齋所進貨源路正,嚴格要求符合規格。在遍布全國各地的四百餘種藥材品名中,其要求及製作方法擇要舉例如下:
1、如川連、川朴、附子、川貝、白木耳等,只進四川辦莊的來貨。川連分福、祿、壽三級,專進福字級。川朴分正朴、腦朴、根朴三朴,專進正朴。附子,為了防止變質,都用鹹鹵浸過,進貨後,規定要用清水浸漂足七日七夜,然後再用開水煮熟。川貝有松潘縣出產的叫松潘子,特徵尖頭,有灌縣出產的叫灌縣子,特徵長形;級分雲貝、青貝。另有野生的叫爐貝和坪貝,堅決不進。進貨後一律去芯子研成粉末,作貝母粉出售,壽全齋是不屑這樣做的。白木耳只選太平、通江二縣產品,因其肉質厚,發性好,每一兩可以發到三十兩重。
2、如蛤蚧、陳皮、地龍、廣甲片等,只進二廣辦莊的來貨。蛤蚧,有五對、十對、十五對、二十對起斤的各級,壽全齋專進五對起斤的,每對尾要完整,不能有些微損傷。陳皮,專進新會皮有三化頭紅、二紅,四化頭紅、二紅各級,貨要陳足三年,辣味減少,方許出售;至於汕頭蜜桔皮、槾桔皮都不及新會橙皮,所以不進。地龍,進貨標準鮮貨長一市尺以上,乾貨長六市寸以上。廣甲片,揀其頭號鱗片大者進貨。
3、如西黨參、當歸、大黃、銀花、秦艽、生地、杞子、黃芪等,專進西懷辦莊來貨。西懷辦莊的採辦地區,包括陝西西安、甘肅和河南。西黨參,專進西價出產,因其糖分足,質地軟,支數大;屬甘孜出產的質量較差, 所以不進。當歸,專進甘肅岷山出產,因為岷山之北地區,氣候寒冷,生長慢,所以產品質地好。不進四川、雲南暖熱快長質差的貨。大黃,級分蛋吉、中吉、開爿,專進西寧出產的蛋吉。銀花,專進河南蜜銀出產的,它花蕊不開,而山東濟寧的要開花,質地就不大好了。秦艽,專進西秦產的,其特徵是螺旋形向左,稱做左秦艽,質地最好;而山東、四川產的右旋秦艽,質量就較差了。生地,分四支、八支、十六支、二十四支、三十六支和四十八支起斤各級,專進河南產的四支起斤的。杞子,分二十四粒、三十二粒、四十八粒、六十八粒起錢各級,專進寧夏地區出產二十四粒起錢的貨,它肉厚核小,天津產的質差。黃芪,專進山西產的貨,它質軟香足、切開內黃外白,中心有紗篩形或菊花形,天津產的質次。
4、如遼細辛、防風,只進關東辦莊來貨。遼細辛,關東來貨香足、葉滿、根細,嘗之辛辣,而土細辛質差。防風,貨要進莖直帶有“筆須”的。
5、如參三七、天麻,要進雲南辦莊來貨。參三七,有六十隻起斤各級,必須剪去尾須再切片;有些店家把剪下的尾須研粉後出售。
6、如貝母、元參、元胡、白朮、白芍、麥冬、紅花、萸肉統稱浙八味,進本省產品。貝母原產象山,後移種鄞縣樟村;貝母一子一母形如元寶,級分元寶貝、珠貝,專進前一種。元參,有十二支、十六支、二十四支起斤各級,專進十二支的。元胡,產區在縉雲、麗水,分十六粒、二十四粒、三十二粒、四十八粒起兩各級,專進十六粒級。白朮,產區在新昌,級分太峰王、峰王、峰貢、正直等,專進第一級。白芍,產於東陽,有四支、六支、十二支起斤各級,專進第一級。麥冬,產於餘姚,級分正青(三十隻起兩)、二清(四十隻起兩)、三清(六十隻起兩),專進正青。紅花產地在慈谿長河,花瓣肉厚朵大香足,比四川、淮河一帶出產的紅花好。萸肉,去核後又名棗皮,產於杭州,要求去核淨,陳足一年,酸分少。

儲運

除了進貨做到藥源路正外,還要靠儲藏保證不變質。如一變質、藥性就起變化,對病者反而帶來危害。對儲運不僅要求保證不變質,還應保證做到四百餘種藥材,樣樣齊全不缺。壽全齋對此堅決貫徹兩個保證,切實做到“三不一全”。
“三不”就是不霉,不爛,不受潮。其關鍵在於“燥”和“密”兩字,即存貨要乾燥,儲藏要密封。例如花類,菊花、紅花、銀花等,一受潮花瓣要散開甚至脫落,既影響花朵外觀形狀,又影響質量,香氣走掉。因為藥材有許多品種進料,如花類,都是在新花上市時一次進足一年的銷售量,所以進來後,一定要再用烘箱烘到其燥足為止,然後存放到七石缸內壓實,上鋪青炭,用以吸潮;加蓋後再用柿漆封口,以防漏氣受潮。銷售時根據需要數量啟封拿取,每次啟封拿取後,要繼續用柿漆加封,直至取光為止。
又如對有些藥物,要做到未霉先防。象杞子質量應透明帶紅,口味帶甜,一受潮就發黑變酸。因為是一次進足一年銷售量的,所以根據杞子是每年七月至八月見新,因而規定在立冬後起燥天進貨,進貨後要拆箱分包,每包二斤,再密封儲藏,銷售時要一包取一包,以免影響其他存貨受潮,至次年清明節前,在儲藏箱裡要未霉先防,加放石灰吸收潮氣。
再如對有些藥物,要勤翻勤曬。象蟲類,九香蟲、地蹩蟲等,進貨後也要再經加工曬燥,用小口大鐵箱,下放石灰儲藏,再正常做到勤翻勤曬。
為了保證做到三不變,又實行分工負責到人制。如成品房、備貨房,各由主管人員負責;店堂職工,按藥物放置位置,劃線、分界、定位各自負責。內外不定期由“五公座”檢查,從而使存貨質量三不變 。
一全,就是保證藥物品種齊全不缺,做法採用一成一備,就是每一品種,既有成品,又有備料。凡是原貨房備料被片子房提取切製成品,原貨房立即掛牌通知進料,直至進貨入房,才把掛牌去掉。
由於未雨綢繆,職責明確,從而防止缺貨斷檔之虞。

加工

分切制和製劑二種,遵循“尊古炮製”的規定,從不輕易更動。
1、切制 藥材從材到品,都要經過加工切制,所以中藥店對切制工人是根據技術精度分等定級的。計有頭刀手、二刀手、三刀手直到七刀手為止,其分工頭刀和二刀師傅切一切貴重藥品,三刀和四刀師傅切一般藥品,五刀師傅以下切粗草藥。
對切制要求,如片子要切得越薄越好,因為片子一厚煎藥時就不可和其他藥物同一時煎出藥汁而影響藥效。同時因藥材都是烘曬得很燥,切片易碎,因此切前要適當回潮,但太潮切後片子要縮,所以如何潤濕到恰到好處,要靠實踐經驗。象黨參切後達到不要再加工修邊,當歸去皮切片色白質勻,完全取決於技術高低。
壽全齋對頭刀、二刀工人的技術要求,以二公分直徑一隻檳榔,能切108片,附子切成片子,能被微風吹動作為考核標準,而決定他的技術職位。
2、製劑 如各種丸、丹、膏、散,做到選料純粹,製造精細,按“尊古泡製”。舉例簡述如下:
(1)膠類
虎骨膠 取料:老虎帶毛帶爪四腳,去淨雜骨、背骨,鋸成一寸半長段。加工:隔年浸料,足一年後取出,用大皂果汁洗過,去淨骨髓,用急火煮煎一日一夜,過濾澄清後再濃縮,去掉一半水分,再煎六日六夜,每一日一夜過濾一次,六日六夜有六次濾汁,混和後文火濃縮到百分之十水分時,倒入膠盤結膠,最後切片涼乾。
龜板膠 取料:拷淨邊角龜版。加工:端午前浸料,一個月後取出敲碎清洗,在露天任其暴露一星期,再用水清洗,如上棧則曬乾,如煎膠則用文火煎三日三夜,每一日一夜過濾一次,三次濾汁混和後結膠如上。
鹿角膠 取料:東北來關角,即四叉角,一般長度要求一寸半。加工:先用皂果汁清洗,再敲碎,煮煎五日五夜,結膠方法同上。(為了既有利於做招牌廣告,又有利於原料供應,壽全齋曾自養東北鹿五隻。)
驢皮膠 取料:去頭和蹄的驢皮。加工:在端午前剔淨皮里附肉和雜質,放在河中浸泡一夜,曬乾放置一年,以去血膻氣後,始可煎膠。煎時先用文火煎一日一夜,然後再煎一日一夜,便可倒入膠盤結膠。
所有各種膠類的結膠乾燥度,以一刀劈入能竹裂為標準。包裝時每斤加贈二兩,使顧客買去後,不論其放置多少年,決不會有短秤缺兩之虞。
(2)丹、丸、膏藥之類
全鹿丸 取料:將活鹿用繩吊死,去毛和腸內積糞。加工:連骨帶肉煮爛後和藥,曬燥盛缸密封保存。制丸時開缸取料磨粉,研粉要細到臼磨無聲為止。
白玉膏 取料:活鯽魚。加工:在麻油中炸爛,過濾取汁。
各種膏藥用藥肉,都要經麻油煎過後,放在河水缸中浸泡三年,以去火毒,方可製造各種膏藥。
(3)各種藥酒、補酒
所用白酒原料,規定牛莊產60度以上的高粱酒。藥料浸泡規定最少在一個月以上。浸出濃汁先經裝甏封口儲存,然後再以一定比例和白酒裝瓶。
有一種叫周公百歲酒,運銷汕頭、廈門、泉州、陸豐等地,當地人舉行婚禮,把這種酒當作彩頭,成為必送禮品。
由於工精質粹,使壽全齋各種膏類能年銷數萬千,各種藥酒能遠銷閩、粵一帶,決非偶然。

撮藥

接方撮藥,是一項責任非常大的工作,為了防止差錯,“認真”二字是至關重要的。
壽全齋對撮藥制度規定:營業接方,專職校對。方法上採取分戥遞減。即在接方撮藥秤兩時,如一張處方要撮藥五帖,其一味用三錢,就一次稱一兩半,分配第一帖三錢後,一定要復準戥中尚存的一兩二錢。這才再依次遞減到第五帖,保證每帖每味配藥量的準確。對每一味藥,都要分開,由專職檢驗校對無誤,在處方上籤章後,方可包紮。
處方配藥計價,由營業員兼帶,在撮藥前先計算。這樣做使營業員對應撮藥物,在思想上,預有印象,有利於減少撮藥時的差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