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的報酬

士兵的報酬

《士兵的報酬》(Sodiers’ Pay)是威廉·福克納的第一部長篇小說,1926年出版,不屬於約克納帕塔法世系。故事背景設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風格上靠近迷惘的一代,南方文學的特徵並不明顯。小說通過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退役士兵唐納德·馬洪返鄉的不幸遭遇和轉變,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美國國家和人民的創傷以及“迷惘的一代”的普遍遭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士兵的報酬
  • 外文名稱:Sodiers' Pay
  • 創作年代:1926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威廉·福克納
  • 字數:230千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主題,手法,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故事講述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的唐納德·馬洪頭部嚴重受傷而退役。回國後馬洪喪失了記憶並失明,在喬·吉利根和瑪格麗特·鮑爾斯的扶助下從紐約回到喬治亞州的家鄉。瑪格麗特是一名寡婦,她的丈夫在戰爭中陣亡。她愛上了重殘的馬洪,跟他回家。但喬卻愛著瑪格麗特。回家後,馬洪的父親忽視兒子的悲劇,左右鄰居熱訪後不久變得冷漠刻薄。已和馬洪訂婚的未婚妻塞西莉,卻愛上了另一個男人:喬治·法爾,同他私奔。馬洪因為和瑪格麗特一直在一起而遭到眾人懷疑。最後瑪格麗特與馬洪結婚,而喬一直在他們身邊陪伴。

創作背景

福克納的曾祖父在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時是南方密西西比第二團的一名上校。據說該團在他率領下打了不少仗。這位老戰士在解甲歸田後寫過一本十分流行的小說《孟菲斯的白玫瑰》。福克納童年時代聽過許許多多有關他曾祖父和其他南方英雄的故事。所有這一切訴我們福克納是從哪裡和如何得到他的軍事和文學的“遺傳基因”的。正是這個“遺傳基因”產生了他的第一部小說,一部具有戰爭小說特色的作品。
美國1917年參戰時,福克納報名參加美國陸軍航空兵,但由於他個兒太矮未被錄取。他並不死心,轉而報名參加加拿大空軍,人伍後送到多倫多進行飛行訓練。但是,令他終身感到遺憾的是,他還沒有駕機參加過一次空戰,戰爭便結束了。至於有的傳記或文章中說他曾在法國作為一名駕駛員參加過空戰,甚至在戰鬥中多次受傷等等,事屬子虛烏有。唐納德·馬洪臉上的傷疤,就如同小說《紅色英勇勳章》中的主人公亨利·弗萊明頭上的創傷一樣,只是假想的英雄主義的象徵。福克納參軍的決心跟他的女友埃斯特爾·奧爾德姆的移情變卦,另擇男友訂婚不無關係。福克納從戰爭中得到的只是更大的失望與幻滅。在他寫的關於戰時飛行員的短篇小說“所有死去的駕駛員”中,他告訴人們戰爭中的英雄主義意味著一種精神的死亡。“僅此而已,就這么回事。勇氣、崇高瞬間即逝,一閃而過!又是原先的一團漆黑。”了解了這一切,也就不難理解小說《士兵的報酬》書名的含義。
1925年是威廉·福克納寫作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是夏,年輕的福克納在紐奧良與舍伍德·安德森邂逅相逢。安德森要比福克納年長二十多歲,而且安德森的小說《小城畸人》和許多印象派風格的短篇小說早已使他蜚聲文壇,而福克納當時還初出茅廬,名不見經傳,但是兩人一見如故,結下忘年之交。他們幾乎天天相聚,或高談闊論,或對酒爭吵,或漫步街頭,講述他們各自喜愛的故事。歐文·豪在他的福克納傳記中有這樣一段描寫:獨具慧眼的安德森對福克納說,“你不妨試試寫小說。”一言定乾坤。福克納放下了他已經寫了十來年的詩歌,也不顧他已出過一本詩集《大理石牧神》,毅然決然轉向小說創作。六個星期過後,他寫完了他的第一部小說《士兵的報酬》,立即把書稿送交到安德森手裡。練達老到的安德森提出,只要福克納不要求他先看一遍書稿,他願意把它推薦給自己的出版商霍勒斯·利夫萊特,幫助他出版該書。

作品鑑賞

主題

正如一位批評家說的那樣,福克納的第一部小說在許多方面是一部“迷惘的一代”的小說,“一個特定時期的作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那個時代的文學氣候;同時也是天才顯示自己才華的絕好表現。”批評家把福克納作為戰爭小說家的天賦歸於他祖先的軍事傳統和文學才能。
《士兵的報酬》是圍繞小說主人公唐納德·馬洪的悲慘遭遇展開的,但是他不是小說中唯一的一名軍人,書中還描寫了其他的一些軍人。如與馬洪搭乘同一列火車回家的裘·吉利根和朱利安·洛,他們遭受了與馬洪一樣的命運,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因此,馬洪不僅僅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個別受傷的空軍飛行員,而且也是所有在戰爭中受傷的士兵的代表,甚至是一切被戰爭破滅了幻想的士兵的代表,一切受到家鄉人民、鄰里朋友、親人女友誤解和不公平待遇的士兵的代表。這就是為什麼福克納在書名中“士兵”一詞用的是複數,而不是單數。
福克納的第一部小說被稱作戰爭小說決非偶然。直接的原因是福克納像許多同時代的被叫做“迷惘的一代”的作家一樣深受戰時和戰後氛圍的影響。福克納的第一部小說在許多方面是一部“迷惘的一代”的小說。
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又稱迷失的一代,是美國文學評論家格特魯德·斯坦因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的美國一類作家的總稱。小說所植根的時代具有兩大特徵:一度的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繁榮和美國國民的精神空虛與道德墮落。
戰爭對知識分子造成了更為深刻而持久的另一種精神創傷,這也是他們反戰的一個原因。這場戰爭使他們看到了曾令他們引以為榮的歐洲文明的破產,戰爭暴露出來的資本主義文明的虛偽本質使他們產生了歐洲文明該何去何從的困惑。曾為他們的父輩所珍視、所格守的一些傳統價值觀念在這場戰爭中被無情地摧毀了,他們感到個人和社會之間出現了無法彌合的裂縫。亨利·F·梅在其著作《美國天真時代的終結》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化革命”論點。梅認為,以清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理性為基礎的美國文化傳統,自十八世紀形成之後,歷經民主革命、工業革命的推動和加固,一直未曾大動根本,只是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才產生激烈的變革。一戰好像一條歷史鴻溝,割裂了傳統的綿延和發展,成為現代意識和新文化的起點。但是這一切的激變並不能簡單地歸咎於一戰。早在大戰爆發之前,支撐舊文化的三根支柱,即對傳統道德、社會進步與紳士文化的信念,已被進步主義改革所帶來的政治與經濟變化腐蝕並鑿空了基礎。一遇上世界大戰的強烈衝擊,整箇舊文化轟然崩塌,留下的殘垣斷壁便成為新文化各陣營的狼奔豕突之地。
在福克納第一本小說中,找不到強烈的鄉親意識、鄉土意識或地方精神。沒有鄉親意識,沒有地方精神,就不會有約克納帕塔法系列,也不會有福克納小說的魅力。然而《士兵的報酬》特別的主題,以及其作為迷惘的一代的作品所展現出來的戰爭之後美國國家的社會面貌及迷惘的一代的普遍遭遇,確是福克納其他小說說無法比擬的。一位法國翻譯家把此書譯為《猴子的報酬》(Monnaie de Singe)。這是一個法語成語,原意是江湖上耍猴子的人要猴子表演,便對猴子作出種種許諾,但這些承諾往往得不到兌現,故轉意為“空洞的承諾”。法譯者同樣一語雙關,對小說作了很好的診釋。

手法

書名
書名與這些問題的關係是顯而易見的。英語書名中的“Pay”一詞具有比喻的和嘲弄的意義。有人把書名譯成《軍晌》,它只表達了字面的意義,因為“Sodiers’ Pay”是可以解釋為“付給軍人的工資”,即“軍晌”。但“Pay”可以轉義為“回報”、“報酬”,因此,書名也可以轉喻為“給予從前線歸來的老兵的報償和待遇”。這裡一語雙關,正如海明威的小說“A Farewell to Amrs”流行的譯名是《永別了,武器》,但是“amrs”又可作“雙臂”、“懷抱”講。結合小說的故事情節來看,它同樣一語雙關,告別的不僅僅是戰場也告別了情人的懷抱,是一出戰時的愛情悲劇。
神話與現實
《士兵的報酬》作為一部戰爭小說顯著的特色之一是神話與現實的對立,也就是說一方面有神話般的想像力,另一方面又有單調乏味的現實生活寫照,兩者使小說抹上了神秘而悲涼的色彩。小說充分表現出年輕福克納對神話的審美情趣和寫實主義的傾向。同時,小說也顯示出作者把這兩者揉合成一個有機整體的本領。
這一特點也表現在福克納對宗教和戰爭形象的運用上,把它們作為隱喻,互相對照,相映成趣。在小說的第二章唐納德父親和紐埃里厄斯·瓊斯之間有一段有趣的對話。他們倆人一個是牧師兼園藝師,另一個是一所學院裡的拉丁文研究員。談話是在牧師的花園裡進行的,花園離教堂不遠,教堂尖頂的影子正好落在花園裡。年輕人瞧著灰濛濛天空里的教堂的尖頂,沉人遐想之中,想著尖頂怎樣慢慢頹敗傾塌,不禁喃喃說道:“先生,小心它掉下來。”顯然,他指的是教堂的尖頂,隱喻年輕人心中信念的喪失。牧師聽到他這么一說,感到有點愕然,好奇地發問道:“掉下來?噢,你是不是看到飛機掉下來?戰時,我兒子在空軍當兵。今天是飛行的好天氣。”’他企圖把年輕人的遐想帶回到現實中來,從天空帶回到大地上來。我們還注意到作者不只一次地描寫牧師的手,“沾滿泥土的雙手”、“髒乎乎的手”,等等,同時他又反覆地描繪瓊斯那張帶有一對黃眼睛的胖臉。福克納把這張胖臉蛋比作是一面鏡子,說“在地球混沌初開之時,牧神與仙女在鏡子前放蕩不羈,原形畢露。”這個例子再次充分說明福克納如何把神話般的想像力和樸實的寫實主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人物塑造
在塑造人物方面,福克納愛用的創作技巧是把一個主要人物的程式化的作用隱藏起來,直至讀者熟悉了假設的現實主義的社會環境後再呈現給讀者。在《士兵的報酬》中福克納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技巧。小說的主人公唐納德·馬洪就一直籠罩在一種神秘的氣氛中,幾乎自始至終處於一種戲劇性的背景里,但福克納在書中同時又使用了現實主義的敘事方法。無須諱言,這個敘事方法有時運用得不甚恰當,留有拙劣模仿的痕跡,給讀者“大量無關的細節和生澀的意義”。有時這些細節和意義還不加掩飾地給添加上寓言或象徵的色彩。因此,在《士兵的報酬》中處處可以找到象徵和隱喻,如教堂的尖頂、牧師的花園、馬洪臉上的傷疤和他的不能動彈、以及瓊斯鏡子般的臉蛋和那雙黃眼睛,等等。幾乎所有的這些象徵和意象都在小說里反覆出現,其中有些稍加變化後還一再出現在他後來寫的幾部小說中,如《我彌留之際》《喧譁與騷動》和《八月之光》等。確實,與上面提到的這幾本作品相比,我們會發現福克納在《士兵的報酬》中對象徵和意象的運用不免顯得有點粗糙和牽強,不夠成熟老練。然而,它們在營造神秘氣氛和呈現現實生活方面還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它們也有助於突出書中人物的外表特徵和揭示他們的心理活動。
不足
然而,比起福克納的其他小說《士兵的報酬》也存在許多缺點:福克納硬把一個南方人的傳奇故事安到了現代戰爭上來利蒙先生使用“南方人的傳奇故事”,而不用“南方的傳奇故事”是有其用意的。毫無疑問,唐納德是一個南方人,而且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喬治亞州的一個小鎮—查爾斯敦,也夠得上地道的南方。但是,小說顯然缺少“地方精神”。這個詞是弗雷德里克·特納在他的一本叫做《地方精神美國的文學風景的源泉》(1989)中使用的辭彙,它包含了一個地方的地理、文化和精神的特徵,正是這些特徵使這個地方不同於其它地方。也正是這些特徵使作家產生靈感、強大的創造力,創造出獨具特色的作品。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士兵的報酬》,就感到它存在著明顯的不足。正如奧蒂斯·惠勒指出的那樣:《士兵的報酬》缺乏福克納後來作品的影響力,一是因為其背景缺少特色,它只是一個一般化的南方村鎮;另一個原因是書中的人物缺乏鄉土的歸屬感,缺乏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居民具有的那種歸屬感。
小說的另一個弱點則表現在寫作技巧和寫作風格上。考慮到這是福克納的第一本小說,這部小說在寫作技巧和風格上存在一些不成熟和不平衡的地方是難免的。小說的第一章和最後一章之間就存在著巨大的反差,這個反差是如此巨大,以致人們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出於同一個作家之手。但是,誰也不會否認這位初學者在實踐中取得的進步和成就,同時誰也不難看到這位年輕作家寫小說的才能。這就是付給這位未來偉大作家最豐厚的“報酬”。

作品評價

美國威廉·福克納研究者之一弗雷德里克·霍夫曼:“《士兵的報酬》在寫作上是不夠完美的,有著一個青年作家起步時企圖通過借貸來尋找自己風格所常有的弱點,同時他書中的人物也被扭曲了,因為他想使他們能代表他借來的、而又沒有完全理解的態度。”“長期以來,人們把注意力多集中在福克納的幾部重要作品上。現在回過頭來看一下《士兵的報酬》,便會發現他後期作品中對真理和個別觀點簡潔而深邃的探索,正是從他早期作品中對不同類型的孤寂和人易犯的種種錯誤的思考開始的。”
美國批評家歐文·豪:“對於福克納來說,這本書的值並不在於他把那個退伍軍人塑造成為一個怎么了不起的人物,而在於他成了受害者的某個早期形象。”

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國小說家。出生於沒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加拿大空軍中服役,戰後曾在大學肄業一年,1925年後專門從事創作。他被西方文學界視作“現代的經典作家”。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和7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故事發生在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被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這部世系主要寫該縣及傑弗生鎮不同社會階層的若干家庭幾代人的故事。時間從獨立戰爭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場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現,實為一部多卷體的美國南方社會變遷的歷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寫傑弗生鎮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沒落及成員的精神狀態和生活遭遇的《喧譁與騷動》(又譯《聲音與瘋狂》1929);寫安斯·本德侖偕兒子運送妻子靈柩回傑弗生安葬途中經歷種種磨難的《我彌留之際》(1930);寫孤兒喬·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種族偏見的播弄、虐待下悲慘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寫一個有罪孽的莊園主薩德本及其子女和莊園的毀滅性結局的《押沙龍,押沙龍!》(1936);寫新興資產階級弗萊姆·斯諾普斯的冷酷無情及其必然結局的《斯諾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鎮》1957,《大宅》1959)等。
威廉·福克納威廉·福克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