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編碼技術

多媒體數據的壓縮編碼技術是在C.E.Shannon信息理論的基礎發展起來的。編碼方法可以分為三類:(1)根據信息源的統計特性,採用預測編碼、變換編碼、矢量量化編碼、子帶編碼、神經網路編碼等方法(第一代編碼方法)。(2)根據人眼視覺特性,採用基於方向濾波的圖像編碼、基於圖像輪廓一倫理編碼,基於小波分析的編碼等方法(第二代編碼方法)。(3)根據傳遞景物特徵:採用分形編碼、基於模型的編碼等方法(第二代編碼方法)。

多媒體數據壓縮的可行性:
(1)多媒體視頻信號存在空間冗餘和時間冗餘 。
(2)人眼對圖像的細節解析度、運動解析度和對比度解析度的感覺都存在著一定的界限 。
熵編碼在解壓縮過程中重新構造出與原始數據完全一致的數據,因此是一種無損壓縮方法。它把已壓縮的數據流看做是簡單的數字序列,而忽略該數據的語義,因此熵編碼適用於不考慮其自身具體特點的媒體 。源編碼用於把原始數據中的相關數據與不相關數據分開的場合。該方法要考慮原始數據的語義,通過消除不相關數據以達到對初始數據流的壓縮。源編碼常常是有損方法,其原始數據流與已編碼的數據流相似但不相同 。混合編碼是熵編碼和源編碼技術的組合,通常是幾種不同的熵編碼和源編碼技術組織在一起構成一種新的混合編碼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