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模

墨模

墨模是制墨用的一種模具,從古至今已經歷無數演變發展。墨模雕刻藝術的發展,與造墨業的發展密切相關。時的墨錠,是先用墨模塑製成型,再用刻有花紋或文字的墨印,趁軟劑時印就的。1978年,江蘇武進出土南宋葉茂實造墨一錠,長方形素麵上殘存的陽文“實制”二字,就是用墨印鈐上的。時制墨部集中在安徽徽州地區,名匠輩出,技藝純熟,對墨模改進很大,由以前的多模一錠,改為一模一錠。即把幾塊墨印合成六面嵌套於總模框內,組成一個總墨模。對提高工藝效果,節省工序起了很大的作用。明時為盛期,在模式、繪畫、雕刻、裝潢諸方面,精益求精,創造了很多著名的墨模,如“御製銘園圖”“新安大好山水”等,均是佳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墨復興鄉
  • 外文名:Graphite mould
  • 定義:模具
  • 發展:1978年
古代方面,御製四庫文閣詩墨墨模,

古代方面

在我國古代,墨除了可以用來寫字,一些製作精良的墨還是文人珍藏的工藝美術品。制墨成型需要模具,雕制墨模需要長於書畫的能工巧匠。早期的墨模,只是將墨丸模壓成幾何形的粗坯,再用刻有花紋或文字的墨印(類似花押或圖章),趁軟劑(未乾燥的墨坯)時壓印。現存南宋葉茂實所造墨,墨面上殘存的“實制”字樣,就是用這種墨印鈐上的。安徽省博物館收藏有多種墨模,在繪畫、雕刻技藝上都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銘圓圖墨,是清代嘉慶年御製,乃如意館畫師設計、繪畫,御書處刻作南匠精雕。此墨模全套六十四景,都選自紫禁城中南海北海圓明園等處,由內務府造辦處承制。圓明園1860年被焚,今已無存,但墨模存留了其有代表性的景色。 墨模工匠藝高手巧,巧奪天工。墨是多面體,早期為多模印一錠墨,後改為一模一錠,即把幾塊墨印合成一起,嵌於總墨模框內,一丸墨的幾幅畫面同時成型。有時,前世名墨,匠亡模毀,全憑舊墨,工匠也能翻刻復原。 在筆墨紙硯這文房四寶中,墨與硯不但有工具的功能,還都富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墨模工匠本身完成的不只是勞作,更是在創造藝術。

御製四庫文閣詩墨墨模

清代著名墨模。安徽省博物館藏。四庫文閣,指北京故宮的文淵閣、瀋陽故宮的文溯閣、圓明園的文源閣、熱河的文津閣,都是收藏《四庫全書》的場所。墨模是安徽休寧胡開文於光緒年間,請涇縣名雕模藝人王綏之翻刻(見圖)。原墨模為乾隆內府制。墨面御製詩為彭元瑞書,紋飾由沈喻(字玉峰)設計繪製。圖面揉合中西畫法,具有濃厚的宮廷界畫岡格。原墨模刻工,由宮廷名工擔任,姓氏不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