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學派

中國古代主要哲學派別之一。約產生於戰國時期。該派創始人為墨翟(見墨子),故名。墨家是一個紀律嚴謹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矩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墨家學派
  • 外文名:Mohists
  • 創始人:墨子(墨翟
  • 創立年代:戰國時期
  • 相關著作:《墨子》
  • 代表人物:墨翟、孟勝等
墨家影響
前期墨家在戰國初即有很大影響,孟子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與楊朱儒家並稱“顯學”。它的社會倫理思想以兼愛為核心,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社會等級觀念。它提出“兼相愛,交相利”,以尚賢尚同、節用、節葬作為治國方法。它還反對當時的兼併戰爭,提出非攻的主張。它主張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認識論方面提出了以經驗為基礎的認識方法 ,主張“ 聞之見之 ” 、“取實與名”。它提出三表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方法 。
後期墨家的傳承情況不詳,有分為兩派或三派之說。它對前期墨家的社會倫理主張多有繼承,在認識論、邏輯學方面成就頗豐。後期墨家除肯定感覺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外 ,也承認理性思維在認識中的作用,對前期墨家的經驗主義傾向有所克服。它還對“故”、“理”、“類”等古代邏輯的基本範疇作了明確的定義,區分了“達”、“類”、“私”等3類概念 ,對判斷 、推理的形式也進行了研究,在中國古代邏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墨家的主要思想匯集在《墨子》一書中,其中《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6篇又稱《墨辯》,一般認為是後期墨家所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