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派潭中學

增城市派潭中學

廣州市增城區派潭中學創辦於1943年,地處廣州市旅遊勝地——白水寨的南麓,清泉疊巘相映,環境幽雅。它是增城區三大主體功能區的北部中心鎮的教育明珠,具有近七秩的發展歷程,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它是《增城縣誌》記載的三所學校之一,目前是廣州市增城區教育局直屬的市區外的兩所完全中學之一。解放初期曾稱為增城縣第四中學。學校現為廣州市增城區直屬高級中學,占地49358平方米,建築面積25447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市增城區派潭中學
  • 簡稱:派中
  • 校訓:我行,我能行,我肯定行
  • 創辦時間:1943年
  • 類別:廣東省一級中學
  • 現任校長:黃恢勝
  • 所屬地區:廣州市增城區
  • 主要獎項:2016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
    廣州市民主管理三星級學校
    增城區首批教育科研實驗基地
  • 學生:1580
  • 教師:334
  • 優秀畢業生:黃楚越、林海怡、吳鏡興、何家榮
  • 優秀畢業生:賴美玲、吳鏡旭、楊靜儀、潘中越
學校概況,豐富的文化校園生活,辦學成果,管理制度,辦學條件,高考成績,辦學特色,往年分數線,第二批,第三批,

學校概況

高中共27個教學班,教職工334人,其中高級教師81人,特級教師65人,南粵優秀教師141人,省級教師20人,廣州市優秀班主任27人。在校學生1580人。學校古樹蒼翠、環境優雅、空氣清新,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地方。著名嶺南畫派關山月大師為學校題寫了校名.2006以來學校抓住教育創強機遇,制定了學校新的發展規劃,大力改善了辦學條件與校園環境,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連續領先同類生源層次的學校.2007下半年通過了規範學校初評,2008年通過廣州市一級學校評估驗收.2010年通過廣東省綠色學校驗收。2015年通過廣東省一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居同類學校首位。
增城市派潭中學
教學設施設備日趨完善
學校在通過“普九”、“普高”和電教達標(第三批)驗收的基礎上,從2001年以來開通了校園寬頻網路,06學年起裝配13個教學平台,將增加裝配21個教學平台,教育裝備和各類工能室按照國家級示範性一級Ⅰ類配置,此外,學校也逐步完善了配套的運動和生活設施。
增城市派潭中學
弄潮於課改,亮劍於高考
學校以2015年評審通過了廣東省一級學校為新的起點,以教育創強為契機,以實施新課程改革為載體,以成功申報國家級重點課題子課題"構建和諧校園與教師發展的研究"為科研興校策略.創新管理機制,狠抓常規管理,通過科研促進教研,在教育質量形成過程中抓重點、造亮點,我校參加廣州市九科學業水平測試有七科以上通過率超廣州市平均水平,連續十年被評為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並祝賀我校於2015年再次奪得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排名15名。
增城市派潭中學

豐富的文化校園生活

每一學期都會舉辦校園文化節等活動,讓學生們在學習之餘豐富其課外活動,讓緊張的學習得到放鬆,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促進師生交流。
精彩活動:
展翅派中,執夢飛翔”——2018年元旦晚會
美好的夜晚牽動美好心愿,伴隨美好祈望。激情綻放,高唱祝福。2018年我們闊步未來,展望夢想。“展翅派中.執夢飛翔”——派潭中學2018年元旦文藝晚會。
墨香派中——現場書法比賽
弘揚國粹,提高書法修養,挖掘書法潛能,提升書法文化氛圍。通過現場書法比賽,繼承和發展了優秀傳統文化,展現派中學子書法素養,彰顯派中學子的墨香風采。
增城市派潭中學
美在派中——繪畫比賽
通過畫筆描繪派中的環境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為我校學生搭建了展示繪畫特長、交流繪畫技術的平台,豐富校園藝術生活。
增城市派潭中學
增城市派潭中學
唱響派中——校園十大歌手比賽
校園歌手比賽豐富同學們的音樂生活,激發廣大學生想唱就唱,唱出響亮,以歌聲去演繹生活,唱響時代旋律,激揚青春夢想。我校師生齊集一堂,共同唱響青春的音符,用滿腔的激情創造美好未來!
增城市派潭中學
增城市派潭中學

辦學成果

學校辦學思想緊跟時代節拍,勵精圖治,抓住增城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的機遇,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和育人環境。在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中教學成績斐然, 高考屢創新高,膺獲了多項殊榮。形成了一批高品位的教科研成果,通過研、訓、教一體化的專業發展模式,造就了一批頗有影響力的優秀教師。在新的辦學理念引領下,學校向著新時期的辦學目標,用科學發展觀為統帥,主動發展,積極探索,走出一條創特色、立品牌的內涵發展之路。2004年以來學校獲得“派潭鎮先進黨支部”、“增城市教書育人先進集體”、“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廣州市綠色學校”、“廣州市民主管理三星級學校” 、“增城區首批教育科研實驗基地”、“增城區安全文明示範學校”、“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等稱號。理念為靈魂先導,行動為策略先鋒。
增城市派潭中學

管理制度

學校逐步建立健全了《學校章程》,規範了各項管理制度。以理念為先導,確立“勤心修德、勤勉治校、勤力發展”的辦學思想,以“教師成長,學生成才,學校發展”為辦學理念,以“研磨有效,優教無類”為教學理念,建立“三線二塊六片“的管理架構,以“層級聯動、人文融入、扁平精細”為管理理念,以“質量求生存、特色創品牌、科研顯活力”為工作方略,以“五個一”為領導幹部的工作原則,提高行政決策的執行力,確保各項工作高效而優質地完成。
增城市派潭中學
增城市派潭中學

辦學條件

學校經歷“創強”、“創廣東省一級學校”的洗禮,通過多種渠道籌措巨資裝配了用作藝術教學和第二課堂的音樂室和美術室、多媒體電教室、電子閱覽室等功能室。共裝配39套教學平台,音樂室、美術室各兩間,體育器材和教學場地齊備,為創建體藝特色奠定了基礎,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餘文化娛樂活動和提高了科技創新能力。新的高規格圖書館、飯堂綜合大樓已竣工使用。我校將以優質教育教學業績迎接國家級示範性高中教學水平評估。
增城市派潭中學

高考成績

學校通過狠抓常規管理,以科研促進教研,在深入實施新課程改革實驗中抓重點、造亮點, 教育教學成績令人刮目相看。2014年高考林子傑同學以文科667的高分被北大錄取,梁聘婷同學以文科674的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2015年參加考試人數365人,重本人數156人,其中有六人被中山大學錄取,十人被復旦大學錄取,11人被武漢大學錄取。2015年再創佳績。劉飛語同學更以文科681的高分被北京大學錄取。重本率達到28.63%.。超額完成廣州市指標任務58人。
我校學生參加廣州市、廣東省學業水平測試乃至高考,各項成績質量指標雄踞全市同類生源組前茅,2015年再次勇奪“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 ,連續10年獲得廣州市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2009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達到254人,本科率為86.34%,超廣州市任務指標528%,超增城市任務指標340%,升大率100%,全部9個學科中有8個學科獲廣州市高考突出貢獻獎。師生獲獎人次逐年上升,09學年師生獲獎超過200人次,獲獎層次高。梁匡偉校長被全國教師教育學會評選為“全國優秀校長”,2008年參加廣州市教育局首批“名校長”培養工程;邱伯聰老師的論文獲全國創新教育科研研究會一等獎;2009年賴桂鍵同學獲廣東省生物競賽一等獎;2010年羅華盛同學獲廣東省生物競賽一等獎等。
2015年高三參加廣州市“一模”、“二模”成績領跑同類生源組6組學校,部分學科達到或超過第4組的平均分。
2015年高三“一模“全廣州市各學科平均分
廣州市各生源組
語文
文數
理數
英語
文綜
理綜
4組
86.7
73.3
77.7
69.1
161.5
156.6
5組
83.3
66.6
72.8
61.5
149.2
144.6
6組
77.4
50.9
56.8
50.5
129
117.4
派潭中學(屬6組)
80.2
66.18
78.10
58.17
161.58
154.85
2015年高三“二模“全廣州市各學科平均分
廣州市各生源組
語文
文數
理數
英語
文綜
理綜
4組
90.6
78.3
73.4
75.8
169.9
166
5組
86.1
67.1
61.9
65.8
152.8
140
6組
80.4
53.9
52.1
56.1
134.8
117.9
派潭中學(屬6組)
89.7
70.2
74.4
60.8
163.6
153.4

辦學特色

學校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建構具有學校辦學特色的課程體系,盤活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挖掘校友或地方教育資源特別是注重在有關學習領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將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小科技發明製作、興趣特長小組、社團及各種主題日等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努力創建“德能兼修、體藝見長”的辦學特色,研究並實施“四讀、三練、二本、一反思” 的教與學的實踐。“四讀”就是“早讀、晚讀、課前讀、開口讀”;“三練”就是“午練、晚練、周練”;“二本”就是‘“積累本、錯題本”;“一反思”就是“學習反思”。學生在這種規範中得以長足的進步,並奠定了在比拼日益激烈的升學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堅實基礎。派潭中學被市委市府新規劃為純高中的精品學校。展望未來,派中人將再接再厲,為實現學校 “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塑業務精良的教師,育素質全面的學生”辦學目標而不懈努力;肩負使命,派潭中學將繼往開來,以昂揚的精神風貌邁入新的發展里程,再振“紅旗學校”的雄風,依託人事制度改革為推動力,以提升實施新課改和教育科研水平為抓手,在優質教育的行列中,竭盡全力,把學校辦成增城北部一顆璀璨炫目的教育明珠!
增城市派潭中學
增城市派潭中學

往年分數線

第二批

年份錄取類別招生區域最低分數最低分數末位同分序號末位考生志願末位考生分數末位考生分數同分序號外區最低分數外區最低分數同分序號最大志願號
2015
戶籍生
增城區
490
167
1
490
167
--
--
--
2015
借讀生
增城區
543
151
2
560
101
--
--
--
2014
戶籍生
增城區
490
171
3
490
144
--
--
--
借讀生
增城區
500
103
1
500
103
--
--
--
2013
公費
增城區
490
159
2
523
100
--
--
--
2012
公費
增城區
480
203
2
509
205
--
--
--
2011
公費
增城區
542
214
1
542
214
--
--
--

第三批

年份錄取類別招生區域最低分數最低分數末位同分序號末位考生志願末位考生分數末位考生分數同分序號外區最低分數外區最低分數同分序號最大志願號
2015
戶籍生
增城區
481
141
1
481
141
--
--
--
2015
借讀生
增城區
593
226
1
593
226
--
--
--
2014
借讀生
增城區
545
156
1
545
156
--
--
--
戶籍生
增城區
480
86
1
480
86
--
--
--
2012
公費
增城區
492
78
1
492
78
--
--
--
擇校
增城區
487
89
2
487
89
--
--
--
2011
公費
增城區
510
152
1
510
152
--
--
--
擇校
增城區
492
131
2
492
131
--
--
--
備註:
1.“最低分數末位同分序號”是指向該院校投檔考生最低分數的同分最大排位序號;
2.“老三區”包括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
3.“七區”包括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蘿崗區;
4.“八區”包括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蘿崗區、南沙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