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頭青雲橋

塱頭青雲橋

塱頭青雲橋又名玉帶橋,位於廣州市花都區塱頭村東側,橫跨鯉魚涌。始建於明正德丁卯年(150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塱頭青雲橋
  • 地理位置:廣州市花都區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AAA
塱頭青雲橋又名玉帶橋,位於塱頭村東側,橫跨鯉魚涌。花縣舊有“茶塘廟,塱頭橋”之說,其中“塱頭橋”即指該橋。南北向,為當地交通要道。始建於明正德丁卯年(1507年),由該村鄉賢黃皞捐資修建。清道光五年(1825年)重修,光緒十九年(1893年)再次重修。
青雲橋原為紅砂岩石橋,清代重修時改用花崗岩砌築。橋面兩側有石欄桿,兩端有十餘級石階。橋西側嵌一石匾,陰刻“青雲”兩字,筆力蒼勁,據傳為黃皞手書。上款刻“前明鄉賢櫟坡公建”,下款刻“光緒癸巳(1893年)闔鄉重修”。長20.9米、闊4米、高4.7米。兩孔,每孔以20塊花崗岩砌成,呈拱形。橋身基本完整。1958年橋面改作渡槽。
據民國《花縣誌》載:“前明黃皞,號櫟坡。朗頭鄉人,仕正德朝,當時士民有鐵漢吏之目。忤劉瑾,放歸故里。因於村左建青雲橋,以便行人。越年,官滇南參政。五子一婿相繼科第。術者謂,橋之形勝也。”

道光五年(1825年)青雲橋重修竣工之日,文人雅士遠道來游,拜鐵漢公圖像。當時有名士利普、陳驥、龔廷焯、陳禮庸、黃龍潭等以“重修青雲橋”為題賦詩,勒石留紀。碑石已毀,但詩文均刊於民國《花縣誌》,其中花山新和村文人利普有詩云:
丫山之麓橫潭西,長虹宛水橫天梯。淋漓大署青雲題,往來道周相攀擠。此橋借問緣誰置?父老爭傳鐵漢吏。京華供職廿餘年,為忤權奸官遂棄。掛冠林下雖食窮,利物濟人猶此衷。割雞豈礙牛刀試,不忍病涉旋鳩工。三百年來石樑折,後人重踵前人轍。江水泱泱清且長,想見高風與亮節。有雲此橋尚形勝,建之明年起參政。滿門簪笏遞延綿,皆視此橋作福命。公之高明古所無,用行舍藏忘榮枯。患得患失事游謬,而謂賢者為之乎?因之遇物覘負抱,小小設施皆大道。君不見白公水閘樊公渠,前賢豈為邀福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