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米巴拉金斯克

塞米巴拉金斯克

哈薩克斯坦東北部城市,塞米巴拉金斯克州首府。在額爾齊斯河畔。人口31.7萬 (1985)。1718年建為要塞。因河水泛濫,城址於1778年向上游遷移18公里。鐵路樞紐;河港。重要的肉類加工中心,並有製鞋、精梳毛呢、羊毛加工、針織等輕工業及水泥、電纜、船舶修造廠等。設有高等學校和博物館等。哈薩克斯坦獨立後,該市改名為塞米伊。該市附近曾是前蘇聯的核試驗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塞米巴拉金斯克
  • 外文名稱:Semipalatinsk
  • 行政區類別:首府
  • 所屬地區:哈薩克斯坦
  • 地理位置:哈薩克斯坦東北部
  • 人口:31.7萬 (1985)
核試驗場,真人實驗後果,核試驗場由來,

核試驗場

1947年,原蘇聯軍隊將這座城市西南一片1.85萬平方公里的草原劃出並實施了森嚴的軍事戒備。
原蘇聯核武器試驗的指揮中心――“塞米巴拉金斯克多角區”秘密建立了,它在核試驗區域的代號為“塞米巴拉金斯克-21”。地圖上沒有這個“多角區”的標記,不過它給當地的人們留下的痕跡卻永遠無法去除。
在“多角區”深處的戴格倫山,試驗中心曾進行過近200次的地下實驗。直到今天,山下還埋有大量放射性核元素--。1949年8月28日,蘇聯在“多角區”爆炸了第一顆試驗性核子彈,爆破點距地面僅30多米。而距離爆破點50公里處的村子多隆竟毫無保護措施,當地800名村民都受到了致命的輻射。當晚的大風又將原子塵帶到了500公里外。這種危害特別巨大的核試驗方式直到1963年才被禁止。
村民博拉特1949年時還是個孩子,和許多孩子一樣,他跑出去看了第一次核爆炸。博拉特說,“每次(核試驗)前一天,當兵的就來告訴我們把瓷器收起來,別開烤爐。因為爆炸會把爐門炸飛,把房子燒著。但他們從沒告訴我們,在地里幹活就更不安全了,也沒說這齣的牛奶和肉吃了就會生病。他們也沒說很多人會瞎眼,很多人渾身疼怎么也治不好。我們村嫁出的女兒們離婚了,因為她們生不出孩子來。孩子們好多都是傻子,不少年輕人都自殺了。”

真人實驗後果

俄羅斯《真理報》解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1956年9月10日,在蘇聯山米佩拉丁斯克核試驗場,數百名蘇聯士兵和軍官曾被置於一個駭人聽聞的核試驗之中。這支部隊從直升機上跳傘,直接降落在被核彈烤焦的土地上,那裡的空氣中瀰漫著死神的氣息。這些傘兵沒防護服,只穿著普通的軍服。給他們的命令上寫著:“抵禦敵軍攻擊,直到大部隊到達。”軍隊高層希望知道,這支部隊在接受了致命的輻射之前,到底能夠堅持多久;真正發生核攻擊時,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專家認為,這支部隊中的一些人接受了至少有50倫琴的輻射。這個劑量相當於一個人在一年的時間內能夠忍受的輻射劑量。這支部隊中的大多數人無疑都死於輻射損傷。所有與這次演習有關的記錄資料都被視為機密檔案,參與演習的人都受命簽署一份保密協定,在其後的25年間不得透露有關信息。一些檔案已經被銷毀了。
此前,1954年9月14日,蘇軍曾在奧倫堡州托茨基靶場舉行代號"雪花″的第一次核戰演習,一架圖-4轟炸機從高空投放下一枚40000當量的炸彈。在地下核掩體內指揮的馬歇爾·格爾基科夫是這次爆炸的目擊者,格爾基科夫在二戰期間曾是史達林手下的高級軍官。格爾基科夫下令600輛坦克,600輛裝甲車及320架飛機朝炸彈震源出動,布置成勢,模擬一場核戰爭。
此次試驗的目標是檢驗核戰爭爆發時,士兵的作戰能力與軍事武器的性能。成百上千的家養牲畜也在此次爆炸有效殺傷區內。試驗中產生的強烈核輻射,比起1945年美國投放在日本廣島的核子彈核輻射來,還強了兩倍。軍人們穿的內衣被告知是防核輻射的。演習之後,軍人和當地居民都沒有接受過身體檢查。當地醫院從1954年~1980年期間的病例記錄已無法獲得,懷疑是被有意銷毀了。

核試驗場由來

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Semipalatinsk Nuclear Test Site)是前蘇聯最主要的核試驗場,建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
該試驗場位於原蘇聯哈薩克斯坦東北部,北緯50°、東經80°,距塞米巴拉金斯克市約150公里。整個場區大體可分為三個獨立的試驗區,即東部試驗區、中央試驗區和西部試驗區。其中,中央試驗區使用次數最多。該區位於山區,最高山峰為海拔1000米。西部試驗區為廣闊的草原。東部試驗區有湖泊與沼澤。
1963年以前,前蘇聯在該試驗場進行過當量100萬噸以下的大氣層核試驗和少量地下核試驗;1964年後,除少數大當量地下核試驗在新地島核試驗場進行外,大部分地下核試驗是在此處進行的。1989年,前蘇聯在該試驗場進行最後一次試驗時,由於核泄漏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放射性污染,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對。在此壓力下,蘇聯決定關閉這一試驗場。蘇聯在這裡共進行了456次核試驗,其中340次為地下核試驗,116次為大氣層核試驗。蘇聯解體後,該試驗場歸哈薩克斯坦所有。
名城塞米巴拉金斯克改名
名城“塞米巴拉金斯克”改名為“謝梅”
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2007年6月21日簽署了一項總統令,將世界聞名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市改名為“謝梅”,總統令自簽署之日起即刻生效。納扎爾巴耶夫在解釋改名的原因時指出,現有的名稱“塞米巴拉金斯克”很容易引起人們對核試驗場的負面聯想,這會嚇跑外國投資者。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是前蘇聯最主要的核試驗場,蘇聯解體後歸哈薩克斯坦所有。該試驗場距塞米巴拉金斯克市約150公里。1989年,蘇聯在該試驗場進行最後一次試驗時,由於核泄漏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放射性污染,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對。
試驗落下灰的遠後效應
塞米巴拉金斯克試驗場(STS)位於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東北部,面積約18 500平方公里。1949年8月29日,前蘇聯在這裡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核子彈,此後,又進行了115次大氣層核試驗和340次地下核試驗,占前蘇聯所有核試驗總數(715次)的63.8%。
截止到1989年10月,在這裡完成的核試驗總TNT當量為1742萬噸,其中大氣層核試驗為658萬噸。受核試驗落下灰影響的地區大致上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哈薩克斯坦境內位於試驗場周邊的地區,另一部分是俄羅斯聯邦的阿爾泰地區。試驗場的東北部有一個叫Dolon的村莊,1949年首次核試驗時,距爆心約120 km,雖然該次核爆炸的當量並不是很大(2.2萬噸),但是由於當天的風向和下雨,核爆炸煙雲經過此村莊,造成嚴重的放射性污染。
試驗場停止核試驗20周年
位於哈薩克斯坦東部的謝梅市(原名:塞米巴拉金斯克市)29日舉行民眾集會,紀念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停止核試驗20周年。 參加集會的民眾紛紛向核試驗受害者紀念碑敬獻鮮花,並祈禱世界和平、國家繁榮、人民幸福。 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是前蘇聯最大的核試驗場。1949年至1989年的40年間,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共進行了大概500多次核試驗。受此影響,哈薩克斯坦核污染區域達到30萬平方公里,約有上百萬人受到核輻射危害。 1991年8月29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簽署命令,關閉了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他還呼籲國際社會簽署新的、更為廣泛的核不擴散條約,建立新的核不擴散機制。2009年6月,納扎爾巴耶夫建議聯合國將8月29日定為國際拒絕核武器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