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維安尼兄弟(塔維亞尼兄弟)

塔維安尼兄弟

塔維亞尼兄弟一般指本詞條

義大利導演,同胞兄弟。二人在思想傾向和藝術創作上一致,故而長期合作拍片。他們都在比薩大學讀書,在校常以電影俱樂部的組織者和電影評論員的身份參加電影活動。1954~1959 年二人合拍了關於義大利抵抗運動的紀錄片。1962年首次與V.奧爾西尼合作導演了《一個將被燒死的人》,該片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獎。1977年,導演的《一家之主的父親》在坎城電影節獲大獎,同時獲國際影評聯合會獎。1981年導演的《聖洛倫索之夜》又在坎城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此外,他們導演的影片還有《不法婚姻》,《在天蠍座標記下》,《草地》,《混亂》和《你好,巴比倫!》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維亞尼兄弟
  • 國籍:義大利
  • 職業:導演
  • 畢業院校:比薩大學
  • 經紀公司:比薩和羅馬組織電影俱樂部
  • 代表作品:《聖米尼阿托:44年7月》
  • 主要成就:獲國際影評聯合會獎
  • 創作開始於:比薩和羅馬組織電影俱樂部
生平簡介,創作軌跡,導演作品年表,

生平簡介

塔維亞尼兄弟,分別生於1929年9月20日維托里奧和1931年11月8日保羅。在大學期間,他們學的分別是法律和藝術,他們的創作活動開始於在比薩和羅馬組織電影俱樂部。1954年-1959年拍攝了幾部小型紀錄片,其中包括反映義大利抵抗運動的影片《聖米尼阿托:44年7月》(1954)。與他人合寫了紀錄片《義大利不是富國》(1960)的腳本。
1962年與導演瓦·奧爾西尼合作執導了《一個將被燒死的人》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獎,這是一部粗糙的紀實風格影片,該片由於表現了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而成為奠定義大利“政治電影”流派基礎的首批作品之一。
塔維亞尼兄弟的另一部影片《違法婚姻》(1964)被他們自己稱為“小小片”,影片由8個以離奇可笑的線索連綴起來的片斷組成,其中提出了義大利的離婚問題。幾年之後,在塔維亞尼兄弟獨立拍攝的影片《顛覆者》(1967)中,顯示了兩位導演拍攝左派政治電影的雄心壯志。影片通過對意共左派領袖陶里亞蒂死後四個左派成員的不同命運,反映了60年代義大利左派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探索的艱難而充滿矛盾的現實。“《顛覆者》是一個資產階級國家共產黨左派進行自我批判的最有趣的文獻之一”。
1969年,他們執導了影片《天蠍星座》,在這部寓言形式的影片中,導演們描述了一群驚慌於火山爆發而試圖在異域建立新社會的島上居民。這個年代模糊語焉不詳的故事運用複雜的形象化結構和直接的政治現實素材,為觀眾展示了一副陰暗的圖景。
塔維亞尼兄弟進一步的創作在許多方面體現了義大利左翼激進運動的產生、發展和衰落。1971年、1974年和1979年,他們分別執導了最講究形式和視覺美感的《聖·米凱萊有一隻公雞》、反映義大利革命後復辟歷史《阿隆桑芳》以及一部《林中草地》。
1977年他們為義大利電視台執導了影片《我父我主》,影片根據長篇小說《我父我主,牧童的教育》改編,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和國際影評人聯合會獎。影片以集錦片的形式描述了一個撒丁島的牧童二十年的成長經歷,反映了當時義大利社會父與子、貧與富、新與舊、工業文明與民族傳統之間的衝突。
1984年,他們執導了影片《卡奧斯》,這又是一部寓言式的集錦片,講述了西西里地區的若干民間故事。影片根據義大利著名小說家皮蘭德婁描寫故鄉的幾個短篇小說改編而成,影片的片名在義大利語中有雜亂無章的意思,但同時又是皮蘭德婁的家鄉的村名。影片根據五篇小說重新做了敘事性的抒情和諷喻隱喻性的構想,組成了影片的序幕、情節和尾聲。這些小說是:《米德扎羅的大烏鴉》、《另一個兒子》、《月光症》、《瓦罐》和《安魂曲》。《和母親的談話》作為影片的結尾和高潮,是由導演根據自己的故事拍攝的。這些風格、體裁特點各不相同的小說組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這個雜處而融一的矛盾整體,正是通過多樣性的語言形式、風格、體裁給兩位導演開拓了統一與總的人道主義思想的自由敘事道路。
1987年,兩位導演將他們對於電影的熱愛和對民族傳統的熱愛融合到影片《早安,巴比倫》中,描述了一對義大利建築家族中的兄弟在世紀之初的好萊塢的一段經歷。影片充滿詩意的美和對歐洲藝術傳統的驕傲。
進入90年代,這對導演兄弟又拍攝了《夜間的太陽》、《花月》、《你在笑》等作品,影片延續了以往作品的風格特點和藝術水準。
我父我主我父我主
這一對義大利著名的“左派”導演兄弟,分別生於1929年9月20日和1931年11月8日。在大學期間,他們學的分別是法律和藝術,他們的創作活動開始於在比薩和羅馬組織電影俱樂部。1954年——1959年拍攝了幾部小型紀錄片,其中包括反映義大利抵抗運動的影片《聖米尼阿托:44年7月》(1954)。與他人合寫了紀錄片《義大利不是富國》(1960)的腳本。
1962年與導演瓦·奧爾西尼合作執導了《應該消滅掉的人》(一個將被燒死的人)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獎,該片描述一個年輕的西西里農民,離鄉多年重回故里,他讓農民進行土改,獲得了權力,又為採石場工人謀得利益,並在與黑手黨和政治上的營私舞弊現象作鬥爭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政治覺悟,但最後卻被歹徒殺害。這是一部粗糙的紀實風格影片,該片由於表現了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而成為奠定義大利“政治電影”流派基礎的首批作品之一。
塔維亞尼兄弟的另一部影片《違法婚姻》(1964)被他們自己稱為“小小片”,影片由8個以離奇可笑的線索連綴起來的片斷組成,其中提出了義大利的離婚問題。幾年之後,在塔維亞尼兄弟獨立拍攝的影片《顛覆者》(1967)中,顯示了兩位導演拍攝左派政治電影的雄心壯志。影片通過對意共左派領袖陶里亞蒂死後四個左派成員的不同命運,反映了60年代義大利左派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探索的艱難而充滿矛盾的現實。“《顛覆者》是一個資產階級國家共產黨左派進行自我批判的最有趣的文獻之一”
1969年,他們執導了影片《天蠍星座》,在這部寓言形式的影片中,導演們描述了一群驚慌於火山爆發而試圖在異域建立新社會的島上居民。這個年代模糊語焉不詳的故事運用複雜的形象化結構和直接的政治現實素材,為觀眾展示了一副陰暗的圖景。
塔維亞尼兄弟進一步的創作在許多方面體現了義大利左翼激進運動的產生、發展和衰落。1971年、1974年和1979年,他們分別執導了最講究形式和視覺美感的《聖·米凱萊有過一隻公雞》、反映義大利革命後復辟歷史《阿隆桑芳》以及一部《林中草地》。
1977年他們為義大利電視台執導了影片《我父我主》,影片根據長篇小說《我父我主,牧童的教育》改編,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和國際影評人聯合會獎。影片以集錦片的形式描述了一個撒丁島的牧童二十年的成長經歷,反映了當時義大利社會父與子、貧與富、新與舊、工業文明與民族傳統之間的衝突。1982年導演了反法西斯影片《聖洛倫索之夜》,重新把題材轉向義大利抵抗運動。1984年,他們執導了影片《卡奧斯》,這又是一部寓言式的集錦片,講述了西西里地區的若干民間故事。影片根據義大利著名小說家皮蘭德婁描寫故鄉的幾個短篇小說改編而成,影片的片名在義大利語中由雜亂無章的意思,但同時又是皮蘭德婁的家鄉的村名。影片根據五篇小說重新做了敘事性的抒情和諷喻隱喻性的構想,組成了影片的序幕、情節和尾聲。這些小說是:《米德扎羅的大烏鴉》、《另一個兒子》、《月光症》、《瓦罐》和《安魂曲》。《和母親的談話》最為影片的結尾和高潮,是由導演根據自己的故事拍攝的。這些風格、體裁特點各不相同的小說組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這個雜處而融一的矛盾整體,正是通過多樣性的語言形式、風格、體裁給兩位導演開拓了統一與總的人道主義思想的自由敘事道路。
1987年,兩位導演將他們對於電影的熱愛和對民族傳統的熱愛融合到影片《早安,巴比倫》中,描述了一對義大利建築家族中的兄弟在世紀之初的好萊塢的一段經歷。影片充滿詩意的美和對歐洲藝術傳統的驕傲。
進入90年代,這對導演兄弟又拍攝了《夜間的太陽》、《野花》、《你笑》等作品,影片延續了以往作品的風格特點和藝術水準。

創作軌跡

分別出生於1929和1931年的保羅和維托里奧·塔維亞尼兄弟,從年紀上講,基本上正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繼承者所應有的出生年月,他們以後的創作軌跡也是“新現實主我父 我主義”繼承者們發展方向的一個代表。
早安,巴比倫早安,巴比倫
二十世紀前十年出生的德·西卡、羅塞里尼、柴伐蒂尼和維斯康蒂,是“新現實主義”最初的奠基人和旗手,而他們各自的後期作品分別帶出宗教和沒落貴族氣質,也十分符合他們的年紀和電影經歷。而稍晚出生的德·桑蒂斯、羅西等人,也是“新現實主義”的中間人物,並多年保持著自己近乎固定的創作風格和軌跡,恐怕這也和“新現實主義”在他們成熟年代中所占的位置有著很大關係。同樣生於第二個十年的費里尼和安東尼奧尼,卻是在短暫的“新現實主義”風格後很快進入現代電影的大師行列,開創另一派風格。而再後來的一些導演,如40年前後出生的貝爾托魯奇,就已經把來自“新現實主義”的影響幾乎不露痕跡地融入自己特有的現代或者“後現代”風格之中。
早安,巴比倫 “新現實主義”,雖然對義大利電影和世界電影有著無窮深遠的影響,但從嚴格的意義上說,在義大利電影史上卻只有短短五六年時間。“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特點是:關注現實,大多以普通人生活的真實事件為題材,實景拍攝、非職業演員演出,電影語言簡練樸實,追求精確和真實,風格冷靜嚴峻,甚至很大程度上在追求一種“禁慾主義”的真實美感。“新現實主義”在高潮之後很快成為一種影響深遠的歷史,很多新興的電影風格和流派,都可以從“新現實主義”運動中找到根源。政治電影、宗教電影、民族電影、粉紅現實主義電影,等等等等,都可以找到來自“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影響,各種現代派電影風格也從中得以誕生。像“新現實主義”經典作品《偷腳踏車的人》中,這個偷車的個體的人,已經不再是社會關注的重點了,而這個人的內心:為什麼偷,偷了之前之後怎么想,就成了最需要關注的。
所以“新現實主義”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按照安東尼奧尼的說法,“成了一種心理上的寫實主義”。隨著創作出發點的變化,電影的形式也相應著做出變化,形式服務於內容,例如很多內心表現的情節,就直接導致了非職業演員的逐漸退出;而得到報導的真實事件也遠遠不能承載編導更深層次的思考和發揮,“作者”對於自己電影中的“生活”“參與”得越來越多,現代電影就在“新現實主義”的態度和立場的基礎上,逐漸誕生。
塔維亞尼兄弟,50年代中期才開始電影生涯(那一年費里尼已經拍出了自己的成名作《大路》),其時“新現實主義”作為電影歷史運動,已經逐漸退出——至少是開始逐漸退出義大利影壇。而塔維亞尼兄弟的50年代作品也大多只是短小的紀錄片工作,他們真正的劇情片創作開始於60年代初,此時法國的“新浪潮”運動已經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批代表作,“新現實主義”已經徹底成為一個電影史上的歷史事件。塔維亞尼兄弟與瓦·奧爾西尼合作編導的《一個將被燒死的人》,雖然現實主義色彩很重,題材也是來自社會現實,但和正統的“新現實主義”風格還有一些明顯的區別。而到了1967年他們的第三部劇情片作品《顛覆者》,完全是對於意共領袖陶里亞諾死後共產主義事業的深刻反思,與狹義的“新現實主義”電影的關聯已經越來越遠,而成為義大利“政治電影”的代表作品之一。
七、八十年代,歐洲恐怖主義、歷史悲觀主義盛行。義大利也由戰後悲慘的社會狀況迅速發展為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社會形態迅速發生變化,近代文明甚至是古代文明被現代文明迅速吞噬。社會階層中,小資產階級迅速崛起,從而引發精神狀態的空虛幻滅,費里尼、安東尼奧尼、費雷里等人表現這種空虛幻滅狀態的作品興起。資產階級世界和意識出現了斷裂和危機,其結果就是資產階級世界中人們精神狀態的異化,很多知識分子開始努力尋找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根源來試圖消除這種精神世界的異化,從而出現了所謂的義大利“民族電影”。
70年代,塔維亞尼兄弟以他們的代表作品《我父我主》,脫離了純粹意義上的政治電影,而進入“民族現實主義”的領域。影片以現實主義手法描述了農牧文明與現代文明的衝突、父與子兩代人的衝突,帶著強烈的民族自省意識和隱喻風格。儘管影片現實主義色彩濃厚,但追求形式美感,同時也表明了塔維亞尼兄弟對於“集錦片”形式的喜愛和熟練。80年代,塔維亞尼兄弟的代表作品《卡奧斯》,是根據義大利著名小說家皮蘭德婁的小說集拍攝的西西里寓言故事集錦片,也是塔維亞尼兄弟“民族現實主義”電影的代表作品。
進入90年代,消費主義統治一切,歷史意義和人的價值被消解到最低,人們在無所適從中被捲入無意義的消費時刻,一系列這樣的消費時刻組成了人的一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被歸結為一系列的消費時刻。塔維亞尼兄弟可能就是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所以在他們90年代的作品中,似乎都帶著一種近乎無可奈何的悲觀氛圍,而作品流露出的徘徊遲疑和曖昧不清也成了他們作品的致命傷。

導演作品年表

你笑 Tu ridi (1998) ... aka You Laugh (1998)
選擇的親密關係 Affinità elettive,Le (1996) ... aka Elective Affinities,The (1996)
野花 Fiorile (1993)... aka Wild Flower (1993)
夜間的太陽 Sole anche di notte,Il (1990)... aka Night Sun (1990) ... aka Sunshine Even by Night (1990)
早安,巴比倫 Good Morning,Babylon (1987)... aka Good morning Babilonia (1988) (Italy)
卡奧斯 Kaos (1984)... aka Chaos (1984) (USA)
聖洛倫索之夜 Notte di San Lorenzo,La (1982)... aka Night of San Lorenzo,The (1982)... aka Night of the Shooting Stars (1982)
林中草地 Prato,Il (1979)... aka Meadow,The (1979)
我父我主 Padre padrone (1977)... aka Father and Master (1977)... aka My Father My Master (1977)
阿隆桑芳 Allonsanfan (1973)
聖·米凱萊有過一隻公雞 San Michele aveva un gallo (1972)... aka St. Michael Had a Rooster (1972)
天蠍星座 Sotto il segno dello scorpione (1969)... aka Under the Sign of Scorpio (1969)
顛覆者 Sovversivi,I (1967)... aka Subversives,The (1967)
違法婚姻 Fuorilegge del matrimonio,I (1963)
應該消滅掉的人(一個將被燒死的人) Uomo da bruciare,Un (1962)... aka Man for Burning,A (1962)
聖米尼阿托:44年7月 San Miniato,luglio '44 (195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