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潭村

塔潭村

塔潭村約建立於明朝洪武年間,至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塔潭村東鄰“全國駐軍最多的鄉鎮”——福建省龍海市程溪鎮,西接國家4A級旅遊區福建省平和縣三平風景區,北靠龍海市獅頭山,南俯龍海市侍者公嶺,境內最高山峰“太公尾山”——海拔731米,平均海拔500多米,系龍海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17個示範村之一。

全村總面積約31平方公里,占程溪鎮總面積(247.3平方公里)的八分之一強。1949年全村總人口約1612人,總戶數300多戶,2005年全村常住人口約3714人,總戶數889戶,戶均4.18人。2005年塔潭村戶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僅2251美元,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相對國內的廈門、深圳等經濟特區來講,確實較為落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潭村
  • 總面積:31平方公里
  • 總戶數:889戶
  • 戶均:4.18人
經濟概況,建制沿革,歷史文化,自然資源,民間傳說,文物古蹟,鄉賢名宦,歐陽火炎,馬某蔣,馬金雲,陳和來,歐陽永金,歐陽元生,

經濟概況

國家“十二五”規劃至國家“十三五”規劃期間(2011—2020年),塔潭村擬在境內的山邊自然村另外建設一個社會主義新農村,整體搬遷至山邊自然村的塔潭籍人口將高達3400人以上,外遷總戶數將超過800戶,即實際外遷入住率必須達到91%以上,為的是讓97%的塔潭人都能夠多上好日子!
八十年代以前,塔潭村一直是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等32個國家的海外華僑、華人和漳州、廈門、泉州等地區以及香港、澳門、台灣等境外香客,前往於2006年春節晉升為國家4A級旅遊區的福建省平和縣三平風景區尋根謁祖、攬幽探勝與宗教朝聖的必經之路。
目前,塔潭村到程溪鎮的水泥公路已經基本建成。
未來幾年裡,塔潭村將全面完成塔潭村到平和縣三平村的水泥路建設任務,並大力扶持環境保護業與旅遊觀光業等國民支柱大宗產業的和諧與快速發展!未來塔潭村的旅遊觀光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至少要占全村國內生產總值的20%以上。

建制沿革

塔潭村原隸屬福建省南靖縣,公元1957年2月17日經“龍溪專署”決定,析南靖縣程溪區的內雲、白雲、程溪、塔潭、粗坑、人家、官園、洋奎等8個行政村,計3380戶,16017人,劃歸今龍海市管轄。

歷史文化

據悉,塔潭村舊志曾云:“塔潭,原社會號:寶潭”。最早提及與塔潭村有關的歷史文獻記載,要屬《三平寺》與《三平祖師公傳奇》。這些材料充分地證明了:塔潭村早在中唐“安史之亂”後的三平楊義中時代(公元845年)就已經存在(*),比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歐陽百富的那套“開塔論”,早了527年。在今天的塔潭村所有常住人口當中,約有75%的人口姓歐陽,自稱系唐國子監四門助教歐陽詹的族裔。曾有後學嘗試著改詩曰:“此地閩人昔故鄉,開塔發跡古流芳。桑田滄海驚丕變,今日寶潭多姓歐!”
備註:(*)該傳說未被相關考古證據所證實,因為如果該塔潭村在公元845年的時候就已經存在的話,村中必然會生活著一定數量的居民,或者村中必然會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唐代墓葬與唐代古建築物這兩個重要的文物遺址。就算唐代中期塔潭總人口只有20人,或者唐代中期塔潭總戶數只有5戶,根據“一般平民死後一般只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土製墓葬(穴)地址”的常用道理,那么,在該村境內外至少存在著不少於20座唐代中期塔潭籍平民墓葬。但是,考古人員在該村境內外的任何一個地點,至今“依舊”未發現有任何一座墓葬屬於唐代中期塔潭平民的。因此,與塔潭有關的傳說——《男拌女裝真和尚》,完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純屬憑空杜撰。然而,政協平和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卻單方面在其專門的地方志《三平寺》(1995年12月30日編撰)里,記下了諸如《男拌女裝真和尚》這樣的故事情節。這一故事情節極力美化三坪“祖師公”那副“懲惡揚善,為民造福,有口皆碑”幾乎是完(聖)人的良好門風形象,對於塔潭當地少數原住民族,則是祖祖輩輩地進行惡意的攻擊,口耳相傳地進行變相的醜化。此故事情節顯然帶有片面、錯誤的極端民族主義色彩,難免會讓人衍生出另外一系列的“匪夷所思”。

自然資源

塔潭村主要經濟作物有毛竹、麻竹、麻筍、春筍、冬筍、“漳州蘆柑”、“平和官溪蜜柚”、“深柏仔”、“杉仔”與“雜插仔”等,另外,還有長度分別為1.0米、2.0米、3.0米等不同規格的腳踏板(現代建築物內外牆裝修專用配套竹製材料)、竹椅、竹籮筐、竹掃帚、竹涼蓆(已停產)等毛竹原木的外圍環保產品。

民間傳說

《男拌女裝真和尚》節選
義中大師懲惡揚善,為民造福,有口皆碑。至今,三平還傳頌著義中大師男拌女裝假扮新娘制服毛人的故事。
唐武宗會昌年間,義中大師初次進三平山。有一天,正值年關歲末,義中大師來到一個叫塔潭(1)的小山村,只見村里男女老少個個愁眉苦臉,有幾個婦人悲戚抽泣,好像大禍臨頭。
原來,附近山上住著一大群毛人,經常下山騷擾搶掠。每年除夕,還要村里送一位年輕姑娘上山給頭領享用,否則小山村必遭其害。
聽罷村人哭訴,義中大師怒火中燒。他原是個有血性的漢子,練就一身本領,敢於見義勇為,他所遵從的南禪宗旨是:懲惡揚善,除暴安良,而不是隱惡揚善。他勸惡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平時連一隻螞蟻也不敢踩死的人。他讓那位將要被送上山的姑娘暫時躲到別處去,自己穿上新娘的衣服,坐在閨房裡靜候毛人的到來。
天黑後,果然有一大幫毛人吹吹打打來到村里,把新娘扶進花轎抬走了。
轎子離開塔潭村,走上九層岩。九層岩是三段斜坡,三段陡坡,越走越險,越走越高,從三腳望山巔,好像是“孩子上天”,人影只有寸身高。
一路上,義中大師暗中作法,把抬驕的毛人壓得嗤牙咧嘴,叫苦連天。毛人們跌跌撞撞,直到半夜三更,才好不容易把花轎抬到“毛氏洞”門口。
正等得焦躁不安的頭領見花轎到來,喜孜孜地伸出大毛手,就到花轎里亂摸。冷不防,頭領的毛手被人使勁抓住。頓時,頭領全身發麻,痛得“哎呦”一聲,癱倒在花轎前。
頭領一看,“新娘”竟是一位老和尚,氣得哇哇亂叫,毛人們轟然圍了上來。只見義中大師不慌不忙,左避右閃,毛人們東撲西撞,個個弄得精疲力竭,鼻青臉腫,而大師卻安然無恙,毛人們只好跪在地上求饒。
毛人們知曉了義中大師非等閒之輩,從此改惡從善,規規矩矩,不再危害村民。
備註:(1)文中的塔潭,即今福建省龍海市程溪鎮塔潭行政村塔潭社。

文物古蹟

唐代文物——曹岩寺遺址
唐曹岩寺遺址是平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龍海市塔潭村“釀酒桶”與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文峰鎮前埔村“兩縣三制”交界處的深山密林當中,距平和縣三坪寺約5公里。從前埔村的村部往東南方向出發上山,有條石磴道,共3600個台階。有興趣的遊客可以數一數,唐代著名文物曹岩寺遺址就在此山中。
曹岩寺始建於唐寶曆三年(827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是平和有史記載以來最古老的佛教寺廟,比三坪寺還早38年建造。據舊縣誌載,寺廟的開山始祖是廣惠禪師。民間傳說,廣慧是廣濟(即三平祖師)的師兄,但此說於史無證,只好姑妄聽之。
相傳遠唐時期,三平一帶為畲族、土蓍人所居住。廣慧禪師雲遊至此傳誦佛經,為教化先民,在一個地貌似蛇頭的山麓建造一座寺廟,取名為“曹岩寺”。
曹岩寺毀於清朝末年,廟貌巍峨,規模宏偉壯觀。該寺原有三進,面闊32米,三進基礎依次高3米,現遺址周圍還殘存有大量的圓石柱、石墩、石條等。其中,當年則悟大和尚沐浴的石槽完好無損,該石槽長1.76米,寬0.48米,高0.7米,並留有溢水槽。曹岩寺建築風格獨特之處是第三進殿堂的後牆為層夾牆,兩牆之間留有0.64米寬的通道。據傳說是明清時期,該寺主持和尚所修造的,現夾牆尚存有2.1米高的殘牆斷壁。遺址西南路口及東南山溝,鐫有6組石刻,楷字,字均盈尺,字跡清晰。從這些殘垣斷柱,我們可以想見昔日曹岩寺的繁華。1986年由漳州信士朱黎水先生在第三殿遺址上修建了一座寺廟。
曹岩寺遺址周圍主要有三座大山。第一座大山位於曹岩寺西南方向1.5公里處,叫:“獅子峰”,原名:“獅頭大山” ,塔潭當地一律叫做:“釀酒桶”,是三平風景區內的主峰,海拔903.6米,山體裸露,巍峨挺拔,壁立千仞、氣勢磅礴,形似獅頭;山脈蜿蜓,形態似獅身、獅尾,遠眺如一頭巨獅,活靈活現,生機勃勃。登峰頂、居高臨下,有一覽眾山小之感,極目群峰,有“雄獅高聳天無邊,山登絕頂我為峰”的意境。第二座大山位於獅子峰北面、曹岩寺正南方向大約0.5公里處,叫:“曹岩峰”,海拔737.5米。曹岩峰挺拔奇秀,山之北側怪石簇擁,主要石景有忘歸石、出米石、壽字石、濟公帽石、“枷欏深處”、風動石、“石燭”等等。生長著原始次生林植被,鬱鬱蔥蔥,山、水、石、洞相映生輝,石中藏洞、洞中流水、蔓藤纏石,樹根盤石,一步一景、一洞一天。唐代文人墨客用古拙的石刻把如此奇特的景觀讚嘆為“當世無雙”。第三座大山位於曹岩寺正北方向1.2公里處,叫:“筆架尖”,則是曹岩寺的靠山。當地有句俗語:“筆架尖渡下去就是曹岩寺,而釀酒桶渡下去則是三坪寺”,意思是在“筆架尖”往西南方向走下去,或者從前埔村的村部往東南方向出發上山,亦或者在“內西坑”往西北方向順著“侖仔頂”走上去,都可以到達曹岩寺,而從“釀酒桶”往西南方向走下去則是三坪寺。
曹岩寺遺址周圍的環境相當優美。曹岩峰北坡、曹岩寺正前方山坳,危石聳立,摩岩石刻處處可見,據初步計不下30處,最著名有“枷欏深處”、“西方勝境”、“遠公石”、“天下無雙”、“壽字石”、“古岩”和“廣長舌”等等,這些岩刻多數時代不明,觀其書法拙樸,古韻十足。其中,字跡盈尺的“枷欏深處”和“西方勝境”是對曹岩風光的描繪。當人們坐在刻有“枷欏深處”的岩石上,眺望寺廟,聆聽那猶如晨鐘暮鼓的松濤聲,一種遠離塵世、淡泊人生之感油然而生。巨大的“壽”字楷書石刻,則祝福著人們長命百歲,該石刻高3.7米,寬1.9米,筆劃寬度0.18米,堪稱石刻之最。一尊“四面佛塔”,位於遺址西南路口,精雕細琢,栩栩如生,有龍門石窟之風格,經考古專家鑑定,該石刻為曹岩寺僅存的唐代文物。曹岩寺北面的“侖仔底”有一副石棺材,裡面葬的不是祖師公本人,而是藏著一把古劍和一本價值連城的“無字天書”,這2個文物均已經被盜。在曹岩寺周圍的山坳里,還有許多形象逼真的奇石濟公帽。出米石,相傳,從前石縫裡流出過白花花的大米。忘歸石,您在石頭上稍坐片刻,就會留連山中美景,樂而忘歸。
曹岩寺遺址東南約300米山坳之中,保存有大片天然的石洞群。此處峰戀迭嶂。古樹參天,奇石林立,岩洞成群,古有“四方勝境”之稱。石洞群有大小石洞二百餘個,苑如一座寶藏迷宮,洞洞相連,曲徑通幽。洞入口處高約5米,寬12米,洞口用花崗岩整石砌築成“山門”。進入“藏雲洞”,洞廳寬敞,約幾十平方米,可容納30餘人,蔚為奇觀,內有石桌石凳。“龍湫洞”水流清冽,泉水甘甜。此外,還有“風雲洞”、“一線天”、“螺絲道”等奇觀異景。洞裡泉水淙淙,洞外藤蔓纏繞。峰巒疊嶂,古樹參天,奇石怪洞成群,山水洞石與寺廟石刻融為一體,景觀秀麗奇特,被譽為“當世無雙的西方勝境”。
曹岩寺遺址周圍的原始生態林面積達4平方公里,大部分屬於原始次生林(*)。茂密的常綠喬木、蔓生的藤本植物與山水石相映生輝,組成地帶性群落樹種,以白堊紀已經發展起來的殼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蘭科等為主要成分。林內保存珍稀樹種:白堊紀殘留的裸子植物三類杉,其他珍稀樹種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金毛狗、刺桫欏(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樹,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福建柏、穗花杉、紅椎、樟樹、半楓荷、油杉、柳杉、尖葉楠等。
備註:(*)原始次生林(secondary forest)是原始森林經過多次不合理採伐和嚴重破壞以後自然形成的森林。
唐代文物——南天門土地公廟
傳說當年義中禪師從漳州出發,沿程溪方向抵至塔潭庵田尾時,巧遇此處土地公。土地公得知義中禪師的悲慘遭遇後,願親自為義中禪師帶路效勞。義中禪師在土地公的陪同下,最終到達三平開基。祖師三平開基後,為感謝此土地公的恩情,就把此處土地公定為南天門土地公,把守南大門。後香客歸覲三平首站叩拜南天門土地公,意為可以保護廣大香客一路平安順利達到三平,沿途所經之路均由南天門土地公“管轄”。
備註:此情節於史無證。
唐代文物——淡田觀音佛祖
淡田岩建於唐828年(廣濟祖師開基三平寺之際),系原福、泉、漳、廈及海外善男信女前往三平進香必經路中的一座重要廟宇。民國丙戌年間,尼姑林開端(菜姑)集資重興。傳說,觀音佛祖原名慈航道人,她封神後雲遊四海,普度眾生。一日,她在雲遊途中經淡田,看見有位婦女躺在一處僻靜山間小道上臨盆難產,立馬下凡為村婦助產。產下胎兒後,村婦拜倒在地感謝,可慈航道人笑道:“不必感謝。”說完便駕雲離去。從此,人們把觀音當女佛叩拜,以求生命平安延續。
備註:此情節於史無證。
唐代文物——分路亭伽藍爺
此亭一路往程溪鎮區,一路來自林下,在此合而為一前往塔潭至三平,故而得名。亭中供奉伽藍爺,當地人稱之為財神爺。相傳伽藍爺生前是一名家財萬貫的員外,生性樂善好施,將畢生財產全部捐贈一空。有一次,一名和尚向他化緣,可此時家中已無值錢東西。這時,他發現自己手上還有一塊玉鐲,年少時戴上無法脫出,就拿刀將自己手腕砍斷,把玉鐲獻給和尚。為了紀念其功德,後人在寺廟中殿供奉伽藍爺。因為“只要向他求財就一定會給”,所以本地人稱之為財神爺。現在做生意的老闆還常有人來此頂禮膜拜這尊財神爺,以祈求自己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備註:此情節於史無證。
唐代文物——疊石廟三王公
入“唐人街”般塔潭村村口不遠處,有一座古廟,廟中所奉之三王:大王柳信,精於醫道,常採制草藥,為鄉民治病;二王葉誠,武藝高強,通曉地理,常幫山民尋泉打井;三王英勇,常入山射豺狼、殺虎豹,保護人禽安全。據塔潭村老人介紹,疊石廟所在之處原有一小村落,村落對面有一虎穴,老虎常出沒傷人。祖師到此後,點化三塊石塊疊成三王公像,便破虎穴、求得平安,故名疊石廟。現三王公像是後人雕刻而成的。
備註:此情節於史無證。
唐代文物——侍者公廟(原名侍者亭)
侍者公嶺,原隸屬龍海市塔潭村,嶺上的侍者公廟(原名侍者亭),坐落於程溪鎮東馬村三關堂自然村境內,是進香通往三平寺的必經之路,約建於唐鹹通年間(公元860-873年),是義中僧所建。相傳,當時唐武宗反佛,漳州三坪真院被燒,義中避居於龍溪縣西北清寧里的九層岩山(今屬平和縣轄)。當時塔潭村有“虎將公”“毛氏洞”二怪,經常作亂,義中逐個將其收服,並要兩怪當侍衛。“毛氏”比較刁鑽,向義中僧提出條件說:“師父要我當侍衛者可以,但要求第一炷香火必須讓我先享用。”義中僧為了除暴安良,答應了這個條件。故於今三坪院南面山嶺上建了侍者廟,以供毛侍者享用第一炷香火。此廟經香客歷年來捐資修繕,至今仍完好無損。
備註:此情節於史無證。
明代文物——積慶樓
龍海市塔潭村積慶樓,乃歐陽氏宗祠,又名:“木耳樓仔”,約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既全漳州市第一座大型歐陽氏宗祠,也是塔(潭)境內有史以來的第一座宗祠,還是塔(潭)境內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座宗祠。民間流傳這樣一種說法:該宗祠即將申請晉級升格為塔潭村首批涉台文物保護單位單位之一。在“積慶樓”的樓尾,供奉著諸位功垂塔潭的列祖列宗的“神旨牌”。“積慶樓”的大門有一特製對聯曰: “渤海金鏞增國器,歐山玉筆破天荒” ,樓尾另題有一楹聯曰: “東君聚宿高斗柄,西伯積旋元經廷” ,次聯為: “文筆破天荒,名震貞元龍虎榜;武功寧海宇,爵開嘉靖萬戶侯” ,季聯為: “渤海家馨沿燕翼,歐山甲第起蟬聯”。
清代文物——歐陽與偕墓
清代歐陽與偕墓發現地,位於福建省龍海市塔潭村西北方向約1.5公里處,墓的正前方立有一石刻墓碑,碑文如下:“皇清,旹(1):已巳梅月吉旦,顯:1、考與偕歐陽公;2、妣柔惠陳氏孺人,佳城,男:濫諓、某擺,因立”,總計32個字。該墓碑文體飄逸俊秀,石刻工藝高超,風格獨特不凡,實時地向世人透漏著這樣一個歷史文化信息:這座墓葬100%不是一般平民的墓葬,社會地位顯赫的墓葬主人歐陽與偕先生與其夫人陳柔惠小姐系合葬在一起,可以肯定他們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龍海市塔潭村原隸屬漳州市南靖縣,與該墓葬有關的史料檔案,可能只有南靖方面才有。
備註: (1) “旹”:“時”的繁體字。
民國文物——彭水祖師
彭水祖師庵原名曹岩寺,為唐代曹岩寺第二個分廟。彭水庵地處塔潭村的彭水地段而得名,修葺擴建於1953年,裡面有曹岩廣惠禪師塑像供人朝拜。當地老人說,廣惠(廣濟同門師兄)曾進山拜訪義中禪師,途經彭水,發現此處常有“水鬼”作怪,洪水泛濫成災,百姓苦不堪言。廣惠與“水鬼”鬥智鬥勇,終將“水鬼”制服。後人為紀念廣惠禪師的恩德在此建廟塑像朝拜。
備註:此情節於史無證。

鄉賢名宦

歐陽火炎

歐陽火炎(1952—2003年),男,漢民族,龍海市程溪鎮塔潭村“後籠底”(第7村民小組)人,70—80年代曾在南京軍區溫州海軍某後勤保障部門服役,官至海軍副營級,80年代末期退役並轉業至龍海市工商局程溪工商所擔任科員,已“病”故。

馬某蔣

馬某蔣(1908—1999年),女,民族不詳,身高約148厘米,祖籍龍海市程溪鎮葉侖村,1923年6月2日從龍海市程溪鎮葉侖村嫁至龍海市程溪鎮塔潭村“後籠底”(第7村民小組),1963年1月29日正式接掌龍海市程溪鎮塔潭村“屈尺派大家”,1992年11月15日被塔潭“村七委”評為1992年塔潭三大壽星之一。

馬金雲

馬金雲,男,出生與民族不詳,龍海市程溪鎮葉侖村人,1973年報名參軍並在江西陸軍某部服役,90年代退役,轉業後曾擔任江西省南昌市武警支隊政委、江西省公安廳副廳長兼政治部主任等職,2002年12月30日被塔潭“村七委”評為2002年塔人四大“好外甥”之一。

陳和來

陳和來,男,1949年8月生,民族不詳,龍海市程溪鎮禾山村人,70年代報名參軍並在某部服役,90年代轉業後曾擔任福建省軍轉辦主任、福建省省人事廳軍官轉夜安置處處長等職,2002年12月30日被塔潭“村七委”評為塔人2002年四大“好外甥”之一。

歐陽永金

歐陽永金,男,出生與民族不詳,龍海市程溪鎮塔潭村“交弄仔”人,1975年畢業於龍海市塔潭國小,1979年畢業於龍海市程溪中學高中部,後考入蘭州鐵道學院,現擔任福建省廈門市市政工程總公司副總工程師等職。

歐陽元生

歐陽元生,男,出生與民族不詳,龍海市程溪鎮塔潭村“屈尺派”子嗣,1975年畢業於龍海市塔潭國小,1979年畢業於龍海市程溪中學高中部,後考入廈門大學計畫統計系,現擔任福建省廈門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副總經濟師等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