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寧巴島冢雉

塔寧巴島冢雉

塔寧巴島冢雉(學名:Megapodius tenimberensis):曾經是橙腳冢雉的亞種,2014年定為獨立物種。是一種體型較大的冢雉,體長35-47厘米。有非常短而尖的羽冠。 羽毛主要是褐色和橄欖色,鳥喙蒼白,臉頰有紅色裸露的皮膚。體背有更多的栗色,胸腹部木炭灰色。

可在小樹上棲息和短距離飛行,飛翔能力弱,不能長途飛行。善長賽跑,速度快很難追趕上。和其他冢雉一樣,它們也是在墳冢形的巨大地巢中利用溫度自然孵化鳥蛋。分布於印尼南摩鹿加群島的塔寧巴及附近的島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塔寧巴島冢雉
  • 拉丁學名:Megapodius tenimber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雞形目
  • :冢雉科
  • :冢雉屬
  • :塔寧巴島冢雉
  • 命名者及年代:P.L. Sclater, 1883
  • 英文名稱:Tanimbar Scrubfowl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塔寧巴島冢雉是一種體型較大的冢雉,體長35-47厘米。有非常短而尖的羽冠。 羽毛主要是褐色和橄欖色,鳥喙蒼白,臉頰有紅色裸露的皮膚。體背有更多的栗色,胸腹部木炭灰色。

生活習性

棲息地是茂密的森林。單獨和成對活動。雜食性的,在森林地面吃小無脊椎動物和各種各樣的食物。生性害羞和神秘,但可在小樹上棲息和短距離飛行,不能長途飛行。善長賽跑,速度快很難追趕上。和其他冢雉一樣,在墳冢形的巨大地巢中利用溫度自然孵化鳥蛋。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尼南摩鹿加群島的塔寧巴及附近的島嶼。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