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爾族傳統體育

塔塔爾族傳統體育是伴隨著塔塔爾族民眾生產與生活實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民族體育文化形態。它的延續與發展,與塔塔爾族的語言習俗、歲時節日、生活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行為準則、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思想意識、心態感情等聯繫在一起。既是塔塔爾族民眾表達信任、交情、和諧、互惠等人際交誼的一種平台,更是中華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塔爾族傳統體育
塔塔爾族概況,塔塔爾族歷史,塔塔爾族傳統體育,代表性體育項目,摔 跤,賽跳跑,爬 桿,

塔塔爾族概況

塔塔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寧、塔城、烏魯木齊、阿勒泰等城市。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塔塔爾族人口為4890人,為國家重點扶持的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塔塔爾族有塔塔爾語,但由於長期與周圍的維吾爾、哈薩克族雜居相處,也通用維吾爾語和哈薩克語。塔塔爾族有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塔塔爾文文字,也通用維吾爾文和哈薩克文,幹部和知識分子兼通漢語和漢文。

塔塔爾族歷史

“塔塔爾”是本民族的自稱,我國漢文史籍曾稱作“韃靼”“達達”等。塔塔爾族由古代亞洲北部的保加爾人、奇普恰克人和蒙古人等不同民族長期融合而成。7世紀前後,居住裏海以北草原上的保加爾遊牧部落,沿伏爾加河北移,來到中游和卡瑪河一帶,征服了當地的土著,成立了“伏爾加——卡瑪河保加爾部落聯盟”。13世紀,蒙古人西征,征服了保加爾部落聯盟,以伏爾加河為中心建立了橫跨歐亞、地域遼闊的金帳汗國。蒙古人內部,部落眾多,塔塔爾部是其中之一。11世紀前後,作為蒙古族先民部落之一的塔塔爾部曾強盛一時,聲名遠揚。13世紀蒙古西征,當時西方人把蒙古人都籠統地稱之為塔塔爾人。15世紀中葉,金帳汗國衰亡,在原伏爾加河、卡瑪河地區出現了一個新的喀山汗國。喀山汗國的統治者為了利用境內居民對蒙古人的恐懼心理,來加強自己的統治,就標榜自己是蒙古人的後代,自稱“塔塔爾”。此後,汗國內的居民也被稱為“塔塔爾人”。16世紀,喀山汗國歸併於俄羅斯,塔塔爾的稱號也延續下來,並成為民族名稱。我國的塔塔爾族是19世紀以來,陸續從俄羅斯的喀山、斜米列奇、齋桑等地遷徙而來的。他們遷入新疆長期居住,成為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

塔塔爾族傳統體育

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塔塔爾族是人口最少的一個。但這個人口不到5000的民族,卻在中國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文化。塔塔爾族人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其傳統的體育活動多在民族節日的歡樂日子裡舉行,尤其是每年春天在迎接春耕的“撒班節”(犁頭節)的盛會上,常舉行各種體育活動,代表性的傳統體育項目主要有賽馬、賽跳跑和爬桿等。

代表性體育項目

摔 跤

摔跤,是塔塔爾族民間的傳統體育活動,是一項比力量、比技巧的對抗性競技運動形式。
傳統的塔塔爾民間摔跤,多為一對一進行競技,而且形式多樣。一般的摔跤形式,是雙方相擁在一起,進行全力拚搏。以率先摔倒對方為勝;還有一種是穿麻袋摔跤,這種形式是將體育與遊戲結合在一起。比賽過程姿態怪異、妙趣橫生,尤能顯示賽者的平衡能力與摔跤技藝,因而更受塔塔爾人的喜愛。
摔跤比賽獲勝的一方及其所屬山寨,將會贏得崇高聲譽,並獲得獎賞。

賽跳跑

賽跳跑,是塔塔爾族一項民間傳統體育活動。主要流行在塔塔爾族的農村聚居區。
賽跳跑比賽的參加者,不分男女老幼,但按性別分組。比賽前,每個參賽者在腿上綁著一個小沙袋,口中街一把小匙子,匙內放一枚生雞蛋。口令一下,即迅速地向目的地跑去,裁判要以最先抵達終點線並且雞蛋不落地者為優勝。賽跳跑還有讓男女各提兩桶水,或各端兩碗水跑,以不灑出水來,並且先到達目的地者為優勝。另外還有兩人各將一條腿置於同一麻袋中並扎牢,待號令一響,則共同奔跑。此項活動要看賽者的良好配合與協調能力,若賽者稍有不慎,就會摔倒在地,前功盡棄,惹得觀眾哄堂大笑,賽者也會在慌亂中出盡洋相。
賽跳跑是一種集體能、靈巧、毅力於一體的比賽項目,因比賽簡單易行,不論男女老幼皆可參加,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爬 桿

爬桿,是流行在塔塔爾族民間的一項技巧性體育活動,也是塔塔爾人喜聞樂見的體育遊藝項目。
爬桿比賽時,首先要在比賽場地同時豎立數根一樣高的木桿,每根木桿上都塗以稀釋的肥皂,使其十分滑潤。桿頂掛有鮮花或紙紮彩花。待裁判一聲口令後,賽者爭先恐後順著光滑的木桿攀援而上。誰要是能以最快的速度爬到桿頂,並摘走鮮花,誰就獲勝,並會獲得彩花及塔塔爾姑娘的愛慕。這個項目的參賽者多為青年男子,他們在各自拉拉隊的加油聲和觀眾的歡呼聲中奮力上爬,由於桿太滑,十分費力,有的不小心還要向下滑落,引起人們的陣陣鬨笑。
爬桿活動是一項帶有娛樂色彩的競技比賽形式,整個活動風趣盎然,幽默滑稽,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