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所感

場所感:即一個人在特定環境中的某種經歷,如激發起的情感,興奮、歡快或愉悅的心情等所構成的對一個場所的感覺結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場所感
  • 舉例:如激發起的情感
  • 兩方面的含義:場所精神、場所依附
  • 提出者:Tuan
含義,含義解析,

含義

包含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場所精神(the spirit of place),它是場所本身具有的特徵,場所精神是指一系列特徵的集中表現,這些特徵為某些場所賦予了某種特定的情感或個性。某些場所由於其獨特的物理特性或可意象性(imagability),或是由於和重要的真實事件或神話事件有關,而被視為特殊的或值得記憶的場所。
二是場所依附(place attachment),是人與場所的情感連帶歸屬和認同。在日常生活里,個人和社區之間,由於個人的經驗、記憶和意向,培養了對社區這個場所的深刻附著。這種依附最顯著的是對家的依附,一個人在家裡是覺得最舒服不過的(in place)1985)比較密切的場所,社區能夠給人一種家的感覺,一些歷史悠久的社區還是人們世代生活的場所,因此這裡的人們對於社區的依戀已經達到根深蒂固的地步。一些旅遊社區也能夠讓旅遊者產生一定程度的依附感,而且許多研究表明,居住時間越長,年齡越大、收入越低的少數民族人群對自己的社區的依附感越強 (Mcandrew,1998)。他們的依附感越強,其重遊率就越高。

含義解析

Tuan(1980)提出Topophilia(大地迷戀)的概念來描述、定義人對鄉土的愛。場所感的核心是探索人對場所的感情。場所感發生在個人所能察覺、可深刻感受的小範圍,並非只涉及大空間。場所感是建立在內在熟悉的知識、實質環境中的關懷領域、人與人相互關懷的網路、意識可覺察認同的空間下。另外,在場所感的兩個重要含義里,一個是場所的客觀特徵,另一個是我們對那個場所的直接和間接經驗的主觀特徵,兩者匯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導致“場所間隙”(betweenness of place)(Entrikin,1991)特徵。城市新搬遷居民由於對新居住空間的不熟悉、鄰里關係的淡泊或者是被動搬遷等原因,往往對新的社區產生一種冷漠和恐懼的心理,這就是“場所間隙”的表現。最後如果不加以必要的調整就可能會導致社區意識淡薄、社區問題的產生。目前在建築規劃和社區規劃領域裡,有意識地創造和提倡場所的意象,成為後現代消費空間的建築與規劃的特色。如遺產資源,可以由保存並加以設施配置來發展遺產旅遊,來促進改變了的用途,而在新的社區規劃里我們也經常借鑑其他場所的特性,來加強它們自己的同一性(認同)1989)(Ley)。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