堙

◎ 堆成的土山:距~(古代攻城時,積土為山,然後登堙觀察城裡敵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堙
  • 外文名:bury; dam,block up
  • 拼音:yīn
  • 注音:ㄧㄣˉ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相關詞語,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 堙
拼音:yīn;注音:ㄧㄣˉ
◎ 堵塞:~窒。~郁(悶塞,氣鬱結不暢)。
◎ 古同“湮”,埋沒。
【English】
bury; dam,block up

詳細釋義

⑴陻 yīn
⑵(形聲。字從土,從垔(yīn),垔亦聲。“垔”意為“黃土高原”、“江河源頭”。“土”指泥土。“土”與“垔”聯合起來表示“把土堆在源頭上以消滅水流”。本義:堵塞(源頭)。轉義:為攻城而堆的土山
⑶同本義 [block up]
垔,塞也。――《說文》。字俗作堙,作陻。
井堙木刊。――《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墮高堙庳。――《國語·周語》
夷灶堙井。――《國語》
⑷又如:堙圮(堵塞毀壞);堙窒(堵塞);堙絕(堵塞斷絕);堙塞(堵塞)
⑸泯滅;埋沒 [bury in oblivion]
絕後無主堙替隸圉。――《國語·周語下》。韋昭註:“堙,沒也。”
金玉本光瑩,浮沙豈能堙。――宋·王安石《東方朔》
⑹又如:堙滅(埋沒);堙昧(埋沒不顯)
⑺廢置,敗落 [waste]
不若堙穴伏。――《韓非子·八說》
堙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⑻又如:堙陵(廢置,敗落)
yīn
為攻城而堆的土山 [mound]
地狹而人眾者,則築大堙以臨之。――《尉繚子
yīn ㄧㄣˉ
⑴堵塞:~窒。~郁(悶塞,氣鬱結不暢)。
(2)為攻城而堆的土山: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五回:“軍士認以為真,讓華元登堙。堙內燈燭尚明,公子側和衣睡倒。”
⑶古同“湮”,埋沒。
拼音:yīn 注音:ㄧㄣ
部首:土,部外筆畫:9,總筆畫:12
五筆86&98:FSFG 倉頡:GMWG
筆順編號:121125221121 四角號碼:4111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819
基本字義

相關詞語

築堙
郁堙
堙澱
堙滅
堙谷塹山
堙陵
堙昧
堙窒
堙蕪
堙曖
堙淪
堙紊
堙閼
堙翳
堙郁
堙厄
堙阨
堙圮
堙替
堙沒
堙塞
堙廢
堙阻
堙絕
堙沈
堙窮
堙墜
通堙
方堙
隳高堙庳
九方堙
井堙
距堙
埋堙
日堙月塞
塹山堙谷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類篇》同垔,塞也。《左傳·襄六年》晏弱城東陽而遂圍萊。甲寅,堙之環城,傅於堞。
又土山也。《公羊傳·宣十五年》(於是使司馬)子反乗堙而窺宋城。
又距堙,登城之具也。《孫武子攻城篇》攻城之法,修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注》謂踴土稍高,而前以傅其城也。又葉烏前切,音湮。《陸機·吊蔡邕文》彼洪川之方割,豈一墤之所堙。故尼父之惠訓,智
必愚而後賢。
又與陻通。互詳陻字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