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關係融合的專利網路結構分析研究

基於關係融合的專利網路結構分析研究

《基於關係融合的專利網路結構分析研究》是2019年11月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冠燦、李綱、劉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關係融合的專利網路結構分析研究
  • 作者:楊冠燦、李綱、劉彤
  •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 定價:7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895735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認為當前專利信息分析所面臨的4種挑戰,即當前在源數據、數據架構、網路表示方法、分析方法上的不足限制了專利信息分析在解決實際分析情景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進而提出可以採用多視角觀察獲得對複雜專利信息的多關係網路,並將這些關係網路進行有機融合實現對專利網路結構的深層分析。該方法由3個階段構成,即針對複雜專利數據的多視角觀察、關係融合方法、網路測量方法,其中核心的是前兩個階段。
針對複雜專利數據的多視角觀察是關係融合方法的邏輯起點,當前針對專利信息的網路分析主要是單一維度的觀察,這種分析方法會忽視與其他關係之間的依賴關係,造成“盲人摸象”的後果;而通過多視角觀察則可以彌補單一視角帶來的缺失,獲得對複雜信息更完整的認知。然而,要將多視角觀察方法引入專利信息分析,還需要有一套系統的分析框架,否則,多視角觀察的結果如果僅僅是孤立呈現則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本書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首先提出一種基於專利信息集合的表示方法,該表示方法以3種基本實體(專利權人、專利文獻、技術領域)為實體,通過關係代數轉化(共現關係轉化、間接關係轉化、衍生關係轉化等)實現了對3種基本實體多重關係的全面展現。另外,隨著當前網路統計模型(尤其是隨機網路模型)的發展,也可以通過仿真來對代表模型之間依賴關係的關係模式的網路配置進行統計推斷,從而獲得從局部結構特徵的總體認知。
在關係融合方法方面,本書系統闡述了關係融合的原則、階段、網路表示形式及融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如相關性問題、社群發現及評價問題。這些回顧過程對於未來進一步擴展專利信息分析的深度具有較好的參考作用。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
1.1問題的提出
1.2研究意義
1.3術語及概念
第2章當前專利信息分析面臨的挑戰
2.1專利信息的特點
2.2專利信息分析的可能性
2.3專利信息分析面臨的挑戰
2.3.1源數據的缺陷
2.3.2數據架構的局限
2.3.3網路表示的局限
2.3.4分析方法的局限
第3章專利信息分析進展
3.1指標分析的進展
3.1.1專利引文相關指標的演進
3.1.2專利價值相關指標的演進
3.2針對單一關係的網路分析
3.2.1專利引用關係網路分析的進展
3.2.2專利合作關係網路分析的進展
3.2.3專利共詞關係網路分析的進展
3.2.4專利隸屬關係網路分析的進展
3.2.5專利衍生關係網路分析的進展
3.3多視角觀察下的網路分析
3.3.1論文集合分析框架
3.3.2元網路分析框架
3.3.3學術網路分析框架
第4章專利數據的網路表示
4.1基礎網路表示
4.1.1數據的網路表示
4.1.23種網路類型的表示
4.2網路表示擴展
4.2.1有向網路的轉化
4.2.2二模網路的共現
4.2.3多重關係網路
4.2.4多層次網路
4.2.5節點屬性表示
4.2.6二元關係協變數表示
4.2.7獨立時序網路數據
4.3專利信息集合的網路表示
4.3.1專利信息集合
4.3.2專利信息集合中的實體
4.3.3專利信息集合中的關係
4.4局部結構的網路表示
4.4.1基礎網路局部結構
4.4.2專利引用關係形成的解釋框架
4.5小結
第5章專利數據的網路測量
5.1基礎網路測量
5.1.1基礎網路測量指標
5.1.2專利引文與論文引文的網路拓撲結構差異
5.1.3案例研究:拓撲結構分析
5.2網路中心度測量
5.2.1度中心度
5.2.2接近中心度
5.2.3中介中心度
5.2.4特徵向量中心度
5.3相似性測量
5.3.1結構等價相似性
5.3.2正則等價相似性
5.4網路子群測量
5.4.1子群與k-核
5.4.2模組度
5.4.3聚類與社團發現
第6章專利數據的關係融合
6.1複雜專利數據的關係視角
6.2關係融合的原則
6.3關係融合的階段
6.4網路表示融合
6.4.1矩陣集成表示方法
6.4.2核融合表示方法
6.4.3超鄰接矩陣表示方法
6.4.4張量表示方法
6.4.5隨機圖的網路配置表示方法
6.5關係融合中的相關性
6.5.1網路層間節點度的相關性
6.5.2網路層間的關係重疊
6.5.3網路層間多關係連線模式
6.6關係融合下的社群發現
6.6.1基於模組度最佳化的社群發現
6.6.2基於聚類一致性的社群發現
6.6.3基於張量分解的社群發現
6.7關係融合的評價方法
6.7.1外部驗證度量
6.7.2內部驗證度量
第7章企業技術競爭優勢綜合評價模型研究
7.1研究背景
7.2文獻綜述
7.2.1企業技術競爭優勢的概念
7.2.2網路視角下企業技術競爭優勢的評價
7.3多重關係視角下的企業技術競爭優勢綜合評價模型
7.3.1建立以企業為中心的多重關係
7.3.2多重關係的矩陣構建
7.3.3企業技術競爭優勢綜合評價模型
7.4企業技術競爭優勢綜合評價模型——以Wi-Fi專利為例
7.4.1Wi-Fi技術介紹
7.4.2數據來源及數據處理
7.4.3Wi-Fi技術網路描述性統計
7.4.4Wi-Fi技術網路的中心度分布與圖形觀察
7.4.5模型驗證及結論
第8章基於專利綜合引用網路的專利價值評價研究
8.1研究背景
8.1.1研究動因
8.1.2網路構建
8.1.3篩選與整合
8.1.4專利價值評價效果的驗證
8.2綜合引用網路構建
8.2.1引用網路的基本類型
8.2.2引用網路的關係代數轉化
8.2.3專利多重引用關係集合
8.2.4專利多重引用網路的篩選
8.2.5專利綜合引用網路的構建
8.3專利價值評價實證
8.3.1數據採集
8.3.2數據處理
8.3.3描述性統計
8.3.4入度分布特徵
8.3.5圖形觀察
8.3.6引用時滯分布
8.3.7專利價值評價效果比較
8.4小結
第9章基於正則均衡方法的技術前沿分析
9.1研究背景
9.1.1技術前沿分析理論
9.1.2技術前沿問題研究的不足
9.1.3研究前沿問題的多重關係視角觀察
9.1.4角色與地位分析方法
9.2多重專利分類號網路的構建
9.2.1網路構建過程
9.2.2基礎關係網路構建過程
9.2.3專利分類號網路構建過程
9.2.4多重專利分類號網路構建過程
9.2.5正則均衡定義
9.2.6CATREGE算法
9.3實證研究
9.3.1數據採集
9.3.2數據處理
9.3.3網路的描述性統計
9.3.4多重關係圖例
9.3.5正則均衡分析
9.4小結
第10章基於指數隨機圖模型的專利引用關係形成分析
10.1研究背景
10.2專利引用關係形成與ERGM
10.2.1影響專利引用關係形成的機制
10.2.2影響機制到網路局部構造
10.3數據來源與探索
10.3.1數據來源
10.3.2數據探索
10.4結果分析
10.4.1參數估計
10.4.2模型診斷
10.4.3擬合優度評價
10.4.4模型解釋
10.5小結
第11章基於關係融合的專利網路演化特徵與動態分析
11.1研究背景
11.1.1專利網路分析相關研究
11.1.2動態網路分析(DNA)進展
11.2基於DNA的專利網路結構分析
11.2.1數據集的構建
11.2.2多重關係專利網路的構建
11.2.3多重關係專利網路整體演化情況分析
11.2.4多重關係專利網路關鍵成員分析
11.2.5多重關係專利網路子群分析
11.3小結
第12章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