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社會網路的知識轉移研究

論文作者

王曉光著

導師

馬費成指導

學科專業

管理科學與工程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社會網路的知識轉移研究
  • 論文作者:王曉光
  • 導師:馬費成
  • 學科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學位授予單位
武漢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企業管理 知識管理 社會資本
館藏號
F270
館藏目錄
2009\F270\76

中文摘要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依賴理論逐漸取代競爭理論和資源依賴理論,成為組織管理領域的最重要思想。知識依賴理論認為知識難於模仿並具有社會複雜性,所以組織的知識基礎是組織獲得持續競爭優勢和優良績效的源泉。如何加快組織知識轉移速度、擴大知識轉移範圍、提高組織平均知識水平是組織管理者面臨的重大問題。 調查發現,員工獲取知識特別是隱性知識的主要途徑並非知識庫或知識管理系統,而是社會網路。野忠郁次郎的SECI模型初步表達了知識的轉移和轉化模式,但遠沒有揭示出隱性知識在社會網路中的流動規律。社會網路範式突破了傳統的二元結構框架,將知識轉移研究提升到了系統層面,基於信息傳播框架的知識轉移模型不再適用,由此本文借用社會認知理論構建了知識查尋與轉移集成模型(IKST模型),首次將知識轉移過程分為六個階段。 傳統的社會網路範式下的研究較多地關注了關係強弱的力量,而忽略了社會資本的作用。在機會—動機—能力框架下,社會資本的三個維度分別具有不同的價值和影響。結構維度對應社會網路結構,是知識轉移機會的源泉;關係維度對應關係強弱和信任情況,影響著行動者參與知識轉移的意願;認知維度對應行動者的知識背景,決定了轉移雙方傳送和吸收知識的能力。社會資本影響著知識轉移的過程,但用戶參與轉移行為的真正動機源於另外三種機制,它們分別是市場交換和社會交換機制、互惠利他機制和信息機制。 社會網路分析(SNA)為定量研究社會資本對知識轉移各階段的影響機理提供了途徑。在個體網路視角下,個體職位、工齡、個體中心性、可達性等都是表征個體社會資本的重要指標,在分析了各指標的作用機制和影響機理後,本文提出一套綜合性的社會資本實證分析法,並分析了計算機中介的社會網路對知識轉移的影響。 最後,在整體網路視角下,本文借用WS小世界模型分析了社會網路結構對知識連續轉移過程的影響,以及個體動力行為對網路結構的反作用。模擬顯示知識在小世界網路中的轉移擴散效率最高,知識鴻溝最小,小團體內的知識轉移擴散速度也大於網路平均水平。基於Agent技術的個體動力模型研究也顯示個體在局部信息條件下,根據個體利益最大化原則的行動,會促進社會網路從隨機網路向小世界網路演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