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互作

基因互作是指非等位基因之間通過相互作用影響同一性狀表現的現象。廣義上,基因互作可分為基因內互作和基因間互作。基因內互作是指等位基因間的顯隱性作用。基因間互作是指不同位點非等位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表現為互補,抑制,上位性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因互作
  • 外文名:Genetic interaction
  • 解釋:非等位基因之間通過相互作用影響
  • 分類:基因內互作和基因間互作
  • 表現:互補,抑制,上位性等
  • 效應:互補效應、累加效應等
簡介,分類,舉例說明,

簡介

基因互作是指非等位基因之間通過相互作用影響同一性狀表現的現象。廣義上,基因互作可分為基因內互作和基因間互作。基因內互作是指等位基因間的顯隱性作用。基因間互作是指不同位點非等位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表現為互補,抑制,上位性等。

分類

不同基因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影響性狀的表現。
1.互補效應(complementary effect)
兩對獨立遺傳基因分別處於純合顯性或雜合顯性狀態時共同決定一種性狀的發育;當只有一對基因是顯性,或兩對基因都是隱性時,則表現為另一種性狀,F2產生9:7的比例。
2.累加效應(additive effect)
兩種顯性基因同時存在時產生一種性狀,單獨存在時能分別表示相似的性狀,兩種基因均為隱性時又表現為另一種性狀,F2產生9:6:1的比例。
3.疊加效應[又叫重疊效應(duplicate effect)]
兩對或多對獨立基因對表現型能產生相同的影響,F2產生15:1的比例。重疊作用也稱重複作用,只要有一個顯性重疊基因存在,該性狀就能表現。
重疊基因:表現相同作用的基因。
4.顯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dominance)
上位性:兩對獨立遺傳基因共同對一對性狀發生作用,其中一對基因對另一對基因的表現有遮蓋作用;
下位性:與上述情形相反,即後者被前者所遮蓋。
顯性上位:起遮蓋作用的基因是顯性基因,F2的分離比例為12:3:1。
5.隱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recessiveness)
在兩對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對隱性基因對另一對基因起上位性作用,F2的分離比例為9:3:4。
此上位作用與顯性作用不同,上位性作用發生於兩對不同等位基因之間,而顯性作用則發生於同一對等位基因的兩個成員之間。
6.抑制作用(inhibiting effect)
顯性抑制作用:
在兩對獨立基因中,其中一對顯性基因,本身並不控制性狀的表現。但對另一對基因的表現有抑制作用,稱這對基因為顯性抑制基因.F2的分離比例為13:3。
7.疊加作用
疊加作用:指當兩對或兩對以上基因互作時,當出現顯性基因時,既表現出一種性狀。從另一個角度說,就是只有當多對基因都是隱性基因時,才會表現出相對隱性性狀。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芥果形遺傳。

舉例說明

基因互作:雞冠的形狀很多,除常見的單冠外,還有胡桃冠、玫瑰冠和豌豆冠等
互補效應: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應該9/16C_P_,3/16C_pp,3/16ccP_,1/16ccpp,由於顯性基因C與顯性基因P間的互補作用,只有9/16 C_P_在表型上是紅花,其餘的7/16都是白
積加作用:是指兩種顯性基因同時存在時產生一種性狀,單獨存在 時,分別表現相似的性狀。
例如,南瓜有不同的果形,圓球形對扁盤形為隱性,長圓形對圓球形為隱性。如果用兩種不同基因型的圓球形品種雜交,F1產生扁盤形, F2出現三種果形:9/16扁盤形,6/16圓球形,1/16長圓形花,在這裡C與P是互補基因
重疊作用:是指不同對基因互作時,對表現型產生相同的影響,F2 產生15∶1的比例。這類表現相同作用的基因,稱為重疊基因。
例:將薺菜三角形蒴果與卵圓形蒴果植株雜交,F1全是三角形蒴果。 F2分離為 15/16三角形蒴果∶1/16卵形蒴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