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經濟波動與城市發展

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經濟波動與城市發展

《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經濟波動與城市發展(第3卷·第1期·總第7期)》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主辦、商務印書館出版,旨在從規劃的視角探討城市與區域發展的規律,推進城市與區域規劃學科的發展。本刊植根中國問題,參照國際規範,推進學術研究,倡導人文復興,致力成為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領域人文精神的守望者和思想盛宴的召集者。本刊主要刊登城市與區域規劃學科前沿性、開創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反映國際最新研究動態,介紹國內外頂尖城市與區域規劃學者的研究經歷和科研成果,鼓勵具有長期研究積累、多學科交叉的原創性研究論文。我們期待,城市與區域規劃師、人居環境專家、地理學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政府決策者等,能夠在這裡“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匯中外之長”,成百家之言。

基本介紹

  • 書名: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經濟波動與城市發展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200頁
  • 開本:16
  • 品牌:商務印書館
  • 作者:林家彬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006863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經濟波動與城市發展(第3卷·第1期·總第7期)》:特約專稿、金融危機對中國城市與區域發展的影響、學術文章、金融危機下的中國大城市群發展策略、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城鄉統籌發展的戰略思考、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礦業城市經濟發展的思考、汶川地震災區人口與居民點配置適宜性研究、中國沿海省份大城市緊湊程度測算方法與分析、國際快線、為什麼美國的刺激方案注定要失敗、城市改革觀察、地方主導的新增長模式、經典集萃、世界經濟變化與城市重構。

圖書目錄

主編導讀
特約專稿
金融危機對中國城市與區域發展的影響

學術文章
金融危機下的中國大城市群發展策略
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城鄉統籌發展的戰略思考
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礦業城市經濟發展的思考
汶川地震災區人口與居民點配置適宜性研究
中國沿海省份大城市緊湊程度測算方法與分析

國際快線
為什麼美國的刺激方案注定要失敗
城市改革觀察
地方主導的新增長模式

經典集萃
世界經濟變化與城市重構

研究生論壇
北京住房供應政策影響房價的模型研究
走向“城市地區”的溫州市域空間整合研究
“蘇南模式”制度變遷
舊城紳士化過程中的城市管理策略

書評
評《服務業手冊》
評《世界城市網路:一個全球層面的城市分析》
評《美國城市經濟與土地利用:20世紀的城市轉型》
評《城市設計:作為過程與結果的類型學研究》
評《統治狂想曲:旅遊、遺產與歷史的誘惑》

序言

規劃是致用之學,必須面對城市與區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診斷”和“治療”;同時要深謀遠慮,考慮可能的環境變化與規劃影響。2008年席捲美國的金融危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已開發國家傳波到新興市場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給世界各國發展帶來嚴重影響,也給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提出挑戰:如何解決危機帶來的緊迫的發展問題,同時預見危機及其應對措施可能帶來的長期影響?
本期“特約專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林家彬“金融危機對中國城市與區域發展的影響”一文,從環境壓力、資源瓶頸、創新能力、就業壓力和貿易環境惡化五個方面分析經濟危機給中國城市與區域發展帶來的影響。作者強調:在採取擴大公共支出以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時,要努力實現短期對策與長遠戰略的結合,經濟政策與環境政策、社會政策的結合。應對短期的迫切問題而採取的措施,一定要有助於中長期問題的解決,至少不能讓中長期問題被進一步惡化,這對全國、具體城市和地區的發展決策都有參考價值。作者借用藤田昌久的定義,從空間經濟學角度對此次金融危機成因進行解讀,“國際快線”收錄藤田昌久“地方主導的新增長模式”一文,讀者可觀其詳。
就中國而言,由於地域差異巨大,不同類型的城市和區域之間在產業結構、資源稟賦、區位條件上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經濟危機對其帶來的影響程度以及表現形式也有著較大差異,“學術文章”中有三篇就此展開探討。日本東京經濟大學周牧之教授探討金融危機下的中國大城市群發展,認為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的嚴峻形勢,中國需要轉換髮展模式,這一轉變首先要起步於作為引擎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與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建議在大城市群發展知識經濟,打造新的發展引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謝揚呼籲,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要把握好中國區域、城鄉關係未來調整的機會;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將城鄉統籌重心轉移到都市圈、城市群和城市帶等優勢發展區域;集中到中國“內需”最薄弱環節的農民工身上;實現經濟成長方式的轉型;尋找讓現行不合理的土地徵用制度逐漸消亡的改革思路,走“內涵式”城市發展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