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研究

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研究

《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研究》是2017年6月1日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玉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研究
  • 作者:曹玉姣
  • 出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978751163034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著作以共生理論為研究視角,以複雜適應系統理論為基礎,構建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結合自組織理論等理論與方法,對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的共生演化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具有創新性的成果和結論。本著作提出了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的概念,並構建了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結構模型,進而分析了系統的主要構成,回答了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是什麼的問題。本著作以共生理論為基礎,分析了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演化的內容及系統共生條件。同時,運用自組織理論,構建了系統共生演化動因概念模型,並深入分析了系統共生演化的自組織動因與他組織動因,以及各自相應的構成,回答了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為什麼共生演化的問題。本著作構建了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演化影響因素EIA概念模型,並具體分析了微觀共生單元主體能力因素、中觀共生界面因素及巨觀共生環境因素。運用自組織理論分析了系統共生演化的競爭協同與正負反饋機制。綜合運用耗散結構理論及Logistic生長曲線理論等,分析了系統演化路徑,將系統演化過程分為耦合、成長、趨穩、突變四個階段,並結合混沌理論,對系統演化過程進行了Matlab仿真模擬。套用Lotka-Volterra 生態模型,構建了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演化過程中共生單元的共生模型,主要有偏利共生、互惠共生、競爭共生三種模式。該部分研究回答了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怎樣共生演化的問題。本著作界定了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效率概念及內涵,在明確共生效率評價內容的基礎上,選擇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進行系統各子系統內部、子系統之間以及系統整體的共生效率評價,並對DEA方法進行了部分改進。同時界定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的共生能量內涵,運用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模型對系統共生能量生成水平進行計算評價,並構建了影響因素Tobit回歸分析模型,以明確影響系統共生能量生成水平的關鍵影響因素,為相關對策建議的提出提供參考依據。該部分研究回答了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演化效果如何的問題。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義
1.2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及評述
1.2.1城市群研究現狀
1.2.2城市群物流研究現狀
1.2.3複雜系統研究現狀
1.2.4共生理論套用研究現狀
1.2.5相關研究述評
1.3主要研究內容、方法及技術路線
1.3.1主要研究內容
1.3.2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第2章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分析
2.1相關理論研究基礎
2.1.1自組織理論
2.1.2共生理論
2.2城市群物流相關分析
2.2.1城市群物流的內涵
2.2.2城市群與物流產業發展關聯分析
2.3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
2.3.1城市群物流系統的複雜適應性分析
2.3.2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概念及共生結構模型
2.3.3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的構成及分工
第3章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演化動因
3.1共生系統共生原理
3.1.1質參量兼容原理
3.1.2共生能量生成原理
3.1.3共生界面選擇原理
3.1.4共生系統進化原理
3.2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演化的內容
3.2.1供給主體子系統內部的共生
3.2.2需求主體子系統內部的共生
3.2.3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子系統間的共生
3.3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的共生條件
3.3.1共生均衡條件
3.3.2共生能量分配條件
3.4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演化動因概念模型及動因構成
3.4.1關於系統的自組織與他組織
3.4.2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演化動因概念模型
3.4.3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演化的自組織動因
3.4.4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演化的他組織動因
3.5本章小結
第4章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演化機制與路徑
4.1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演化影響因素
4.1.1演化影響因素EIA概念模型
4.1.2共生單元主體能力因素
4.1.3共生界面因素
4.1.4共生環境因素
4.2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演化機制
4.2.1共生單元之間——競爭協同機制
4.2.2共生單元與共生環境之間——正負反饋機制
4.3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演化路徑
4.3.1基於熵變模型的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演化方向辨別
4.3.2基於Logistic 生長曲線方程的共生系統演化過程分析
4.3.3基於混沌理論的共生系統演化過程仿真
4.4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演化共生模型
4.4.1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演化共生模式
4.4.2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演化共生模型及其穩定性分析
4.5本章小結
第5章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效率與共生能量生成水平評價
5.1共生效率概念內涵及其評價內容
5.1.1共生效率的概念及其內涵界定
5.1.2共生效率評價內容
5.2共生效率評價方法選擇
5.2.1評價方法比較
5.2.2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的選擇
5.3共生效率評價的DEA模型
5.3.1C2R模型
5.3.2C2GS2模型
5.3.3模型有效性說明
5.4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演化共生效率的計算
5.4.1子系統內共生效率的計算
5.4.2子系統間共生效率的計算
5.5投入產出指標的選取
5.5.1指標設定的原則
5.5.2投入產出指標集的確定
5.6共生能量內涵界定
5.7基於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的共生能量生成水平
評價
5.7.1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評價方法
5.7.2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影響因素變數選擇
5.7.3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影響因素分析Tobit模型
5.8本章小結
第6章實證——長江中游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效果研究
6.1長江中游城市群範圍界定
6.2長江中游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效率評價
6.2.1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6.2.2各子系統內共生效率評價
6.2.3各子系統兩兩之間共生效率評價
6.2.4系統整體共生效率評價
6.2.5系統共生效率分析
6.3長江中游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能量生成水平評價
6.3.1系統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計算分析
6.3.2系統影響因素Malmquist-Tobit回歸分析
6.4長江中游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演化對策建議
6.4.1增強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單元主體能力
6.4.2最佳化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界面
6.4.3最佳化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統共生環境
6.5本章小結
第7章結論與展望
7.1研究結論
7.2主要創新點
7.3研究展望
附錄著作第6章相關數據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