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殘疾人社區服務多元主體建設研究

城市殘疾人社區服務多元主體建設研究

《城市殘疾人社區服務多元主體建設研究》是楊玉宏創作的社會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7月。

該書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城市社區殘疾人服務主體演變過程,服務對象、服務內容的變化。通過對服務主體變化發展歷程描述,提出中國城市社區殘疾人多元化服務主體的構想,提出由政府部門、經濟部門、社會部門和社區居民共同構成服務主體,在現有生產力水平不高、服務質量不佳狀況下,發揮好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各服務主體的積極性,實現殘疾人社區服務社會化發展之路,促進社區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城市殘疾人社區服務多元主體建設研究
  • 作者:楊玉宏
  • 首版時間:2020年7月
  • 字數:242千字
  • 類別:社會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把殘疾人問題放在社區視野之中加以考察和論述,通過對武漢市Z街道社區殘疾人和社區工作者的實地調研,著重考察包括政府、市場、社會部門、社區、社區殘疾人等社會服務主體在殘疾人服務方面互構諧變關係,總結在社區殘疾人服務工作方面已經積累和正在嘗試的優秀的方式方法,並指出其在工作之中存在各自為政、缺乏有效配合的不足之處,討論Z街道社區的工作模式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價值所在。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六章 社區服務主體的居民委員會
第二章 社區服務體系
第七章 調查對象的殘疾人社區生活狀況
第三章 社區服務主體的政府組織
第八章 社區服務社會化發展道路
第四章 社區服務主體的市場組織
第九章 結論與展望
第五章 社區服務主體的社會組織
附錄

創作背景

殘疾始終與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相生相伴,從人類產生的那一刻起,就出現了殘疾現象。關心殘疾人,發展殘疾人事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發展殘疾人事業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全體社會成員共享改革開放發展成果;有利於調動殘疾人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發揮出殘疾人聰明才智;有利於促進中國的人權發展,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為開發中國家樹立良好的人權保障榜樣。基於此,《城市殘疾人社區服務多元主體建設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核心觀點如下:社區是殘疾人生活所在地,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的成果直接涉及社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會福利享受狀況,更與殘疾人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殘疾人就業、醫療、康復、教育、出行、文化活動、體育活動等一切衣食住行相關活動都與社區服務的發展狀況有關。隨著社會進步速度的加快,政府對殘疾人社區服務投入不斷增加,社區殘疾人的生活質量和福利享受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從社區服務主體構成看,包括政府部門、經濟部門、社會部門、居委會、社區居民等,只有在它們之間形成默契,才會形成合力。儘管中國社區服務水平已經有了較大提高,人民民眾所能夠享受的服務內容廣泛,社區服務的成就也得到了社區居民的讚譽和認同。但是,與國外社區服務相比,無論從服務範圍、服務水平、服務獲取途徑以及市民服務參與度方面都有一定差距。
中國現有社區服務發展的突出問題是:政府在社區服務中的主體地位無法動搖,處於“一家獨大”的狀況:社會部門社區服務的參與範圍有限、社會組織的服務方式方法還不夠成熟、服務目的不是全部出於公益性,而帶有一定的功利性;經濟部門是以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為主要目的,企業在社區服務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社區居民就業支持和社區服務資金支持,在服務內容選擇上仍然突出以利潤為出發點,多集中於高利潤、收益豐厚的服務行業;社區居民的社區服務參與積極性不高,受思想意識的影響,居民對社區服務的參與活動主要表現在對鄰里的生活照顧和對親友的幫扶,突出以血緣和地緣為中心的“差序格局”模式,享受較多社區服務,而主動付出的較少;社區居委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是真正意義上由居民組成的社會組織。但由於體制方面原因,社區居委會在性質上成為半官方半民間的服務機構,在服務方式上突出政府意志,忽視居民需要,偏離了自治性屬性。政府在社區服務中的指導地位是無法動搖的,除上述各服務主體都無法獨立承擔社區服務的責任外,更與政府部門是社區服務的制定者、監督者、最大出資人的身份是分不開的。但是,政府憑藉一己之力開展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是無法徹底滿足社區居民的多樣化、多層次性生活需要,也與“小政府、大社會”的理念相背離。
殘疾人是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最大受益者,社區服務的初衷是為了提高社會福利水平,保障社區弱勢群體的社會生活水平。殘疾人是最為弱勢群體中的弱勢者,最容易受到社會風險的衝擊,是最少享受社會發展成果的社會群體。殘疾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社會對殘疾人的態度反映了社會思想觀念的發展程度,也體現出了政府執政理念是否依據民生原則,成為衡量社會進步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果的重要標準。為了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必須改變現有社區服務存在的弊端,走社會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服務對象多元化、服務內容多樣化、服務主體社會化、服務資金社會化、社區服務專業化。要正確處理好幾方面的關係,注重“三個結合”:社區服務社會化發展與政府職能轉變的有機結合、社區服務社會化發展與基礎民主建設相結合、社區服務社會化發展與服務主體合力作用相結合。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城市殘疾人社區服務多元主體建設研究》
2020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6764-6

作者簡介

楊玉宏,社會學博士,貴州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貴州省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貴州省社會工作協會常務理事,貴陽市委民眾工作委員會社會工作智庫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